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天全县一中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p><p>A. 机器人 B. 钟乳石 C. 珊瑚虫 D. 珊瑚</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珊瑚虫具有营养、呼吸、排泄、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的特征,是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生长有向光性(如向日葵),这种特征说明</p><p>A. 对光的刺激能作出反应 B. 光给植物能量</p><p>C. 植物生长需要光 D. 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能遗传和变异;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植物生长有向光性,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p><p>A. 一座城市 B. 学校的草坪 C. 森林里的一群鸟 D. 一个鱼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其范围有大有小: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片草原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一座城市、学校的草坪、一个鱼池,都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都能构成生态系统;森林里的一群鸟只有生物成分中的消费者,没有生物部分中的生产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不属于生态系统。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块农田里,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p><p>A. 水分 B. 阳光 C. 杂草 D. 土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p><p>根据生态因素的概念可知: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土壤、水、温度属于环境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田间杂草属于环境中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p><p>A. 草 B. 细菌 C. 鸟 D. 蘑菇</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A符合题意;</p><p>细菌、蘑菇是真菌,都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的有机物生活,因此都属于分解者,B、D不符合题意;<br />鸟是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需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属于消费者,C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描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p><p>A. 细菌分解树叶 B. 兔吃蘑菇 C. 猫头鹰抓老鼠 D. 小羊吃青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细菌属于分解者,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A不符合题意;<br />蘑菇属于分解者,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B不符合题意;<br />猫头鹰、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C不符合题意;<br />小羊是动物为消费者,草是植物为生产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些动物如蛇、松鼠等,一到冬天就要进行冬眠,主要是受什么环境因素的影响</p><p>A. 温度 B. 光照 C. 水分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北方与南方不同的生态因素方面来切入。</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蛇有冬眠的特性,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松鼠是哺乳动物也会冬眠,等到进入10月的秋天,松鼠们就开始停止进食了,但在它们的体内已经存储了足够的能量了,所以不用担心它们会饿着。松鼠冬眠的过程只是减少了活动量,这对于象松鼠这样的温血动物来说很重要,它们不像冷血动物那样,温血动物在冬眠过程中需要消耗体内的能量来保持一定的体温。(虽然这时松鼠的体温可能几乎会降到0度),一般来说6个月以后,随着春天的来到,松鼠又会从冬眠期苏醒过来的。因此,有些动物如蛇和松鼠到了冬天就要冬眠,主要是受温度因素影响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的根总是向肥料多的地方生长,这说明植物具有什么生命特征</p><p>A. 能遗传和变异 B. 能进行呼吸 C. 生活需要营养 D. 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植物的根总是向肥料多的地方生长,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食物链:A→B→C→D→E,若其中D数量增加,则C和E的数量会</p><p>A. C减小,E增加 B. C增加,E减少</p><p>C. C和E都会减少 D. C和E都会增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在食物链“A→B→C→D→E”中,D吃C,E吃D。如果D的数量增加,C则由于捕食者D增加而减少,而E由于食物D增加而数量增加。所以,“若其中D数量增加”,则在短期内C和E的数量会“C减少、E增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正确反映“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浮游植物”的食物链是</p><p>A. 大鱼→小鱼→虾虾 B. 浮游植物→虾虾→小鱼—大鱼</p><p>C. 浮游植物→虾虾→小鱼→大鱼 D. 大鱼→小鱼→虾虾→浮游植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食物链的组成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相邻生物之间存在着真实的捕食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池塘中有浮游植物,虾虾吃浮游植物,小鱼吃虾虾,大鱼吃小鱼,它们组成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虾虾→小鱼→大鱼。故C项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含DDT的水体中,关于食物链“藻类→鱼→鸟”的生物体所含DDT量的说法,正确的是</p><p>A. 鸟﹤鱼﹤藻类 B. 藻类﹤鱼﹤鸟 C. 鱼﹤鸟﹤藻类 D. 鱼﹤藻类﹤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一些有害物质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增加。也就是说越到食物链的末端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p><p>生物富集现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如农药、铅、汞等,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其浓度在逐步升高。在“藻类→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藻类位于食物链的开始,其有害物质浓度最低,而鸟则位于食物链的最末端,其体内有害物质最高。因此食物链“藻类→鱼→鸟”的生物体所含DDT量,正确的是鸟>鱼>藻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四台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倍数如下。用它们观察同一装片,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p><p>A. 20X,40X B. 10X,40X C. 15X,10X D. 5X,10X</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p><p>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0×40=800(倍);<br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br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5×10=150(倍);<br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br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D.50倍,所以要想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5×、1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p><p>A.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B. 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作出假设→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C. 制定计划→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p><p>D.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是否成功,取决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否科学合理。</p><p>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其中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所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低倍镜观察“上”字样的薄纸时,视野中看到的是</p><p>A. 下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359424181972_ST/SYS201905170907359424181972_ST.001.png" width="25" height="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359424181972_ST/SYS201905170907359424181972_ST.002.png" width="22" height="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上</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p><p>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上”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359424181972_DA/SYS201905170907359424181972_DA.001.png" width="20"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所以用低倍镜观察“上”字样的薄纸时,视野中看到的是“<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359424181972_DA/SYS201905170907359424181972_DA.001.png" width="20"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20只鸟做探究实验,一次对照实验的变化数为</p><p>A. 20个 B. 10个 C. 1个 D. 2</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用20只鸟做探究实验,将20只鸟均分为2组,每组10只,然后根据探究目的设计对照试验。可见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生长发育都是从( )开始的。</p><p>A. 精子 B. 卵细胞 C. 细胞核 D. 受精卵</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个体的生长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你的皮肤不慎划破,会感到痛,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p><p>A. 神经组织 B. 结缔组织</p><p>C. 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 D. 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等。</p><p>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神经组织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功能,如骨、血液、肌腱等。