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二章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 阿尔法狗机器人下棋 B. 母鸡带领小鸡吃米</p><p>C. 葵花朵朵向太阳 D. 婴儿听优美的音乐</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母鸡带领小鸡吃米体现了生物繁殖现象;青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婴儿听优美的音乐体现了婴儿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而阿尔法狗机器人下棋,是受人的操纵的,不属于生命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方法是</p><p>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分类法</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分类法、实验法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分类法指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法、分类法都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生殖季节,会长出蓬松的长饰羽,显得极为漂亮。这种生命活动的意义是( )</p><p>A. 打扮自己,愉悦心情 B. 生长的需要</p><p>C. 获得营养物质的需要 D. 繁殖的需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都属于鸟类的繁殖行为,据此答题。</p><p>一种雄极乐鸟在生殖季节会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羽。目的是吸引异性,是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的生物特性是( )</p><p>A.生长 B.需要营养物质</p><p>C.遗传和变异 D.能排出体内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的生物特性不是生长,故A错;描述的生物特性不是生物需要营养物质,故B错;描述的生物特性是遗传和变异,故C正确;描述的生物特性不是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故D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我们对某地区生物分布状况做调查时,首先应该明确调查的( )</p><p>①目的   ②范围    ③方案    ④对象    ⑤样本    ⑥方法.</p><p>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⑤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能够比较全面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的计划,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p><p>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①目的和④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俗语描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p><p>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大树底下好乘凉</p><p>C.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D. 朵朵葵花向太阳</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的现象,A错误;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生物影响环境,B错误;“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主要描述了生物具有变异现象,C错误;葵花向日倾,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事例是</p><p>A. 青草地的蛙是绿色的 B.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p><p>C. 大树底下好阴凉 D. 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ABD、青草地的蛙是绿色的、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是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p><p>C、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此外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宜人.因此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清新宜人.故“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洞穴中的鱼类,因终年不见阳光,故可推论哪一器官可能会退化?( )</p><p>A. 触觉 B. 嗅觉 C. 视觉 D. 听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鱼类有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洞穴中的鱼类,因终年不见阳光,其视觉可能退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是通过想象绘出的四个哺乳动物的体形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你认为哪一动物最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662f0444/SYS201904300925259689433220_ST/SYS201904300925259689433220_ST.001.png" width="307"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的动物,地处寒冷地区,空气寒冷而干燥,与这个特点相适应,耳朵较小,毛也很多,有利于保持体温,能抵御寒冷的环境。因此,任何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与它们的生活环境适应。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正月中旬,八步区贺街镇李花绽放;富川油菜花金黄一片;四月上旬,贺州大道羊蹄甲花开烂漫;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花开有先后,这是因为植物的开花(   )</p><p>A. 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B. 为了繁殖后代</p><p>C. 满足不同环境 D. 能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有了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地方,别样的花开,有不同的风景。这是因为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种病毒Y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根据此信息可以判定存在捕食关系的生物是( )</p><p>A. 青蛙与水稻 B. 青蛙与稻飞虱</p><p>C. 稻飞虱与病毒Y D. 病毒Y与水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p>(2)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维持生活的方式,对寄主造成伤害。</p><p>A、青蛙是食肉动物不吃水稻,故A不符合题意;</p><p>B、青蛙吃稻飞虱,因此青蛙与稻飞虱属于捕食关系,故B符合题意;</p><p>C、稻飞虱与病毒Y属于寄生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p><p>D、病毒Y与水稻属于寄生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p><p>因此存在捕食关系的生物是B青蛙与稻飞虱。</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35年澳大利亚为控制甘蔗害虫而引入的有毒蔗蟾如今已成为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p><p>B. 蔗蟾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p><p>C. 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p><p>D. 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中有毒蔗蟾就是外来物种,虽然控制住了甘蔗害虫,但是也带来泛滥成灾的弊端,所以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A正确;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就是生态平衡,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正确;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食肉动物,应该属于消费者而不是分解者,所以此项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任一环节若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即使对人类有害的老鼠,若将其捕杀,那么与老鼠相关的食物链就会遭到破坏,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可见,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故人类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须尊重生态规律,应当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时,如何保证实验结果只是由于光照的不同而导致的( )</p><p>A. 实验中保证充足的光照</p><p>B. 给以不同湿度的土壤</p><p>C. 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p><p>D. 给以不同的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p><p>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时,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故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方面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p><p>B.生物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p><p>C.在生态系统中,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逐渐减少</p><p>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大量捕杀某一动物</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故A不符合题意;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故B符合题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会没沿食物链进行传递,并且具有富积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漳州市华安县贡鸭山森林公园乃避暑胜地,此地植被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故此生态系统属( )</p><p>A. 淡水生态系统 B. 湿地生态系统</p><p>C. 海洋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p><p>A、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p><p>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调节区域小气候,有地球的肾之称,它兼有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极其特殊的生态功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故B不符合题意;</p><p>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故C不符合题意;</p><p>D、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我市华安县贡鸭山森林公园乃避暑胜地,此地植被为天然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故此生态系统属于森林生态系统。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一河流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肉食大型鱼等四类生物中,哪一类生物数量最少?</p><p>A.浮游植物 B.浮游动物</p><p>C.肉食小型鱼 D.肉食大型鱼</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植物和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和人,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或是遗迹;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因捕食系形成的链状联系,许多条食物链就形成了食物网,一般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向后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至少由2—3个环节组成,在食物链中起点生产者,生物数量最多,越向后生物的数量越少。图中可以看出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数量最多,其次是浮游动物,肉食小型鱼和肉食大型备,越到后面生物数量最少。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比较突出的是 ( )</p><p>A.农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p><p>C.森林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食物链单一且不完善,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662f0444/SYS201904300925268988894487_ST/SYS201904300925268988894487_ST.001.png" width="197"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是生产者</p><p>B. 