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p><p>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p><p>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p>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白鹭属于动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柳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早莺、新燕属于动物,树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没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属于植物,蜻蜓属于动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时,需要携带调查工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野外调查工具的是</p><p>A. 放大镜和望远镜</p><p>B. 显微镜和载玻片</p><p>C. 笔和记录本</p><p>D. 玻璃瓶和小铁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调查工具使用的场所:调查中要使用的工具,比如采集昆虫,要使用网兜,并可装入玻璃瓶;调查水中的生物,要准备网兜、放大镜、玻璃瓶等;要了解土壤中的生物,如鼠妇、蚯蚓等则需要准备铲子;观察远处的物体,要准备望远镜;观察看不见的生物,要将材料带回去,借助显微镜观察。另外记录本和笔是调查中所必需的,可以随时记录调查中所出现的情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p><p>B.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p><p>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p><p>D.大气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体内</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都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A正确;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故本选项正确;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故本选项有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使碳进入生物体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p><p>A. 一山不容二虎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p><p>C.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环境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因此,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p><p>A、“一山不容二虎”的大体意思是两只老虎为争夺领地、食物、配偶等争斗,属于攻击行为,属于生物对生物的影响。<br />B、螳螂捕蝉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成语“螳螂捕蝉”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br />C、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br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p><p>A. 阳光 B. 温度 C. 空气 D. 水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植物的分布。沙漠干旱缺水,不适宜植物生长,因此植物稀少。</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因此影响这些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避役(也称变色龙)的体色能够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竹节虫的身体酷似竹节,这些都有利于它们保护自己。这体现了</p><p>A. 生物改变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环境依赖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避役(也称变色龙)的体色能够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竹节虫的身体酷似竹节,这些都有利于它们保护自己,适应各自的环境,因此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是 ( )</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生物圈 C. 海洋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但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1.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纸盒左半侧</p></td><td style="width:30.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只</p></td><td style="width:22.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明亮</p></td><td style="width:2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td><td style="width:25.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湿土</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1.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纸盒右半侧</p></td><td style="width:3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0只</p></td><td style="width:22.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阴暗</p></td><td style="width:21.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5℃</p></td><td style="width:25.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干土</p></td></tr></table><p> </p><p> </p><p>A. 左半侧放十只鼠妇 B. 右半侧改为湿土</p><p>C. 整个纸盒至于阴暗环境中 D. 右半侧温度设置为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明亮、阴暗)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数量、温度、湿度等应该都相同且适宜;而表格中湿度不同左半侧湿土、右半侧干土,因此对其修改正确的是右半侧改为湿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p><p>A.阳光 B.野兔 C.牧草 D.细菌</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野兔属于消费者;牧草属于生产者;细菌属于分解者。</p><p>故A、C、D错误, B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p><p>A. 杂草 B. 人类 C. 蘑菇 D. 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生物圈中的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细菌、真菌等。</p><p>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使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蘑菇属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属于分解者。杂草属于生产者,人类属于消费者,水属于非生物成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p><p>B. 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p><p>C.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p><p>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A错误;</p><p>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B错误;</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C错误;</p><p>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p><p>A.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p><p>C.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表面和岩石圈的大部 D.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p>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后,作出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p><p>A.汉江河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河流生态系统</p><p>B.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p><p>C.生态系统中,每条食物链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p><p>D.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给植物和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其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和人,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或是遗迹;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和湿度等。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因捕食系形成的链状联系,许多条食物链就形成了食物网,一般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向后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至少由2—3个环节组成,在食物链中起点生产者,生物数量最多,越向后生物的数量越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具有蓄积作用,在生态系统中最高消费者体内的蓄毒是最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相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超过限度则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状态。汉江河中的的所有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组成了河流生态系统,选项A不正确;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相互独立,相互影响,选项B不正确;生态系统中,每条食物链都是有生产者、消费者,未有分解者和非生物因素,选项C不正确;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选项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 )</p><p>A. 反光镜、目镜 B. 遮光器、镜筒</p><p>C. 目镜、物镜 D.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p><p>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一物象处于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的正中央,玻片的移动方向是( )</p><p>A. 右上方 B. 右下方 C. 左上方 D. 左下方</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通过分析题目中某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右上方,要使该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物像应向左下方移动,而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玻片标本应向右上方移动,才能使物象移至视野正中央.</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p><p>A. 细胞质—内含多种细胞器 B. 线粒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p><p>C. 