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37:04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所隐含的影响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p><p>A. 阳光    B. 温度    C. 水分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诗句“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水(非生物因)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p><p>A. 环境影响生物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制约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吃饭,牛吃草,植物需要水肥等,说明生物(  )</p><p>A. 依赖环境    B. 影响环境    C. 相互斗争    D. 适应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 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p><p>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p><p>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些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海葵借助蟹的运动得以快速转移,可以得到氧气和食物,而蟹则借身上的“小花”掩护自己,同时海葵触手上的刺细胞也是它们共同的防御武器。据此推测,海葵和蟹之间的种间关系是</p><p>A. 共生    B. 竞争    C. 捕食    D. 寄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海葵可以保护寄居蟹免受天敌的侵害;寄居蟹带着海葵移动有利于海葵觅食。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因此海葵和寄居蟹之间的关系属于不同种生物的互惠互利,共生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xa0;&#xa0;)</p><p>A. 一山不容二虎 &#xa0;&#xa0;&#xa0;&#xa0;&#xa0;&#xa0;&#xa0;&#xa0;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p><p>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xa0;&#xa0;&#xa0;&#xa0;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因此,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p><p>A、“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br />B、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br />C、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r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p><p>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p><p>B、生物能够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造成影响</p><p>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或者环境能够影响生物</p><p>D、生物既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种兰花蜂,在繁殖季节,雄蜂专门采集兰花的香味物质,然后,许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时将香气释放出来,吸引雌蜂前来交尾。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p><p>A. 兰花与兰花蜂之间为共生关系</p><p>B. 这是兰花峰的一种适应</p><p>C. 兰花的香味物质是兰花蜂雄性分泌的性外激素</p><p>D.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兰花的香味物质减少,会导致兰花蜂的数量减少</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据此答题。</p><p>兰花蜂,在繁殖季节,雄蜂专门采集兰花的香味物质。然后,许多雄蜂聚集在一起,同时将香气释放出来,吸引雌蜂前来交尾。表明兰花分泌的香味物质对兰花蜂的繁殖有利;同时兰花蜂在采集兰花的香味物质时可以帮助兰花传粉。因此兰花与兰花蜂之间属于合作关系,不是共生关系,A错误;</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这是兰花蜂的一种适应,B正确;<br />兰花的香味物质是兰花的花瓣上的细胞分泌的,不是兰花蜂雄性分泌的性外激素,C错误;<br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兰花的香味物质减少,会影响兰花蜂的雌雄交尾,因此会导致兰花蜂的种群密度下降,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p><p>A. 草原中的兔和狼</p><p>B. 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p><p>C. 豆科植物与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p><p>D. 蜜蜂采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草原中的兔和狼,狼吃兔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p><p>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p><p>豆科植物与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菟丝子从豆科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维持自己的生活,对豆科植物造成伤害,属于寄生关系,C不符合题意;</p><p>蜜蜂采蜜,需要许多蜜蜂,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属于合作关系,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北极狐的体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变为灰黑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p><p>A. 兰花螳螂神似兰花</p><p>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p><p>C. 骆驼的驼峰里储存大量的脂肪</p><p>D.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来分析解答。</p><p>兰花螳螂神似兰花,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不符合题意;<br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不符合题意;<br />骆驼的驼峰里储存大量的脂肪,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C不符合题意;<br />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D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p><p>(一)查阅资料</p><p>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p><p>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p><p>(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9/da454b2c/SYS201904270922300734119335_ST/SYS201904270922300734119335_ST.001.png" width="528" height="2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综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p><p>(1)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p><p>(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______进行对照实验。</p><p>(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p><p>(4)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______。(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p></div></div>
<div><p>【答案】满江红能净化被废旧电池污染的水质A与B或A与C所选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p><p>【解析】</p><p>(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br />(2)本题以废旧电池浸泡液对生物的影响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对废旧电池的处理。解此题从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对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处理等方面切入。</p><p>(1)表中B、D两组对照中,B组中没加满江红,D组加了30克,而小鱼却多活了5天,说明加入了满江红净化了水质,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br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因此可设置水中有无废电池为变量,表格中只有A与B符合条件。<br />(3)在实验中都只选了1条小鱼做实验,很明显数量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br />(4)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如满江红生活在水中,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满江红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生物七级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