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橘北枳”、“蜻蜓点水”、“葵花朵朵向太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分别是( )</p><p>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p><p>②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p><p>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p><p>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p><p>⑤生物能繁殖</p><p>A. ②①④ B. ⑤①③ C. ④⑤① D. ②⑤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南橘北枳”体现的生物有变异的特性,“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体现的生物能繁殖的特征,“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珊瑚、珊瑚虫、生石花、病毒、机器人、钟乳石都是生物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p>A. 珊瑚虫不是生物,珊瑚是生物</p><p>B. 生石花是生物,病毒不是生物</p><p>C. 智能机器人、钟乳石都是生物</p><p>D. 珊瑚虫、生石花、病毒都是生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珊瑚、智能机器人、钟乳石都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珊瑚虫、生石花、病毒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是生物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1/11/8f2209b6/SYS201809211124267441755153_ST/SYS201809211124267441755153_ST.001.png" width="316" height="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蘑菇、含羞草、斑马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各项科学探究中,那一项不是调查法( )</p><p>A. 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p><p>B. 2002年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p><p>C. 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p><p>D. 女科学家珍妮弗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感情的方式以及叫声的含义</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A正确;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B正确;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C正确;女科学家珍妮弗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了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叫声的含义,属于观察,不是调查,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活动中,下面四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p><p>A. 小华因为不喜欢毛毛虫,在调查活动中他回避记录这类生物</p><p>B. 小明抓到一只鸟,把它带回家关在笼子里饲养</p><p>C. 小旭的调查记录中有蜘蛛,后来发现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p><p>D. 小平发现一只蟋蟀,它很快就蹦到校园外,但他依然把它记录下来</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A错误;<br />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B错误;<br />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能因为其他同学都没有,就把它删掉,C错误;<br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做好记录,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研究小组要进行“某校同学是否吃早餐”的调查,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p><p>A. 可选择初一(1)班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这个班不吃的人数多</p><p>B. 可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来代表整体的状况</p><p>C. 可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所有班级的数据</p><p>D. 可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某研究小组要进行“某校同学是否吃早餐”的调查可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来代表整体的状况;可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所有班级的数据;可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p><p>B. 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C. 树木冬天落叶是对寒冷环境不适应的表现</p><p>D.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既包括生物因素,也包括非生物因素,A错误;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适应,D错误;随着气温的下降,降水的减少,树木冬天落叶相反是对寒冷的适应的表现,可以降低水分的散失,C错误;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p><p>A. 环境影响生物 B. 环境适应生物</p><p>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适应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度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的温度低,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五月份是绣球花盛开的季节,因为其花大而且色彩艳丽,所以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园艺师通常采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p><p>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 环境能够影响生物</p><p>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生物生存依赖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同时也影响环境。其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如南、北方的温度明显不同或者山上山下温度差,导致某些生物在两地生长状况不同。五月份是绣球花盛开的季节,因为其花大而且色彩艳丽,所以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园艺师通常采用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来影响花的颜色,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能够影响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有关下列各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6b3d8fbf/SYS201904151039111364578030_ST/SYS201904151039111364578030_ST.001.png" width="531"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图1中的③</p><p>B. 图2中蝗虫体表的外骨骼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是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之一.</p><p>C. 图3中的各数据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由数据分析可判断出该器官是肺</p><p>D. 图4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瓶中的小鱼能够长久地存活下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图中①是叶、②茎、③是根。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图1中的③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A正确;<br />外骨骼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外骨骼图2中蝗虫体表的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是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之一。B正确;<br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内,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因此肺动脉内的氧气少,肺静脉内的氧气多;二氧化碳相反。故由数据分析可判断出该器官是肺。C正确;<br />图4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瓶中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成分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因此,不能够长久地存活下去。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的产物中</p><p>A. 水不是植物所需要的物质</p><p>B. 有许多物质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p><p>C. 大部分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能够利用的</p><p>D. 有大量的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的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水是植物所需要的物质,A错误;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B错误,C正确;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的产物中没有有机物,而且植物吸收和利用的是水、二氧化碳、无机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主要渠道,正确的图解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3/09/bb4f5565/SYS201904230921378596919213_ST/SYS201904230921378596919213_ST.001.png" width="185"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3/09/bb4f5565/SYS201904230921378596919213_ST/SYS201904230921378596919213_ST.002.png" width="181" height="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3/09/bb4f5565/SYS201904230921378596919213_ST/SYS201904230921378596919213_ST.003.png" width="181" height="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3/09/bb4f5565/SYS201904230921378596919213_ST/SYS201904230921378596919213_ST.004.png" width="183" height="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p><p>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因此应是分解者→无机环境,A错误;根据捕食关系,应该是生产者→消费者,B错误;应是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无机环境,C错误;碳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重新返回无机环境,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市为了发展经济,大力引进外来企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当地的污水排放量显著增加.据测定:该地的声响日平均为90分贝,2017年连续三个月降雨的PH值为3.6-4.6,河水的含氧量为2mg/L,水生动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 下列有关分析或观点,正确的是</p><p>①该地受到的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 ②该地所降雨水很可能是酸雨③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④水污染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⑤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无法修复的 ⑥环境污染问题都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p><p>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③④⑤⑥</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材料可知该地的声响日平均为90分贝,2017年连续三个月降雨的PH值为3.6-4.6,河水的含氧量为2mg/L,水生动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说明①该地受到的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②该地所降雨水可能为酸雨;③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④水污染治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正确。但是⑤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可以修复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环境的保护,⑥环境污染问题既有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更重要的是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迼成的污染,如工矿企业的快速发展,围湖造田,破坏植被等。材料分析正确的观点有①②③④。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街头绿地对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局部小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石景山区内选取了4块大小相同但植物种类不同的样地,进行了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测量,结果见图。下列关于街头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a03f6218/SYS201904220925495037306248_ST/SYS201904220925495037306248_ST.001.png" width="299" height="1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可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p><p>B. 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p><p>C. 增加街头绿地的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p><p>D. 