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七年级上学期生物1-3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B.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水杉</p><p>C. 一个果园 D. —块麦田中的小麦、杂草、蜘蛛、昆虫、田鼠、细菌、真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p><p>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p><p>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水杉,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p><p>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符合题意;</p><p>—块麦田中的小麦、杂草、蜘蛛、昆虫、田鼠、细菌、真菌,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繁多,尤其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不属于动物适应森林生活的特征是 ( )</p><p>A. 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对付敌害 B. 肉食动物常常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p><p>C. 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 D. 鸟类大都把巢筑在树权上或树洞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飞行、游泳、爬行、奔跑。这些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宜的。</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鸟类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有些动物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避敌害,这些都是与适应森林环境的生活方式;而大多数动物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是与草原环境或沙漠环境或平原环境相适应的。森林里树木众多,土壤中树根遍布,不利于挖洞,又有高达树木遮挡或密集灌木丛遮挡便于隐蔽,不用挖洞。因此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方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p>A. 分解者指细菌、真菌、病毒</p><p>B.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为次级消费者</p><p>C. 没有了分解者,生态系统就会崩溃</p><p>D.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自然界中属于分解者的有细菌、真菌,而病毒属于消费者,A错误;</p><p>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为次级消费者,B正确;</p><p>没有分解者,各种动植物的遗体、粪便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成分,C正确;</p><p>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你指出下列哪些是生物( ) </p><p>A.钟乳石 B.珊瑚 C.珊瑚虫 D.机器人</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在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C的珊瑚虫具有上述的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p>考点:生物的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p><p>A.草        B.食虫鸟    C.细菌       D.蘑菇</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食虫鸟是动物,属于消费者,细菌、蘑菇是微生物,属于分解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均是影响沙漠植物的环境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p><p>A. 阳光</p><p>B. 水分</p><p>C. 温度</p><p>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沙漠主要的特点是干旱缺水,而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植物的分布。</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请指出完成下列哪项活动不需要用调查方法( )</p><p>A. 人口普查 B. 某种产品的市场销售预测</p><p>C. 现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报告 D. 人物外貌描写</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人口普查、某种产品的市场销售预测、现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报告都属于调查法;人物外貌描写属于观察法。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不能作为资料收集的是 ( )</p><p>A. 书刊和报纸 B. 照片、图片 C. 猜想和假设 D. 实验数据</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收集资料的途径包括查阅报刊资料、访问有关人士等,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p><p>资料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和猜想,不能作为资料收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海湾浅水处长绿藻,稍深处长褐藻,再深处长红藻。海洋植物的分层主要受哪种因素影响?( )</p><p>A. 阳光 B. 温度 C. 气体 D. 盐度</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影响海洋植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阳光,不同颜色的光,对海水的穿透力不同,红光的穿透力最弱,而绿、蓝光的穿透力最强。红藻含的主要色素为藻红素,主要吸收绿光、蓝光和黄光,因此位于海水的最下层;绿藻主要含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因此位于海水的最上层。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p><p>B.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p><p>C. 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p><p>D. 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A错误;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反之环境也能影响生物,B正确;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C错误;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环境制约生物的存在,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另外蚯蚓的钻穴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这说明了(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影响环境</p><p>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 生物存在遗传现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与环境的特点方面来切入。</p><p>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表明蚯蚓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活在北极的狐与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哪种是正确的( )</p><p>A. 捕食能力更强 B. 奔跑速度更快</p><p>C. 听觉更灵敏 D. 减少散热量,更适应寒冷气候</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狐比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要小的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白天要把它放在阳光下,天冷了要把花放在温暖的地方,通常一个花盆里只栽种一棵植物。这些措施说明,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 </p><p>①阳光 ②水 ③适宜的温度 ④空气 ⑤营养物质 ⑥生存空间( )</p><p>A. ①②④⑤⑥ B. ①②③⑤⑥</p><p>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p><p>给花浇水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②水;施肥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⑤营养物质(无机盐);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内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④空气;把花放在阳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①阳光;天冷了还要及时把它们转移到室内,表明花的生长需要③适宜的温度;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表明花的生长需要一定的⑥生存空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p><p>A. 