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48:28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东区域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一组是</p><p>A. 蜜蜂与蜂蜜    B. 蝴蝶与花丛    C. 真菌与山石    D. 鸭子与河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蜜蜂、蝴蝶、花丛、真菌、鸭子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蜂蜜、山石、河水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p><p>A.能快速运动&#xa0; B.是由细胞构成的</p><p>C.能进行光合作用 &#xa0;D.能生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B、C三项不合题意,D生长发育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下列正确的是</p><p>A. 提出问题—实验—作出假设—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B.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表达和交流—实验—得出结论</p><p>C. 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D.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是否成功,取决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否科学合理。</p><p>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因此,“关于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正确的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因“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破900公斤,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物是</p><p>A. 法布尔    B. 袁隆平    C. 巴斯德    D. 孟德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杂技水稻之父。</p><p>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代表作《昆虫记》,A错误;袁隆平培育出来了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B正确;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具有突出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C错误;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蚕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主要依靠根尖的</p><p>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根冠</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根尖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p><p>A. 水中</p><p>B. 干燥的陆生环境</p><p>C. 潮湿、阴暗环境</p><p>D. 土壤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p><p>A. 生物依赖环境</p><p>B. 生物适应环境</p><p>C. 生物改变环境</p><p>D. 生物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 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p><p>考点: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显微镜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p><p>A. 双手取镜,将显微镜放在实验桌偏左的位置</p><p>B. 光线很弱时,用最小的光圈对准通光孔</p><p>C.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着物镜</p><p>D. 收镜时,要将反光镜转动到垂直方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是首先是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安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用低倍镜和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视野对光就完成,最后观察,据此解答。</p><p>取镜时,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桌稍偏左,便于左眼观察,A正确;光线很弱时,要换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镜,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不是用最小的光圈对准通光孔,B错误;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物镜,防止载玻片被压碎,C正确;实验结束后,整理显微镜,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下降最低处,反光镜竖立,防止落上灰尘,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用显微镜观察图像时,如外界光线较暗,则反光镜应选用</p><p>A. 平面镜    B. 凹面镜    C. 凸透镜    D. 凹透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p><p>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若在光线稍弱的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应该用凹面镜、大光圈,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把载有 “bd”字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是(    )</p><p>A. bd    B. bq    C. pq    D. pd</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bd”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物像相比,发生的变化是(  )</p><p>A. 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目减少</p><p>B. 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目减少</p><p>C. 大小是原来的1/2倍,细胞数目增多</p><p>D. 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数目增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第一次的放大倍数是50倍,第二次的放大倍数是100倍,放大倍数大了,看到的细胞体积大了,是原来的两倍,细胞的数量少了,是原来的一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向哪移动(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e00f0062/SYS201712302317252372654925_ST/SYS201712302317252372654925_ST.001.png" width="62" height="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haracter; -aw-rel-vpos:lin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右上       B.左上         </p><p>C.左下         D.右下</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若移动目镜,发现有污点在移动,则可判定污点在什么上(  )</p><p>A.目镜     B.物镜     C.装片     D.反光镜</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p><p>A. 硼、铜、氮    B. 钾、硼、铁    C. 铁、磷、 锌    D. 氮、磷、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p><p>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把“p”写在一张不透明的纸上,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p><p>A.p      B.d      C.b      D.漆黑一片</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显微镜的原理是: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而不透明的纸,光线无法透过,所以是漆黑一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由各种成分组成,包括</p><p>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p><p>C. 非生物成分和生产者    D. 生物成分和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指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p><p>A. 蝌蚪    B. 细菌    C. 桂花树    D. 真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柳树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p>B. 生物圈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p><p>C.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p><p>D. 生物圈是生物生存的唯一家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请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p><p>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水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落叶化作“春泥”靠的是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探究绿叶在某种条件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流程图,回答下列小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145210931584_ST/SYS201905140907145210931584_ST.001.png" width="345"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过程的主要目的是</p><p>A. 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p><p>B. 消耗掉叶片中的水分</p><p>C. 消耗掉叶片中的无机盐</p><p>D. 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p><p>【2】g过程中,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情况依次为</p><p>A. 变蓝、变蓝    B. 不变蓝、变蓝</p><p>C. 不变蓝、不变蓝    D. 变蓝、不变蓝</p><p>【3】由此实验可以推断出,光合作用需要</p><p>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光    D. 水</p><p>【4】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p><p>A. 根    B. 茎    C. 叶    D. 花</p><p>【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p><p>A.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p><p>C.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p></div></div>
