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1:32:37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20.1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农田生态系统</p><p>C. 海洋生态系统    D. 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种类最少的生态系统是</p><p>A.河流  &#xa0; B.草原  &#xa0; C.湿地  &#xa0; D.农田</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在河流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故不符合题意;</p><p>B、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较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所以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p><p>C、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故不符合题意。</p><p>D、农田生态系统中人起决定的作用,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故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和______总是维持在______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p></div></div>
<div><p>【答案】种类 数量相对稳定</p><p>【解析】</p><p>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使各类生物濒临灭绝。</p><p>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p><p>A. 减少分解者数量</p><p>B. 减少最高消费者数量</p><p>C. 改变非生物因素</p><p>D. 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p>生态系统中维持平衡的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是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假定在一个由草、兔、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把狼杀光,兔的数量将会:</p><p>A. 迅速上升    B. 缓慢上升</p><p>C. 保持相对稳定    D. 先上升,后下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p><p>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兔→狐的食物链中,把狐杀绝会使兔的数量增加,从而使植物(兔的食物)减少,以兔为食动物也会随着兔的增多而增多,后来兔的数量会随着植物的减少而减少,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p><p>A. 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p><p>B. 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p><p>C. 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p><p>D. 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p><p>(2)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p>现在的麻雀同样啄食和糟蹋农作物,但现在人们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A错误;C正确;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也破坏了生态平衡,B正确;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D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茫茫宇宙,亿万星空,只有我们生活的地球才是目前已知唯一有生命的世界,关注地球,就是关注我们和其他生物的家──生物圈,它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p></div></div>
<div><p>【答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p><p>【解析】</p><p>试题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p><p>A. 大气圈    B. 水圈</p><p>C. 岩石圈    D. 无法确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可见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故选A。</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4/09/ad5e4f31/SYS201904240925491378650398_ST/SYS201904240925491378650398_ST.001.png" width="359"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1)---①  (2)----③  (3)----②</p><p>【解析】</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主要生活着昆虫、飞禽走兽、多种植物;水圈主要生活着虾类、藻类、鱼类等;大气圈主要生活着昆虫、鸟类、细菌等。</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判断正误</p><p>(1)发展经济必然要破坏环境。(____)</p><p>(2)为了提高农业产量,消灭害虫,应大量施用农药。(____)</p><p>(3)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____)</p><p>(4)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____)</p><p>(5)控制森林采伐量,退耕还林还草都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____)</p><p>(6)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绝大多数人口住在城市。(____)</p></div></div>
<div><p>【答案】(1)错(2)错(3)对(4)对(5)对(6)错</p><p>【解析】</p><p>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p><p>(1)发展经济同时要考虑可持续发展,考虑环境保护,尽可能地保护环境,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否则得不偿失,先污染再治理是一种落后的观念。故此题的说法错误。</p><p>(2)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可以用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题干说法错误。</p><p>(3)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故题干说法正确。</p><p>(4)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题干说法正确。</p><p>(5)草原植物贴地生长,能够很好地覆盖地面。由于草原上的植物根系发达,因而对保持水土有重要作用;树木的叶子和草原还能截留降水,涵养水源;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增加大气的湿度,可以调节气候,这些都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因而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故此题说法正确。</p><p>(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近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很快,农业人口的非农化率不断上升,1998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比1980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但仍占总人口的68.05%。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明的家里有一个封闭的养鱼缸。里面有水(25 ℃)、鱼、金鱼藻,缸底有河泥,阳光能照射进缸内,构成一个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请你分析养鱼缸内在一定时间内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p><p>(1)有稳定的______来源。</p><p>(2)各类生物数量是______。</p><p>(3)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为鱼类______。</p><p>(4)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______能供给______。</p><p>(5)微生物能利用和转化______为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能量  相对稳定提供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p><p>【解析】</p><p>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以下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三、生态平衡的概念。</p><p>(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变成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br />(2)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因此一个自我平衡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总是保持在相对的稳定状态。<br />(3)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即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为鱼类提供食物。<br />(4)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动植物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呼吸作用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能够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就是说动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能供给微生物。<br />(5)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利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明的爸爸在网上看到最新消息,德国宇航员在太空能吃到活鱼了。你自己设想一下,在太空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其中的一条食物链是什么?</p><p>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例如:水域生态系统 食物链:水草→鱼→人</p><p>【解析】</p><p>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解答该题一是要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二是要搞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p><p>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因素。考虑太空的特殊环境,可以在太空建立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在里边引种水生植物、水生动物、腐生细菌等,同时为它们提供适宜的非生物因素:水、适宜的温度、空气、阳光等。这样在该生态系统中就形成了如下食物链: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鱼。</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八级生物上册20.1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