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7 00:45:1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 单元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种群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p><p>A. 密蜂群体    B. 绵羊群体</p><p>C. 白蚁群体    D. 蚂蚁群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p><p>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因此具有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绵羊群体,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B符合题意;白蚁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具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具有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蚂蚁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因此具有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事实不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p><p>A.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   B.一个养鸡舍中有上千只肉鸡</p><p>C.几头狮子围捕两只羚羊     D.一群猕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一个养鸡舍中有上千只肉鸡,是为了获取食物属于捕食行为不属于社会行为。几头狮子围捕两只羚羊,狮子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符合社会行为的特征。一群猕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猴子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猴王,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因此属于社会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一种(     )</p><p>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捕食行为         D.节律行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节律行为是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猫头鹰昼伏夜出,这是一种昼夜节律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反映了鸟类的哪种习性(&#xa0;&#xa0;&#xa0; )</p><p>A. 求偶    B. 筑巢    C. 孵卵    D. 育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p><p>黄口,指待哺的雏鸟“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诗句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育雏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p><p>①被蜜蜂蛰过的猴子,不再取食蜂蜜  </p><p>②失去雏鸟的红雀,饲喂张口求食的金鱼 </p><p>③母鸡孵卵  </p><p>④老鼠走迷宫而取到食物</p><p>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②③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①④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p><p>A.蚯蚓    B.鼠妇    C.猴    D.鸭</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学习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影响,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学习能力的大小与其进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在题干中的四种动物中,蚯蚓是环节动物,鼠妇属于甲壳动物,鸭属于鸟类,猴是哺乳动物,其中猴最高等,因此学习能力最强,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也越强,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行为获得的途径上看,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p><p>A. 老马识途    B. 海豚表演    C. 鹦鹉学舌    D. 蜘蛛结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老马识途、海豚表演、鹦鹉学舌,都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的学习行为,A、B、C不符合题意;<br />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鹦鹉学舌”属于以下哪种行为( )</p><p>A. 防御行为    B. 学习行为    C. 先天性行为    D. 捕食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br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鹦鹉学舌”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因此“鹦鹉学舌”属于学习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涨潮时,牡蛎将壳张开进行取食,退潮时则将壳紧闭.这种行为属于(  )</p><p>A. 繁殖行为    B. 节律行为    C. 领域行为    D. 攻击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A不符合题意;<br />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涨潮时,潮水带来了许多食物,牡蛎将壳张开,进行取食活动,退潮时则将壳紧闭。这种行为属于节律行为,B符合题意;<br />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C不符合题意;<br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p><p>A. 蜻蜓点水    B. 飞蛾扑火    C. 青蛙冬眠    D. 兔的心脏在跳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ABC、“蜻蜓点水”、“飞蛾扑火”、“青蛙冬眠”,都属于动物行为;</p><p>D、“兔的心脏在跳动”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兔的心脏在跳动”不属于动物行为.</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1049e9a2/SYS201808081124049321791528_ST/SYS201808081124049321791528_ST.001.png" width="155"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1049e9a2/SYS201808081124049321791528_ST/SYS201808081124049321791528_ST.002.png" width="187"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1049e9a2/SYS201808081124049321791528_ST/SYS201808081124049321791528_ST.003.png" width="169"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1049e9a2/SYS201808081124049321791528_ST/SYS201808081124049321791528_ST.004.png" width="182"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p><p>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p><p>A、图中根据经验堆叠木箱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p><p>B、熊捕鱼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B错误。</p><p>C、枯叶蝶模仿枯叶是防御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C错误。</p><p>D、雌、雄蛙抱对属于生殖行为,是先天性行为,D错误。</p><p>故选:A。</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实验。进行实验时,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暗室里有食物。在实验过程中,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就会受到电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蚯蚓能够学会选择,爬向有食物的另一臂。据此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9/09/90667ef7/SYS201905090911344248114723_ST/SYS201905090911344248114723_ST.001.png" width="184"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⑴从这种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它属于________&#xa0;行为。</p><p>⑵无论动物等级高低,都会有________行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________&#xa0;,学会某种行为中“________&#xa0;”和“________&#xa0;”的次数就越多。</p></div></div>
