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58:16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单元巩固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这说明:( )</p><p>A. 生物适应环境    B. 环境制约生物</p><p>C. 环境改变生物    D. 生物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绿色植物的根可以将土壤牢牢地抓住,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可以起到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作用。总之,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的哪一项属于生命现象(&#xa0; )</p><p>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喷发    C. 钟乳石慢慢长大    D. 小树长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生物基本特征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生物能繁殖后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机器人的行为受人的操纵,它无生命现象。火山喷发和钟乳石长大是自然现象。小树长大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生物(  )特征.</p><p>A. 应激性    B. 遗传    C. 变异    D. 生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而不是变异现象。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xa0; )</p><p>A. 聚沙成塔    B. 雨后春笋    C. 乌龟产卵    D. 开花结果</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A、聚沙成塔,属于堆积,不属于生命现象,故A符合题意;</p><p>BCD、雨后春笋、乌龟产卵、开花结果,说明生物能繁殖,属于生命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p>B. 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p><p>C. 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阴暗的环境</p><p>D. 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增加降水量,还可以改善温室效应,美化环境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皮下有厚厚的脂肪,脂肪保暖有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等避免冻伤,是对环境的适应,故B不符合题意;光照会影响植物的分布,如小麦喜欢生活在光照充足处,而人参喜欢生活在阴暗处,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C不符合题意;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生物之间的捕食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有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故D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p><p>A. 病毒    B. 蘑菇    C. 鱼化石    D. 梨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梨树、蘑菇、病毒具有这些特征,所以属于生物,鱼化石不具有这些特征,所以不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p><p>A. 生物能进行呼吸    B. 生物有变异的特性</p><p>C. 生物都能繁殖    D.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生物都能繁殖,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a0; )</p><p>A. 要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切片进行观察</p><p>B. 画细胞结构简图时,图中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细点表示</p><p>C.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p><p>D.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多,物像越清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要想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将实验材料制成涂片进行观察;</p><p>(2)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是不能通过细胞膜的;</p><p>(3)绿色植物的每个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p><p>(4)显微镜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p><p>A、根据制作玻片标本的材料不同,把玻片标本分为三种,即切片、涂片、装片,要想观察血液中的红细胞需将人的血液涂抹制成标本,这种标本叫涂片而不是切片,故A错误;</p><p>B、用铅笔来画图,图中较暗的地方应该用稠密的细点来表示,故B正确;</p><p>C、根据构成生物的细胞的数目不同,我们可以把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比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大,细胞的大小和是否是多细胞生物无关,同为多细胞生物,其个体不同,细胞大小和功能也各不相同,故C错误;</p><p>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学习使用显微镜"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对光时目镜内看到的圆形光屏,叫作视野</p><p>B. 只能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观察的物像更清晰</p><p>C. 科学探究中可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修改</p><p>D.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设计实验和表达交流</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从显微镜的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A正确;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B错误;实验数据是实际测量出来的,不能修改,C错误;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p><p>B. 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C. 树木冬天落叶是对寒冷环境不适应的表现</p><p>D.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既包括生物因素,也包括非生物因素,A错误;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适应,D错误;随着气温的下降,降水的减少,树木冬天落叶相反是对寒冷的适应的表现,可以降低水分的散失,C错误;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2/09/a9ca2224/SYS201905020931459558617159_ST/SYS201905020931459558617159_ST.001.png" width="348" height="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和丁</p><p>B. 乙和丁</p><p>C. 甲和丙</p><p>D. 乙和丙</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p><p>图示中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根据显微镜的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低倍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甲和丁,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p><p>A. 能运动和由小变大    B. 能代谢和排出废物</p><p>C. 能呼吸和获取营养    D. 能生长和繁殖后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能获取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生长,能排出废物,能繁殖后代,但植物不能运动,所以能运动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珊瑚礁和钟乳石能由小变大,但它们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此由小变大也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的构件中,转换器和遮光器的作用分别是( )</p><p>A. 调换目镜和调节光线的强弱    B. 调换物镜和调节焦距</p><p>C. 调换物镜和调节光线的强弱    D. 调换目镜和调节焦距</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遮光器上有大小不一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度,光圈越大,视野就越明亮,光圈越小,视野就越暗,转换器上安装着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转动转换器可以更换不同的物镜镜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下列不同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来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一组是</p><p>&#xa0;</p><p>A. 20×、45×    B. 10×、40×    C. 15×、10×    D. 5×、8×</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A放大900倍、B放大400倍、C放大150倍、D放大40倍,A镜头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下列是使用光学显微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8/10/670a2bd3/SYS201904181033063167950722_ST/SYS201904181033063167950722_ST.001.png" width="336" height="1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玻片标本时,为了控制视野里的明亮程度,应选用遮光器和[]________进行调节.    </p><p>(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5X,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倍.    </p><p>(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2所示,则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________ .     </p><p>(4)若使视野1转变为视野2,首先要向上移动________  , 然后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最后微调[]________使物像清晰,便于观察.</p></div></div>
<div><p>【答案】  9反光镜  50  dq  玻片标本  4细准焦螺旋</p><p>【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图一所示的是显微镜的结构,1是目镜,2是镜筒,3是粗准焦螺旋,4是细准焦螺旋,5是转换器, 6是物镜, 7是载物台,8是遮光器,9是反光镜。</p><p>(1)显微镜中调节视野的明暗程度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8是遮光器,9是反光镜。</p><p>(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5X,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50倍。</p><p>(3)显微镜镜头中看到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物象,也就是与玻片上的字样呈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位置,玻片上看到的是bp,则实际玻片上的是dq.</p><p>(4)图二中视野1,物象位于正上方,视野2位于正中央,并且物象放大倍数增大,首先要将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移动的方向按“同物象移动”的原则,因此先将玻片上移动,然后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最后微调【4】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便于观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p><p>(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             .</p><p>(2)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果实掉落长出课新杏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        .</p><p>(3)杏树的种子种下后长出的是杏,而不是桃子,这属于             现象;但是杏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这属于         现象.</p><p>&#xa0;</p></div></div>
<div><p>【答案】(1)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2)生长和繁殖;</p><p>(3遗传;变异。</p><p>【解析】</p><p>试题分析:(1)红杏出墙,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p>(2)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果实掉落长出课新杏树,这反映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p><p>(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即具有相同的性状,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即性状的差异。</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39c92226/SYS201905010927304888850913_ST/SYS201905010927304888850913_ST.001.jpeg" width="288" height="2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观察玻片标本时,把玻片放在[ ]             上,使标本正对[ ]                ,然后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p><p>(2)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            ,以免            。如果观察中发现物像不清晰,应微转[ ]                             。</p><p>(3)如果视野里没有理想的观察对象,我们应该轻轻地移动                 ,寻找合适的物像。</p></div></div>
<div><p>【答案】(1)②载物台;⑤通光孔</p><p>(2)④物镜;损坏玻片标本;①细准焦螺旋</p><p>(3)玻片标本</p><p>【解析】</p><p>试题(1)把玻片标本放在[②]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⑤]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p><p>(2)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看着[④]物镜,以免损坏玻片标本。如果观察中发现物像不清晰,应微转①细准焦螺旋。</p><p>(3)如果视野里没有理想的观察对象,我们应该轻轻地移动玻片标本,寻找合适的物像。</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七级上册生物 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单元巩固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