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使用显微镜时,如果要使镜筒升降的范围比较大,应调节</p><p>A. 转换器 B. 细准焦螺旋</p><p>C. 粗准焦螺旋 D. 镜臂</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首先明确各部分结构的作用.</p><p>解:A、转换器上有放大倍数大小不一的物镜,所以转换器的作用是转换物镜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p><p>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不符合题意.</p><p>C、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故符合题意.</p><p>D、镜臂是握镜的部位,故不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阳光明媚的春季,实验室的光线也很明亮,这时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要选的反光镜和光圈分别是</p><p>A. 平面镜、大光圈 B. 平面镜、小光圈</p><p>C. 凹面镜、大光圈 D. 凹面镜、小光圈</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题干中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要把视野变暗,因此选用平面镜、小光圈,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的过程中,眼睛应注视显微镜(如图)哪一位置(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8/10/924b5a7a/SYS201808281008238943833889_ST/SYS201808281008238943833889_ST.001.png" width="140"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 B. ② C. ③ D. 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而观察寻找物像时,是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进行的。</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发现显微镜的镜头不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 )</p><p>A. 用水擦 B. 用纱布擦 C. 用餐巾纸擦 D. 用擦镜纸擦</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显微镜的清洁方法:清洁镜身时用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p><p>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p><p>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按形态特征划分的一组是( )</p><p>A. 牛和草 B. 鱼和河水 C. 空气和阳光 D. 蝙蝠和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p><p>牛属于动物,草属于植物,是按照营养方式来划分的,不是按形态结构来划分的。A错误;<br />河水不是生物,不是生物的分类,B错误。<br />阳光和空气不是生物,不是生物的分类,C错误。<br />蝙蝠和鼠是按照体内有无脊柱这一内部构造来归为脊椎动物的,分类的依据是形态结构特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蛔虫生活在人的消化道内,但是并没有被消化掉,因为蛔虫的身体表面有防止被消化的角质层。这是蛔虫对寄生生活的( )</p><p>A. 自我保护 B. 适应 C. 抵御 D. 逃避方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p><p>蛔虫的体表有一层角质层,这层角质层可以抵御消化液的侵蚀,使蛔虫不被消化掉,这是蛔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国家林业局新闻办公室2008年3月18日消息,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部分地区18日出现沙尘天气,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p><p>A. 大气污染的结果 B. 天气逐渐干旱的结果</p><p>C. 火山爆发的结果 D. 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类活动严重的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1)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2)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3)土地沙漠化严重。</p><p>由于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乱砍滥伐森林植被,盲目地开发森林和人为过度放牧,致使草原、草场退化沙化,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种植树木、花卉能美化环境,是因为( )</p><p>A. 生物影响环境</p><p>B. 生物适应环境</p><p>C. 环境影响生物</p><p>D. 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空气清新;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改善区域的微气候。因此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它们不仅吃牛粪,还能滚粪球,挖洞埋粪球,改良土壤,这说明它们…( )</p><p>A. 能适应环境 B. 影响环境 C. 既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 D. 被环境影响</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又能影响环境。</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适者生存),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它们吃牛粪,表明屎壳郎已经适应这里的环境了;屎壳郎能滚粪球,把粪球埋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增加,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食物链“草→羚羊→豹”中,若羚羊的数量有所增加,则( )</p><p>A. 草的数量会越来越少</p><p>B. 豹的数量会越来越多</p><p>C. 豹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草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平衡</p><p>D. 草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豹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维持在一定的数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p><p>在食物链“草→羚羊→豹”中,若羚羊的数量有所增加,短时期内,草的数量会减少,随着草数量的减少,羚羊的数量会减少,由于羚羊数量的减少草数量又会增加,故草数量会先减少后增加。豹的数量又因羚羊数量增加而增加,又因羚羊数量减少而减少,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指( )</p><p>A.生命活动中需要消费能量的生物</p><p>B.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的生物</p><p>C.能分解有机物的生物</p><p>D.生命活动中需要分解有机物的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不包括腐生动物;还包括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低等动物如蝗虫属于消费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 )</p><p>A. 生产者依赖于消费者,消费者依赖于分解者</p><p>B. 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生产者依赖于分解者</p><p>C. 分解者依赖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消费者依赖于生产者</p><p>D. 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某成分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的相应的变化,甚至整个生态系统也发生一系列变化。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不会引起(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3/11/1d4f1be9/SYS201904131134220887480680_ST/SYS201904131134220887480680_ST.001.png" width="133"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的数量不变,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p><p>B. 甲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不变,丁的数量不变</p><p>C. 甲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p><p>D. 甲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丁的数量增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丙→丁→乙→甲”中若乙的数量增加,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退化的生态系统是( )</p><p>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p><p>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很难恢复.