植物种类越复杂,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街头绿地可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A正确;街头绿地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增加街头绿地的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C正确;街头绿地植物种类越复杂,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强,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p><p>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p><p>B. “春兰秋菊”,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p><p>C. “候鸟迁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p>D. “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鸟有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蝗虫有外骨骼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所以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p><p>“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A正确;“春兰秋菊”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B错误;“候鸟迁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判断正误。</p><p>(1)“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____)</p><p>(2)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____)</p><p>(3)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____)</p><p>(4)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____)</p><p>(5)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人是达尔文。(____)</p><p>(6)只有动物才能对外界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____)</p><p>(7)每种生物都能永远适应环境。(____)</p><p>(8)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环境。(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错对错错错错对</p><p>【解析】</p><p>(1)俗话说“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基因(遗传)多样性。</p><p>(2)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动物通过呼吸释放能量,用于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p><p>(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即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从而适应周围的环境;并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因此生物的最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p><p>(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各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某一个生态系统的水受到污染,必然会影响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进而影响此生态系统的稳定,而生物圈中的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又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必然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p><p>(5)林奈,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被称为“分类学之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p><p>(6)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对各种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受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是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p><p>(7)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鸟有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蝗虫有外骨骼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所以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但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如鱼有鳃适应水中生活,但是当水葫芦疯长时一些鱼就会死亡是因为不再适应这里的环境了,因此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p><p>(8)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br />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树底下好乘凉”“朵朵葵花向太阳”这两句话都能体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镜。</p><p>“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光线的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环境影响生物;而“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故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生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生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会淘汰。故本题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说明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Ⅱ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p><p>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Ⅰ号.生物圈Ⅱ号是科学家模拟生物圈Ⅰ号建造的一个实验基地,生物圈Ⅱ号(BiosphereⅡ)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生物圈Ⅱ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虽然科学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想办法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生存空间等条件,但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它用事实告诉我们,迄今为止,生物圈仍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故本题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各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相对孤立,互不联系。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据此作答。</p><p>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如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不停地有规律的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各个生态系统内运动,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如黄河作为河流生态系统,源自西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水奔流东区,滋润着沿途的农田生态系统,养育着亿万人口和其他生物,它们沿途还形成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携带者陆地上的土壤和其他物质,融入海洋生态系统。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同,所以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故本题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纷纷落叶,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了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能适应寒冷的冬天。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纷纷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法国梧桐树冬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树的叶细如针,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冬天寒冷的环境。故本题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判断题</p><p>(1)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________) </p><p>(2)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_________)</p><p>(3)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_________)</p><p>(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________)</p><p>(5)一片森林里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对 错 对 对 错</p><p>【解析】(1)植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在进行呼吸作用;</p><p>(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因素.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食物、光、空气、水等。而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等,这些都属于环境,因此单一说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具有片面性。</p><p>(3)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它的营养方式为自养、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5/09/750cae59/SYS201904250923307957885028_ST/SYS201904250923307957885028_ST.001.png" width="440"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___________________?</p><p>(2)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p><p>写出你的分类依据:________</p><p>列出你的分类结果: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淡水水域 形态、结构或生活习性 根据形态、结构:动物和植物;根据生活习性:水生生物、陆生生物 </p><p>【解析】</p><p>试题(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有:老虎、树、蘑菇等,可知该同学是在陆地环境中开展调查的;从拍摄的照片中可知这里的生物种类繁多,并且生长旺盛,可见这里的水分富足,温度适宜。</p><p>(2)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很多,如根据形态、结构,可分为动物和植物,图中的树是植物,鸟、老虎是动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d8c96798/SYS201904201031412444402624_ST/SYS201904201031412444402624_ST.001.png" width="196"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④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p><p>(2)写出图中所包含的食物链_____。</p><p>(3)鸟身体内储存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图中的_____(填数字)。</p><p>(4)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_____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分解者草→虫→鸟⑤森林</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一段时间后各种生物的量处于稳定状态。图中:①草、②虫、③鸟、④细菌和真菌、⑤太阳。</p><p>(1)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br />(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即:草→虫→鸟。<br />(3)鸟体内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鸟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⑤阳光的能量。<br />(4)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地球之肺”之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7/10/7843a9fc/SYS201904171034028590122269_ST/SYS201904171034028590122269_ST.001.png" width="245"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若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草场被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污染,图中________(填字母)代表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p><p>(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山羊比绵羊好养,因为它连草根都啃食;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造成草场被破坏。上述事实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__。</p><p>(4)图中A和B之间以及B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D甲→A→B→C→D适应和影响动作、声音、气味(物理、化学、行为信息)</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由图可知: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p><p>(1)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D的生物数量最少,其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得最多。<br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消耗越多,生物数量越少。由于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起始端,因而其能量和数量最多。</p><p>图中甲生产者、乙消费者、丙分解者,所以图中构成的食物链为:甲→A→B→C→D。<br />(3)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适应和影响的关系。山羊比绵羊好养,因为它连草根都啃食。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造成草场被破坏。这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r />(4)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往往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