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6.17.2动物的行为 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以逃避敌害。蜥蜴的这种行为属于</p><p>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取食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取食行为指动物获取营养的各种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储食等 影响动物的生活分布,松鼠储存果实。繁殖行为指动物产生和培育下一代的行为,包括占区、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及抚幼等 繁衍后代,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后代存活,家燕筑巢。 攻击行为指间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行为,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有利于动物物种优势种群的形成和与其他种群的共存、斗争,公鸡相斗。防御行为是动物由于外来敌害而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不受伤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有利于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以及种间斗争,如壁虎断尾。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防御行为的是(    )</p><p>A. 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释放臭气 B. 两只雄麋鹿为争夺配偶发生争斗</p><p>C. 羚羊依靠嗅觉寻找食物 D. 在一个蜂群中,各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p><p>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释放臭气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是防御行为,A符合题意;<br />两只雄麋鹿为争夺配偶发生争斗属于攻击行为,B不符合题意;<br />羚羊依靠嗅觉寻找食物属于取食行为,C不符合题意;<br />在一个蜂群中,各成员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属于社群行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孔雀开屏属于 ( )</p><p>A.求偶 B.交配 C.孵卵 D.育雏</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孔雀开屏,雄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雌孔雀,是雌性两性之间的求偶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描写的是鸟的繁殖行为的哪个过程(    )</p><p>A. 求偶 B. 交配 C. 筑巢 D. 育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p><p>鸟类的生殖行为一般包括:占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春燕啄春泥”中做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p><p>A. 龟 B. 蝗虫 C. 海豚 D. 珊瑚</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强.在各选项中的动物中,黑猩猩最高等,学习行为最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行为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p><p>A. 心脏跳动 B. 胃的蠕动 C. 蜜蜂筑巢 D. 闭眼睡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p><p>心脏跳动、胃的蠕动、闭眼睡觉都属于生理反应,A、B、D不符合题意;</p><p>蜜蜂筑巢属于繁殖行为,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蚁群中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p><p>A. 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 C. 贮食行为 D. 社会行为</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蚁群中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发现有些动物在遇到危险时,会通过装死伺机逃脱。这是一种( )</p><p>A.攻击行为 B.捕食行为 C.繁殖行为 D.防御行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有些动物在遇到危险时,会通过装死伺机逃脱。这是一种防御行为。</p><p>考点: 动物行为概念、目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 )</p><p>A.都是从外部可观察到的活动,并且都离不开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p><p>B.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p><p>C.都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协调作用的结果</p><p>D.都是动物生来就具有的,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控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动物的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的行为都离不开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A正确;动物行为的意义是:动物通过运动可以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和配偶、逃避敌害等,即有利于种族的繁衍和个体生存,B正确;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的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C正确;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会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于( )。</p><p>A. 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 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p><p>C. 领域行为和节律行为 D. 攻击行为和节律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请将下列动物的具体行为与动物行为的类型对应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7/09/4e2eadb9/SYS201905070913248490301436_ST/SYS201905070913248490301436_ST.001.png" width="320"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7/09/4e2eadb9/SYS201905070913248490301436_DA/SYS201905070913248490301436_DA.001.png" width="441"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试题①家鸽产卵属于生殖行为;</p><p>②大雁向南迁飞是太阳影响的季节性节律行为,属于迁徙行为;</p><p>③壁虎断尾是为了吸引敌害的注意,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p><p>④猴王大叫向同类示威是为了显示猴王的威风和威胁同类必须服从自己,属于社群行为。</p><p>⑤响尾蛇利用红外感受器捕食鸟属于觅食行为。</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试题“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这种行为是指蜜蜂一出生就有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体现了蜜蜂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因此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的行为还属于社群行为.</p><p>故答案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__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__过程中逐渐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 遗传物质 进化</p><p>【解析】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内外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而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又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者将一只母鸡关在笼内(见下图),只许它伸出头来啄食。再用观察鸡的学习行为木板、铁丝等做一个食物槽,准备观察和研究鸡的学习行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662f0444/SYS201904300925132305355482_ST/SYS201904300925132305355482_ST.001.jpeg" width="253"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食物槽上的有色塑料插片(一个为红色,一个为黑色)可以通过铁丝的拉动将食物杯盖住。食物杯为一凹窝,可放母鸡吃的谷粒。在实验前,让母鸡饿36小时,然后在一只上面有红色插片的食物杯里放上几粒谷子,再把杯子靠近母鸡,母鸡欲啄食时,迅速将红色插片盖上。当母鸡啄黑色插片时,拉开插片,杯里无谷粒。当母鸡再啄红色插片时,拉开插片,便可吃到谷子。通过多次训练后,母鸡就会只啄红色插片,而再也不去啄黑色插片了。</p><p>(1)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p><p>(2)在做上述实验前,为什么要使母鸡挨饿? 。</p><p>(3)研究人员用了哪些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p></div></div>
<div><p>【答案】(1)母鸡形成了新的学习行为 (2)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3)实验法、观察法</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据此解答。</p><p>(1)动物的行为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母鸡啄食的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尝试与错误)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母鸡只啄红色插片的行为。<br />(2)如果实验前,将母鸡喂饱实验时会因鸡没有食欲,影响实验效果。因此要使母鸡挨饿,使实验效果明显。<br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就是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例如,研究母鸡在自然状态下的啄食行为,运用的是观察法。研究母鸡啄红色插片或啄黑色插片的行为,运用的是实验法。</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探究动物行为的类型</p><p>(1)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不是同种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群体内成员之间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维持群体生活。</p><p> (2)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 而相互攻击的行为。</p><p> (3)防御行为是动物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的行为。</p><p> (4)繁殖行为是与动物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行为。</p></div></div>
<div><p>【答案】 分工合作 食物 配偶 领域 巢穴 保护自己 防御敌害 繁殖后代</p><p>【解析】试题分析: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目的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p><p>(1)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2)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穴而相互攻击的行为;(3)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4)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