液泡—支持细胞 D. 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植物细胞的结构如下:<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1/09/3bff208f/SYS201905110916004339779070_DA/SYS201905110916004339779070_DA.001.png" width="175" height="2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细胞质内含多种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A正确;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B正确;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内有各种味道的物质,C错误;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p><p>河南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人口稠密地区难得的一块天然湿地。区域内水域滩涂广阔,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冬候鸟的越冬北界,共有鸟类13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34种。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和潜在的科研开发及生态旅游价值。每年再次停留栖息越冬和繁殖的候鸟达数万只,它们以鱼为食,鱼以虾为食,而虾则以植物为食,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勃勃生机。</p><p>(1)湿地生态系统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写出材料所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该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_________________的体内积累最多。</p><p>(4)除湿地生态系统外,地球上还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包含了__________圈、__________圈和岩石圈。常见的水域生态系统有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常见的人工生态系统有 _________ 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__________ 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p></div></div>
<div><p>【答案】地球之肾 植物→虾→鱼→候鸟 自动调节 候鸟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海洋 城市 森林 </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p><p>(1)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材料所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虾→鱼→候鸟。<br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植物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鱼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它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如果此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候鸟的体内积累最多。<br />(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含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常见的水域生态系统有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常见的人工生态系统有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1/09/3bff208f/SYS201905110916007863713268_ST/SYS201905110916007863713268_ST.001.png" width="154"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_细胞,图中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p><p>(2)相对于动物细胞,本图表示的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填数字代号)</p><p>(3)图中结构②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核是___________填数字代号)。④是_____________,其中液体叫做_____________。这种细胞中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常有细胞器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植物 保护和支持 ①④⑥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 ③ 液泡 细胞液 线粒体 叶绿体 </p><p>【解析】</p><p>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液泡、⑤细胞质、⑥叶绿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p><p>(1)图中①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p><p>(2)相对于动物细胞,本图表示的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④液泡、⑥叶绿体。</p><p>(3)图中结构②名称是细胞膜,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进入,有用的物质不能随意渗出。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其中液体叫做细胞液。这种细胞中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常有细胞器叶绿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1/09/3bff208f/SYS201905110916009204440421_ST/SYS201905110916009204440421_ST.001.png" width="145" height="2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紧__,一手托住__. </p><p>(2)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__和__</p><p>(3)可以调节镜筒上升和下降的结构是序号和序号</p><p>(4)能把光源的光反射入通光孔的结构是__. </p><p>(5)可以调节通光孔进光量的是__. </p><p>(6)按照图中显微镜当前的状况(目镜为10×,物镜为40×),放大倍数是__ </p><p> A、10 B、40 C、100 D、400</p><p>(7)若在光线不足的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观察,调整时应用什么样的反光镜及光圈__ </p><p>A、平面镜、大光圈 </p><p>B、平面镜、小光圈</p><p>C、凹面镜、大光圈 </p><p>D、凹面镜、小光圈.</p></div></div>
<div><p>【答案】镜臂 镜座 目镜 物镜 11 12 反光镜 遮光器 D C </p><p>【解析】</p><p>观图可知: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p><p>(1)取放显微镜时,应一手握紧镜臂,一手托住镜座;<br />(2)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br />(3)可以调节镜筒上升和下降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br />(4)能把光源的光反射入通光孔的结构是9反光镜;<br />(5)遮光器是载物台下面的圆板。遮光器上有直径不同的圆孔,叫光圈。转动遮光器,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进光量。大的进光量多,视野明亮,小的进光量少,视野较暗。根据需要调整光圈。光圈可以调节,大小是可以控制亮度的。光线弱就调大,光线强就调小。<br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如果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0(倍)。故选D。<br />(7)用来调节光线强度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弱时使用凹面镜和大光圈,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某种生态系统图解,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1/09/3bff208f/SYS201905110916011316540574_ST/SYS201905110916011316540574_ST.001.png" width="135"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图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______</p><p>(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p><p>(3)图中没有画出的腐生细菌和 _______属于分解者</p><p>(4)如果有毒物质DDT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DDT最多的生物是 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5 食物网 草 真菌 鹰 </p><p>【解析】</p><p>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食物链相互交织就形成了食物网。</p><p>(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 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各种食物链相互交织就形成了食物网。<br />(2)(3)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该图中的草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图中没有画出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br />(4)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DDT作为一种剧毒物质,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它的体内DDT的含量最多。</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气温的升高,买回来的猪肉容易变质,老师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让猪肉保鲜时间较长,多数同学提出将鲜猪肉放在冰箱就能延长保存时间,为了验证这一方法,其中一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1/09/3bff208f/SYS201905110916013387923286_ST/SYS201905110916013387923286_ST.001.png" width="545"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______?</p><p>(2)甲、乙两组实验中所涉及的变量是______.</p><p>(3)甲、乙两组鲜猪肉都采用100g的原因是______.</p><p>(4)猜想一下:为何放在冰箱里鲜猪肉不易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低温可以防止鲜猪肉变质吗 温度 使实验材料保持一致,增加说服力 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 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p><p>【解析】</p><p>(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r />(2)探究实验的原则是设置对照实验,变量的唯一性。</p><p>(1)由题中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甲、乙两组除了环境温度这个条件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即变量唯一,因此是一组对照试验,变量是温度,因此,探究的问题应该是:低温可以防止鲜猪肉变质吗? <br />(2)从表格可以看出,甲和乙唯一不同的是温度,所以变量是温度。</p><p>(3)为了保持变量的唯一性,使实验材料保持一致,增加说服力,必须都选择100g猪肉。<br />(4)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所以放在冰箱里鲜猪肉不易变质。</p><p>(4)由表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甲组温度低,鲜猪肉不变质;乙组温度高,猪肉变质。可得出结论:低温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