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36:32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内能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p><p>A. 主动脉    B. 肺静脉    C. 上腔静脉    D. 毛细血管</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泛;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薄,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动最慢.这样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心脏与血管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9e9e05f/SYS201712310112008536250709_ST/SYS201712310112008536250709_ST.001.png" width="137"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p><p>B. 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p><p>C. 若b处为抽血时针刺入部位,那么应该在a点扎上胶皮管</p><p>D. 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9e9e05f/SYS201712310112008536250709_DA/SYS201712310112008536250709_DA.001.png" width="293" height="2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从图中看出,若b代表肺,则该血液循环途径属于肺循环,a血管是肺静脉,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A错误;</p><p>B、从图中看出,若b代表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则该血液循环途径属于体循环,则c血管为上、下腔静,故B错误;</p><p>C、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c远心端流向a近心端的,因此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后,在结扎处的c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因此,护士在为病人打点滴时,在针刺入部位上方a处,用胶皮管捆起来,其目的是暂时阻止血液向心脏流动,使血管突出,便于针刺入。故C正确;</p><p>D、题中外伤出血,血色鲜红,并从b处喷射而出,可以判断此人是动脉出血。故应在近心端即伤口的上方a处用止血带或指压法止血。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p><p>A. 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静脉的搏动</p><p>B. 病人右侧躯体偏瘫时,最可能是左侧躯体运动中枢受损</p><p>C. 在人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时,吸收药物的主要是肌肉细胞</p><p>D. 有些神经分布较浅,肉眼就可以分辨,如手臂上的“青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动脉的搏动;臀部肌肉注射时,吸收药物的主要是是臀部的平滑肌肌细胞;有些血管分布较浅,肉眼就可以分辨,如手臂上的“青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认识合理的是</p><p>A.胃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p><p>B.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和大肠</p><p>C.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p><p>D.小肠能吸收氨基酸、麦芽糖、酒精等物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胆汁、肠液、胰液的共同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消化,能够直接被吸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技术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反射    B. 谈虎色变属于人类特有的发射</p><p>C.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佝偻病    D. 钙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由语言中枢完成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如谈虎色变、谈梅止渴、听相声后哈哈大笑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p><p>A.唾液、胰液和肠液   B.胆汁、肠液和胰液  C.胃液、胆汁和胰液   D.唾液、胃液和肠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题考查了参与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口腔里的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对部分淀粉进行初步的消化,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小肠是将淀粉消化为最终产物的器官,在小肠里含有肠液、胰液等消化液,它们都含有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的酶,最终淀粉在小肠里被消化成葡萄糖,因此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鸡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 )</p><p>A. 葡萄糖    B. 二氧化碳和水    C. 氨基酸    D. 脂肪酸和甘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蛋白质在胃内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才可以被小肠吸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  )</p><p>A. 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    B. 肺泡内有氧气,里没有氧气</p><p>C.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    D. 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p><p>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婴幼儿输液可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前可能没有流经的血管是(    )</p><p>A.上腔静脉       B.下腔静脉         C.主动脉            D.肺动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选择头皮作为针刺部位,那么药物是从上腔静脉送回到心脏的,到达心脏后参与肺循环,会经过肺动脉、肺静脉,送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接着进行体循环,又将经过主动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人血细胞示意图,描述错误的是</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4f9961fb/SYS201712310145154450285202_ST/SYS201712310145154450285202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是红细胞,数量最多,运输氧气</p><p>B. ②是白细胞,形态多种,体积最大</p><p>C. ③是血小板,光镜下一般不易看到</p><p>D. ②、③都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中大部分都是水,其内溶解了营养物质、废物,血细胞包括①红细胞、②白细胞和③血小板组成。其中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白细胞,有细胞核,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无防御和保护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面是人体四种生理过程的流程表达式,其中错误的是(  )</p><p>A. 受精卵在人体内生长发育经历的过程: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p><p>B. 人体在平静吸气:胸廓扩大→肺扩张→外界气压&gt;肺内气压→气体入肺</p><p>C. 人体尿素排出体外经历的结构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p><p>D. 人体的肺循环路线:右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左心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肺循环的流程图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p><p>生殖的过程是两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而“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卵→胚胎→胚泡→胎儿→新生儿”是个体发育的过程,A正确;人在平静时吸气时:胸廓扩大→肺扩张→外界气压>肺内气压→气体入肺,B正确;尿素排出体外的主要过程是: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尿液,C正确;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人类反射知识的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p><p>A. 