温度 B. 光 C. 水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p><p>根据分析可知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的结构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9/20982b91/SYS201905090913334190463573_ST/SYS201905090913334190463573_ST.001.png" width="233" height="2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右手握住[ ]________,左手托 [ ]__________ 。(填序号)</p><p>(2)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玻片标本和目镜时,污点没有移动,则污点应在___________上,清洁污点时用__________擦拭。</p><p>(3)将玻片标本放好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p><p>(4)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象模糊,此时应该调节[ ] ___________________。</p><p>(5)这台显微镜备有两种目镜5×和10×,两种物镜10×和40×,使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p><p>(6)对光结束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_______)</p><p>A.黑暗的 B.彩色的 C.略灰的 D.白亮的</p><p>(7)观察过程中,将10×的物镜换为40× 的物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_____。</p><p>(8)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象若再视野的左下方,要想将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__________ 移动。</p><p>(9)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p><p>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p><p>A.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③</p><p>(10)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______)</p><p>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p><p>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p><p>(11)在显微镜中,与放大作用有关的的部件是 (_______)</p><p>A.物镜和遮光器 B.目镜和转换器 </p><p>C.反光镜和光圈 D.目镜和物镜</p><p>(12)在低倍镜下字母“d”的像是 (_______)</p><p>A. p B. q C. d D. b</p></div></div>
<div><p>【答案】⑨镜臂 ⑩镜座 物镜 擦镜纸 物镜 防止镜筒下降过程中物镜把玻片标本压破 ⑧细准焦螺旋 50 D 少 左下方 B A D A </p><p>【解析】</p><p>观图可知: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载物台,⑤遮光器,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镜座,据此解答。</p><p>(1)在取用显微镜时,为了防止显微镜脱落下来摔坏显微镜,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握住⑨镜臂,左手托⑩镜座。<br />(2)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移动,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清洁污点时用擦镜纸擦拭。<br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应注视物镜,目的是防止镜筒下降过程中物镜把玻片标本压破。</p><p>(4)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该通过调节⑧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p><p>(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最小为5×,物镜最小为10×,故最小放大50倍。</p><p>(6)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p><p>(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将“10×”的物镜转换为“40x”的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少。</p><p>(8)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在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物像居于视野的左下方,标本实际位置应在右上方,所以需要将玻片标本通过向左下方移动可以移向视野中央。</p><p>(9)显微镜的使用:1、安放:显微镜应放在体前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的方向安放好;2、对光:用低倍镜、较大光圈(遮光器上调);眼看目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变得明亮;3、放片:观察对象要正对物镜的孔,将玻片夹好之后再调焦;4、调焦:先用低倍镜寻找物象,先降镜筒后升高镜筒,降低镜筒时要在侧面观察是否压片,升高镜筒时正对着目镜寻找物象。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换用高倍镜观察只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变得清晰;5、观察: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用右眼画图。故B符合题意。</p><p>(10)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A符合题意。</p><p>(11)显微镜放到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在图中与观察物像的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p><p>(1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d”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p”。</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生态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淤泥、小鱼及水藻,然后再把A放在光下,B放在黑暗环境下,实验结果如下:A瓶小鱼生存30天,B瓶小鱼生存2天。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9/20982b91/SYS201905090913336943642211_ST/SYS201905090913336943642211_ST.001.png" width="163"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小鱼属于___________。</p><p>(2)在该生态系统中,鱼与水藻是___________关系。</p><p>(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______________。</p><p>(4)该生态系统属于较简单的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较好”或“较差”)</p><p>(5)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设计A.B两组实验,目的起到______作用。</p></div></div>
<div><p>【答案】水藻消费者捕食太阳能较差光照对照</p><p>【解析】</p><p>一个完整地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是指影响生物生存的空气、水等,而生物部分又由生产者(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生)。</p><p>(1)由分析可知,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所以在上述生态系统中,水藻是生产者,小鱼是消费者。<br />(2)在该生态系统中,小鱼是以水藻为食的,所以小鱼和水藻之间是捕食关系。<br />(3)鱼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自于食物,食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所以,归根结底来自于太阳能。<br />(4)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上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很容易遭到破坏,所以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的稳定性较差。<br />(5)对比A、B两个装置,只有光只一个条件不同,所以A、B装置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