例如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沙漠化,生态平衡就很难恢复了.</p><p>据此可以解答本题.</p><p>答: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与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平衡能力也是受生物的影响,一旦超过这种限度,平衡很难恢复,所以我们不可以过度的利用它.</p><p>故答案为;×</p><p>关键是知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受生物的影响,是有限度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只有分解者才能促进物质循环。(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题干的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试题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的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战胜能源危机。(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生物技术一方面能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率,另一方面能开发更多可再生能源. 首先,生物技术提高了石油开采的效率;其次,生物技术为新能源的利用开辟了道路.因此生物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战胜能源危机.故答案为:√</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的适应性的普遍存在的。(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鸟有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仙人掌:叶变成刺状适于干旱环境;猛兽和猛禽: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适于食肉;鹿、兔、羚:奔跑速度很快,利于逃命。所以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和实验等。</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此题考查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提出问题后,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p><p>解: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法等.</p><p>(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p><p>(2)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p><p>(3)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p><p>(4)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p><p>故答案为:调查 资料分析</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p><p>【解析】</p><p>试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请举出其中的两个生态系统。如:__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__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海洋、森林、陆地、湿地、城市、农田等</p><p>【解析】</p><p>生态系统包括4种主要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这四种主要组成成分的就能构成生态系统,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513a572b/SYS201905150909237272874155_ST/SYS201905150909237272874155_ST.001.png" width="378" height="2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⑴该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_______条。 </p><p>⑵生产者是___________,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 </p><p>⑶这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来自于________。 </p><p>⑷如果大量捕杀狐狸,田鼠的数量将会最初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p><p>⑸如果草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导致图中______ 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p><p>⑹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食物链中所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4</p><p>(2)绿色植物 分解者</p><p>(3)太阳</p><p>(4)增加 减少</p><p>(5)狼</p><p>(6)绿色植物→蝗虫→鸟→狐狸→狼 绿色植物</p><p>【解析】</p><p>试题(1)(2)(6)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该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本条食物链的最高消费者结束,图中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蝗虫→鸟→狐狸→狼,绿色植物→田鼠→狐狸→狼,绿色植物→野兔→狐狸→狼,绿色植物→野兔→狼,共四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蝗虫→鸟→狐狸→狼;</p><p>(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来源于阳光的能量;</p><p>(4)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总是维持在相对的稳定状态,它们是相互联系,彼此依存的,其中某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大量捕杀狐狸,狐狸的数量减少,短期内田鼠会因为天敌的减少而数量增加,田鼠以绿色植物为食,田鼠的数量增加会导致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田鼠又会因食物的减少而数量减少;</p><p>(5)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所以狼的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滴草履虫培养液,并把两滴培养液连通,当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时,分析可能出现的现象,并从中得出结论:</p><p>(1)分别在下图()内用“一”表示草履虫移动的方向。</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f2d1ea48/SYS201904280926584629477933_ST/SYS201904280926584629477933_ST.001.png" width="219"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__________</p><p>(2)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甲_______乙_____。</p><p>(3)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 → (2)甲:食盐对草履虫是不利刺激,草履虫逃避不利刺激;乙:肉汁对草履虫是有利刺激,草履虫趋向有利刺激。(3)草履虫具有应激性,能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p><p>【解析】</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513a572b/SYS201905150909239143679792_ST/SYS201905150909239143679792_ST.001.png" width="458"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用________呼吸。</p><p>B类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________呼吸。</p><p>C类动物的呼吸方式很特殊,因为它的肺上连着许多________。</p><p>D类动物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p><p>E类动物体表有___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p></div></div>
<div><p>【答案】鳃 湿润的体壁 气囊 胎生、哺乳 外骨骼 水分 </p><p>【解析】</p><p>A鱼属于鱼类,B青蛙属于两栖类,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D家鸽属于鸟,E家兔属于哺乳类,F蝗虫属于节肢动物。</p><p>(1)A是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br />(2)C是蚯蚓,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无呼吸系统,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br />(3)D属于鸟类,适应飞行生活,需氧量大,体内有气囊,与肺相同,能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br />(4)E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br />(5)F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为: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