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鼓膜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p><p>B. 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人类特有的反射</p><p>C. 当人从明处到暗处时瞳孔会变大</p><p>D. 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中</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p><p>听觉形成过程中鼓膜能把声波的刺激转化为震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是耳蜗,A错误;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通过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B正确;当人从明处到暗处时瞳孔会变大,C正确;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肺循环的起止部位是(    )</p><p>A. 左心室、右心房    B. 左心室、左心房</p><p>C. 右心室、左心房    D. 右心室、左心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p><p>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9/da454b2c/SYS201904270922383329450217_DA/SYS201904270922383329450217_DA.001.png" width="311" height="2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肺循环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肺循环的起止部位分别是右心室、左心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一些山区和内陆地区,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碘,往往会发生缺碘疾病一地方性甲状腺肿,因此专家建议国家推广食用加碘食盐防治这种疾病。下列对碘盐的认识你不认同的是(  )</p><p>A.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p><p>B. 内陆地区服用碘盐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p><p>C. 幼儿时期缺碘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p><p>D. 碘在人体的含量很少且不容易积聚,因此要食用碘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p><p>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A正确;内陆地区服用碘盐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B正确;幼儿时期缺钙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C错误;碘在人体的含量很少且不易积聚,因此要经常补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用加碘食盐,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健康人原尿和尿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    B. 膀胱中的液体是尿液</p><p>C. 原尿和尿液都不含葡萄糖    D. 尿液中尿素含量比原尿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A正确;<br />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因此膀胱中的液体是尿液,B正确;<br />原尿中含有葡萄糖,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而不是原尿和尿液都不含葡萄糖,C错误;<br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尿素含量比原尿高,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不属于排泄的是(   )</p><p>A. 通过皮肤将汗液排出体外    B. 通过吸气系统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p><p>C. 通过消化系统将粪便排出体外    D. 通过泌尿系统将屎液排出体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p><p>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体内的粪便是食物吸收完营养物质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曾经开展过一次“剿灭麻雀”运动,这种做法最主要的危害是(  )</p><p>A. 会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    B. 会破坏生态平衡</p><p>C. 减少了人类的朋友    D. 会影响植物种子的传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所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是如果人为的干扰,生态平衡就有可能遭到破坏。</p><p>生态系统常常处于生态平衡的状态,如果大肆的捕杀麻雀,会避免麻雀偷食稻谷,但麻雀除了吃稻谷外,还吃害虫,如果没有麻雀,那么害虫的数量就会增加,反而会造成稻谷的减产;同时由于在本生态系统中,除了麻雀外,还有其他的生物,不至于增加农作物的病虫害或影响农作物种子的传播。麻雀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参与物质循环,能维持生态平衡。因此“剿灭麻雀”运动会破坏生态平衡。</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1~11表示部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9/da454b2c/SYS201904270922389904190123_ST/SYS201904270922389904190123_ST.001.png" width="195" height="3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肺循环途径是____(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____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p><p>(2)动脉瓣是存在于____、____(填字母和数字)之间的瓣膜,其作用是防止血液从动脉倒流回心室。</p><p>(3)在肺循环过程中,当血液流经____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由____血变为____血,从而使人体获得氧气。</p><p>(4)饭后血管与相比,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是____。</p><p>(5)某人患急性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需经过心脏____次才能到达患病处。</p></div></div>
<div><p>【答案】B→3→8→C心脏B和3D和9肺部毛细血管静脉动脉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2</p><p>【解析】</p><p>图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1上肢和头部毛细血管、2肺部毛细血管、3肺动脉、4上腔静脉、5下腔静脉、6小肠静脉、7下肢和躯干毛细血管、8肺静脉、9主动脉、10体动脉、11小肠动脉。</p><p>(1)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9/da454b2c/SYS201904270922389904190123_DA/SYS201904270922389904190123_DA.001.png" width="311" height="2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两图对照可知,血液从B右心室→3肺动脉→2肺部毛细血管→8肺静脉→C左心房的途径是肺循环,因此图中肺循环的途径是B→3→2→8→C。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br />(2)在D左心室和9主动脉、B右心室和3肺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因此动脉瓣是存在于B与3、D与9之间的瓣膜,其作用是防止血液从动脉倒流。<br />(3)血液流经2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r />(4)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血液流经小肠时属于体循环,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多。所以饭后的血管6与11相比,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是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br />(5)“某人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心脏)→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肠炎部位)。因此药物需经过心脏2次才能到达病灶。</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2月,我国科学家首次选育出“抗性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稻新品种——“降糖l号”。“抗性淀粉”和普通淀粉相比,难以在消化道内降解成葡萄糖,不会使血糖过快升高。科学家利用糖尿病模型大鼠进行的相关动物实验证明,该稻米对于保持体重稳定增长、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p><p>(1)上述提到的各种营养物质中,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____。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是____。</p><p>(2)在人体消化道内,淀粉变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____。人体吸收葡萄糖的主要器官是____。</p><p>(3)糖屎病是人类的常见病,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p><p>(4)进行物质试验是验证“降糖1号”降糖功效的重要环节。请你利用上述模型大鼠还原科学家的简要实验步骤:①选取身体和生理状况相同的两组糖尿病模型大鼠(或多组平均分成两部分);②其中一组作为实验组饲喂_______,另一组作为对照组饲喂等量的____(其它环境条件相同);③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实验鼠的________含量(可重复进行多次实验)。</p></div></div>