<div><p>【答案】</p><p>【1】    A    </p><p>【2】    B    </p><p>【3】    C    </p><p>【4】    C    </p><p>【5】    A    </p><p>【解析】</p><p>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几个步骤。由实验操作环节示意图可知:该实验的方法步骤:a暗处理→b部分遮光后光照→c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d酒精脱色→e漂洗→f滴加碘液检验→g冲掉碘液观察叶色。</p><p>【1】图中的a过程是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A正确。</p><p>【2】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叶片不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变蓝色。因此g过程中,叶片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情况依次为不变蓝、变蓝。</p><p>【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此实验可以推断出,光合作用需要光,故选C。</p><p>【4】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故选C。</p><p>【5】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145210931584_DA/SYS201905140907145210931584_DA.001.png" width="47" height="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和叶绿体,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故选A。</p><p>只要熟练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可总结出其原料、条件和产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气肥”。这种“气肥”实质上就是(   )</p><p>A.氧气&#xa0;     B.氮气&#xa0;    C.水蒸气&#xa0;  D.二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与空气隔绝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这种在“气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种植农作物要合理密植,原因是()</p><p>A. 增加植株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p><p>B. 增加吸收光能的作物叶片的面积</p><p>C. 降低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p><p>D. 降低周围的气温以增加有机物合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探究植物有关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094f382/SYS201712310055410863793623_ST/SYS201712310055410863793623_ST.001.png" width="410"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 呼吸作用产生氧气</p><p>C. 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 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如图乙所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将要熄灭的木条复燃(氧气支持燃烧,能够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说明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_现象及其____________的科学。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________、调查、测量等。</p></div></div>
<div><p>【答案】生命    活动规律    实验    </p><p>【解析】</p><p>(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p><p>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科学探究基本方法有实验法,常用方法是观察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水绵、鱼、虾、河蚌等生物。据图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149724338784_ST/SYS201905140907149724338784_ST.001.png" width="249"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_____________,其中的有机物是生产者通过_____制造的。</p><p>(2)水草和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鱼、虾等属于__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它们属于_________。</p><p>(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上述的生物因素和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土壤等。</p></div></div>
<div><p>【答案】光或太阳    光合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因素    光     空气    温度    水    </p><p>【解析】</p><p>(1)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其中的有机物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p><p>(2)水草和水绵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水草和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鱼、虾等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鱼、虾等属于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因此它们属于分解者。</p><p>(3)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上述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光、空气、温度、水和土壤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所做的柳树生长实验,证明了柳树生长需要的物质是______。但他忽视了阳光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水</p><p>【解析】</p><p>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过一个“柳树实验”: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罐中,栽上一棵5磅重的柳树苗,罩上瓦罐后只用水灌溉,5年后树和落叶总重169磅3盎斯,干土只少了2盎斯。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p><p>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唯一物质,于是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还证明二氧化碳也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所以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水。</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种生物都具有独特的             的能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p></div></div>
<div><p>【答案】适应环境;生理;行为</p><p>【解析】</p><p>试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方面,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155610373136_ST/SYS201905140907155610373136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A)__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__________,它能使植物呈绿色。</p><p>(2)图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_。这两种成分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p><p>(3)图中(③)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_,这两种成分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p><p>(4)在实验中我们用________来检验是否含有淀粉。</p><p>(5)写出完整的光合作用的公式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叶绿体    叶绿素    有机物或淀粉    氧气    产物    水    二氧化碳    原料    碘酒或碘液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155610373136_DA/SYS201905140907155610373136_DA.001.png" width="367" height="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解析】</p><p>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分析题意,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据此可知,①是有机物(淀粉),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A是叶绿体。</p><p>(1)由分析可知,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图中的A叶绿体,它含有能吸收光能的色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叶绿素,它能使植物呈绿色。</p><p>(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有机物和②氧气。</p><p>(3)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的③水和④二氧化碳。</p><p>(4)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酒或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酒或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溶液变蓝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该食物中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p><p>(5)其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4/09/392492b9/SYS201905140907155610373136_DA/SYS201905140907155610373136_DA.002.png" width="47" height="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东区域七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