<div><p>【答案】学习    学习    弱    尝试    错误    </p><p>【解析】</p><p>试题(1)动物具有学习的本领,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暗室里有食物,在实验过程中,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就会受到电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蚯蚓能够学会选择爬向有食物的一臂,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行为是蚯蚓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为学习行为。</p><p>(2)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一样,说明了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下列动物的行为表现与其所属的类型用线连接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2/09/ab8894f4/SYS201905120909417293678106_ST/SYS201905120909417293678106_ST.001.png" width="277"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B;C;D;E;A</p><p>【解析】</p><p>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p><p>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蜜蜂分工合作属于社群行为;<br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蜥蜴脱掉尾巴属于防御行为;<br />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雄鸟占领巢区属于生殖行为;<br />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饿狼争夺食物属于攻击行为;<br />节律行为是指生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周期性、有节律的行为就是节律行为。蟑螂昼伏夜出属于节律行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叫做动物的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活动表现</p><p>【解析】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看图1侧是一座迷宫,请你从上部中央进入,沿着箭头所示方向前进,将图2的五种动物送回家(将左侧字母填在相应序号的横线上),以体验科学家的分类方法.</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2/09/ab8894f4/SYS201905120909420756935229_ST/SYS201905120909420756935229_ST.001.png" width="529" height="5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________&#xa0;&#xa0;②________&#xa0;&#xa0;③________&#xa0;&#xa0;④________&#xa0;&#xa0;⑤________&#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D    A    E    C    B    </p><p>【解析】</p><p>(1)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br />(2)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br />(3)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br />(4)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br />(5)爬行动物的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体内受精,卵生陆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br />(6)图中,A鸟类、B鱼类、C两栖类、D哺乳类、E爬行类。</p><p>A、鸟类,②体表长羽毛、卵壳质硬;<br />B、鱼类,⑤水中生活,用鳍游泳;<br />C、两栖类,④幼体水中生活,成体生有四肢;<br />D、是哺乳动物,①体表有毛皮,胎生、母乳育儿;<br />E、爬行类,③表皮称鳞片状,干燥,陆地产卵。所以答案是D、A、E、C、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回答有关实验探究问题:</p><p>(一):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中,某租同学的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在迷宫的出口处放一些小白鼠喜爱的食物,将小白鼠放进迷宫入口,记录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据此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2/09/ab8894f4/SYS201905120909423619213868_ST/SYS201905120909423619213868_ST.001.png" width="132"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二):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p><p>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也放在无菌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温润.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p><p>(1)与蚯蚓走“T”形迷宫相比,小白鼠“尝试与错误”次数要少得多,因为小白鼠的________能力比蚯蚓强,这种这种差异主要由________决定的.    </p><p>(2)实验结论:________ .     </p><p>(3)上述探究活动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答出一项即可)________ .     </p><p>(4)在该实验的基础上,仍以小白鼠为例,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________ .     </p><p>(5)该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     </p><p>(6)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     </p><p>(7)按照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学习     遗传物质    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用多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重复实验等    如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等    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具有分解作用    细菌    乙组的树叶会腐烂,甚至会消失    </p><p>【解析】</p><p>(一)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br />(二)甲、乙两组以细菌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p><p>(一)(1)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小白鼠比蚯蚓高等,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其“尝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学习能力较强,<br />(2)小白鼠通过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能够顺利走出迷宫,说明小白鼠的这种行为是学习行为。<br />(3)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或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可信度,因此要用多只小鼠或重复实验。<br />(4)小白鼠的性别不同,学习能力可能不同。因此以小白鼠为例,我们可以再提出一个探究问题:不同性别的小白鼠学习能力是否有差异。<br />(二)(1)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可知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具有分解作用吗?根据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是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具有分解作用(或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具有分解作用)。<br />(2)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因素。根据做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实验可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有无细菌,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br />(3)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乙组的树叶上接种了细菌,因此一段时间后树叶会腐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在迷宫的一端按上电极,另一端是潮湿的暗室(放有食物),当蚯蚓爬到按有电极的一端时,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与错误后,蚯蚓学会直接爬向暗室</p><p>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保持鸡处于饥饿状态,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鸡学会绕道取食.</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2/09/ab8894f4/SYS201905120909426402392506_ST/SYS201905120909426402392506_ST.001.png" width="345"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蚯蚓走迷宫与鸡的绕到取食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_,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__.    </p><p>(2)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________因素的影响.    </p><p>(3)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强    少    遗传    实验法    </p><p>【解析】</p><p>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p><p>(1)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br />(3)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p><p>(3)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实验法。</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八级上册生物 第十六章 动物的行为 单元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