<div><p>【答案】蛋白质膳食纤维消化小肠胰岛素分泌不足“降糖1号”大米普通大米体重和血糖</p><p>【解析】</p><p>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淀粉变成葡萄糖的过程就是消化的过程,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糖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p><p>(1)蛋白质主要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br />(2)在人体消化道内,淀粉变成葡萄糖的过程就是消化的过程,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壁有环形的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绒毛壁很薄,容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其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br />(3)胰岛素能调节人体内糖的代谢,降低血糖的浓度。糖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p><p>(4)①选取身体和生理状况相同的两组糖尿病模型大鼠(或多组平均分成两部分)。<br />②一组(实验组)饲喂“降糖稻1号”大米,另一组(对照组)饲喂等量的普通大米(其他环境和饲养条件相同)。<br />③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实验鼠的体重和血糖含量。(可重复进行多次实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你知道吗?我们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都是人体生理活动调节的结果。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节实验课的经历来感受一下吧,</p><p>(1)课的一开始,老师要提出实验要求,听清老师讲话,依赖于听觉。在听觉形成的过程中,外界声波引起鼓膜震动后,能够接受震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内的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感受器);神经冲动通过____,传递到____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p><p>(2)实验之前,需要对照老师板书的材料用具清点实验台上的物品。你不仅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材料用具,而且也能看清远处的板书,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的________具有调节作用。</p><p>(3)实验开始后,首先要用小刀将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3块,如果不小心切了手,你会迅速缩回来并感到痛。完成缩手动作的神经结构是____;痛觉的形成是在____的躯体感觉中枢。</p><p>(4)实验过程中,你将滴管中碘液精确地滴入经保温试管中并摇匀,此过程起平衡作和协调作用的结构是____。</p><p>(5)实验结束了,“咦!为什么3只试管都变蓝呢?”小组内分析原因时,同学们困争论而脸红耳赤、心跳加快,此时,体内的肾上腺激素分泌明显增多。激素对人体生理活动调节是通过____的运输起作用的。</p><p>(6)由上述感受可知,通过____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话动相互协调,人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p></div></div>
<div><p>【答案】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晶状体反射弧大脑皮层小脑血液神经系统和激素(或神经调节和激素)</p><p>【解析】</p><p>(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br />(2)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能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到折射作用;同时看远近不同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舒张,改变晶状体的凸度,可以看远近不同物体。<br />(3)按照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反射弧的结构依次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r />(4)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r />(5)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靠神经调节,其次是体液调节。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p><p>(1)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外耳道将老师讲话的声波传导给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的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了听觉,我们就能听到了老师的讲话了。<br />(2)人能够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睫状体调节的晶状体曲度,当我们看近处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远处的板书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br />(3)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用小刀切馒头,如果不小心切了手,迅速缩回来并感到痛的神经传导过程是:刀切到手上后,手的皮肤中有感觉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产生神经传导,沿着传入神经传入脊髓里的缩手反射中枢,然后再通过传出神经传给手部肌肉,手部肌肉收缩,手就缩回。与此同时,该神经冲动通过脊髓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就产生痛觉。<br />(4)小脑的功能能够调节身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因此,实验过程中,将滴管中的碘液精确地滴入经保温后的试管中并摇匀,此过程起平衡和协调作用的中枢神经结构是小脑。<br />(5)同学们因争论而脸红耳赤、心跳加快,此时体内的肾上激素分泌明显增多,人体内的激素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从而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br />(6)由上述感受可知人体之所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形成尿液。下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表中的液体A、B、C分别取自于图示结构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7/09/da454b2c/SYS201904270922397361604285_ST/SYS201904270922397361604285_ST.001.png" width="626" height="2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结构中流动的血液成分比较,含量增多的是____。</p><p>(2)分析表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B应是____,取自于图中 ____部位,是经过____作用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动脉 血细胞和蛋白质原尿肾小囊过滤或滤过</p><p>【解析】</p><p>在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1肾小球,2入球小动脉,3出球小动脉,4肾小囊,5肾小管,6收集管。</p><p>(1)图中的3是出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图中2是入球小动脉,里面流的也是动脉血,但是两种血液是不同的,因为在肾小球有滤过作用,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尿素等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所以3中动脉血中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的浓度比2中高了。<br />(2)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可见A是血浆,B是原尿,C是尿液。原尿是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到肾小囊中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七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