生态系统只包含图中生物</p><p>C.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p><p>D. 青蛙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p><p>(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3)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p><p>A、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故A正确;</p><p>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图示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B错误;</p><p>C、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生产者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次级消费者箭头指向二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植食性昆虫→吃虫的鸟,植物→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吃虫的鸟,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植物→植食性昆虫→肉食性昆虫→青蛙,故C错误;</p><p>D、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青蛙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p><p>A. 各类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 B. 许多生物可以被带到不同的生态系统</p><p>C. 生态系统多样并且相互联系 D. 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整体性体现在地域相互关联、非生物因素相互影响、生物因素相互关联,各类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A正确;许多生物可以被带到不同的生态系统,B正确;生物圈中包含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多种生态系统,各种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联系,C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种类的生物,不可能各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南宋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662f0444/SYS201904300925271811715849_ST/SYS201904300925271811715849_ST.001.png" width="225"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的特征。 </p><p>(2)“红杏出墙”的枝条能够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能____的特征。 </p><p>(3)“红杏出墙”后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____的特征。 </p><p>(4)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红杏属于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p></div></div>
<div><p>【答案】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繁殖能生长生物</p><p>【解析】</p><p>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1)红杏伸出墙外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p><p>(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繁殖的特征。</p><p>(3)红杏可以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说明红杏能够不断生长。</p><p>(4)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杏树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属于生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鼠妇,又叫作潮虫。由于花盆或石块的移动,鼠妇很快就会爬走。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受到了惊吓?还是环境变明亮了?某同学非常好奇,并对此进行了多个探究实验。下面是他的探究实验之一,请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补充完整。</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662f0444/SYS201904300925273692910212_ST/SYS201904300925273692910212_ST.001.png" width="151" height="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p><p>(2)作出假设:__________。 </p><p>(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见图)。在铁盘中央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在此实验中设置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的目的是________。 </p><p>(4)实验结论: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光形成对照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探究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环境中,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会选择黑暗的环境吗?</p><p>作出的假设应是鼠妇会先选择黑暗的环境,并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为减少误差应选择多个鼠妇。据此解答。</p><p>(2)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p>(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10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两侧唯一不同的量是光照,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设计黑暗和明亮两种不同的环境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p><p>(4)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10次,记录鼠妇在铁盘两侧的分布情况,然后计算平均值,通过求实验数据平均值可知:分布在不透光纸板一侧的鼠妇数量远远多于分布在透明玻璃板一侧的鼠妇数量,故可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题目。</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32pt;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0.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编号</p></td><td style="width:43.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鱼(条)</p></td><td style="width:55.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草(棵)</p></td><td style="width:218.7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验结果</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0.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态瓶1号</p></td><td style="width:43.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p></td><td style="width:55.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12</p></td><td style="width:218.7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鱼存活8天</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0.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态瓶2号</p></td><td style="width:43.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p></td><td style="width:55.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8</p></td><td style="width:218.7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鱼存活6天半</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0.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态瓶3号</p></td><td style="width:43.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p></td><td style="width:55.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p></td><td style="width:218.7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鱼存活3天半</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0.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态瓶4号</p></td><td style="width:43.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p></td><td style="width:55.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2</p></td><td style="width:218.7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鱼第二天上午死亡2条,第二天下午死亡2条</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70.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态瓶5号</p></td><td style="width:43.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4</p></td><td style="width:55.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0</p></td><td style="width:218.7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鱼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亡</p></td></tr></table><p> </p><p>(1)生态瓶1~4号均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___,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___,池水、沙子中的_____是分解者。 </p><p>(2)比较生态瓶1号和2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比较少时,动物存活的时间相对___。由生态瓶5号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没有____,动物就可能死亡。 </p><p>(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该是动物数量一般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植物数量。 </p><p>(4)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比较差。</p></div></div>
<div><p>【答案】小鱼 水草细菌、真菌短植物(或生产者)小于自动调节</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和土壤等,作用是为生物提供食物、能量和生存空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越稳定。</p><p>(1)通过分析知道在这些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是动物小鱼,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绿色植物水草,池水、沙子中的细菌等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是腐生,所以是分解者。</p><p>(2)由生态瓶5号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越稳定,如果没有绿色植物,动物就会死亡。比较生态瓶1号与2号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绿色植物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p><p>(3)由生态瓶1-5号的实验结果可得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与植物数量的关系应是:植物数量多于动物数量。</p><p>(4)生态瓶1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最后还是死了,原因可能是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