皮肤不慎被划破,说明破坏了上皮组织,会感到疼说明有神经组织,流血说明有结缔组织,因此皮肤中可能含有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你吃甘蔗时,首先要把甘蔗茎上坚韧的皮剥去,剥去的部分属于</p><p>A. 营养器官 B. 保护组织 C. 输导组织 D. 生殖器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体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p><p>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如茎中央的髓就属于营养组织,另外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A不符合题意;</p><p>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根、茎、叶的表面,形成表皮,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B符合题意;</p><p>输导组织能运输营养物质,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p><p>花、果实和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不可能发现的结构是</p><p>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液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和线粒体,通过比较植物细胞具有的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p><p>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br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因此当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不可能发现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通过目镜看装片时,应用( )眼注视目镜,( )眼睁开。</p><p>A. 左,右 B. 右,左 C. 左或右,右或左 D. 闭一只眼</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观察时,两眼自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解答即可。</p><p>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同时睁开。我们是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但有不少同学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喜欢用右眼睁开、左眼闭或左眼睁开、右眼闭,这是不符合实验的观察要求的,这种不良习惯会造成左眼疲劳,同时也不能做到边观察边画图。</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通常是绿色的这主要是因为植物细胞内含有</p><p>A. 细胞质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液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细胞的外壁上有一层透明的、不易透水的角质层,表皮主要起保护作用;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p><p>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叶肉细胞含有的叶绿体里具有叶绿素,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能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叶片呈绿色的原因就是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的缘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污点,转动目镜和物镜,污点都没有动,这说明污点在</p><p>A. 目镜 B. 物镜 C. 标本 D. 反光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观察临时装片时,视野里出现了污点,污点可能在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因为如果反光镜被污染,只会影响视野的明亮程度,不会出现污点。<br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p><p>“在观察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物镜,污点都没有动”,表明污点不在目镜和物镜上,则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中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功能的组织是( )</p><p>A. 上皮组织 B. 肌肉组织 C. 神经组织 D. 结缔组织</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尖的根冠、分生区分别属于</p><p>A. 保护组织,分生组织 B. 保护组织,输导组织</p><p>C. 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D. 营养组织,输导组织</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p><p>根冠位于根的顶端,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的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br />分生区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br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r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r />所以在根尖的结构中,根冠和分生区分别属于保护组织、分生组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狗比小草结构层次多了下列哪一项</p><p>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p><p>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通过比较就会得出不同点是小狗比小草结构层次多了系统。</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外壳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因此珊瑚不是生物;珊瑚虫具有生物的一切特征,是生物。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可见题干中的叙述是错误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画生物图时,图中较暗的地方用涂阴影来表示。</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br />(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br />(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br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br />(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br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p><p>画生物图时,用3H铅笔。较暗的部分用细点来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越密。但不是打斜纹或涂阴影或留下空白。故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作临时装片时,所有的材料都需要染色后才能看清结构。</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细胞的结构大多是无色透明的,必须经过染色才能观察,若本身具有颜色,本身能够分辨的结构,不需要染色。</p><p>观察的材料本身不能分辨的结构需要染色。对于本身可分辨的结构或组织并不需要染色。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易观察到结构需要染色;叶片本身具有颜色,本身能够分辨的结构,不需要染色。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草履虫是依靠表膜摄入细菌等食物。</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p><p>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结构及功能如下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380413219225_DA/SYS201905170907380413219225_DA.001.png" width="518" height="2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草履虫是依靠表膜呼吸,依靠口沟摄入细菌等食物。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大多数的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人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中就没有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了细胞 壁(这是动植物细胞的根本区别)、大液泡和叶绿体。因此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的说法是错误的。</p><p>考点: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的结构层次比动物的多了系统。</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人体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p><p>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多细胞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通过比较就会得出不同点是植物的结构层次比动物的少了系统。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逆时钟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在上升。</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一般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显微镜的镜筒将缓缓上升。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显微镜的镜筒将缓缓下降,解答即可。</p><p>镜臂上装有两种可以转动的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称为准焦螺旋。大的螺旋转动一圈。镜筒升降10毫米,用于调节低倍镜,叫做粗准焦螺旋。小的螺旋围动一圈,镜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调节高倍镜,叫做细准焦螺旋;一般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显微镜的镜筒将缓缓上升,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显微镜的镜筒将缓缓下降,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的能力就越强(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网越复杂,营养结构也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故说法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385177673682_ST/SYS201905170907385177673682_ST.001.png" width="218"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消费者是_______; </p><p>(2)该食物网有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p><p>(3)图中蛇和鹰有______关系,还有_______关系;</p><p>(4)大量捕杀狐后,鹰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_____,其理由是它的食物将_____,营养物质储存丰富,繁殖力会______;</p><p>(5)由这些生物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_______________的能力。</p><p>(6)枯萎的草不久就在土中消失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p></div></div>
<div><p>【答案】草 兔、鼠、狐、鹰、蛇 5 草→鼠→蛇→鹰 捕食 竞争 增多 增多 增强 自我调节 细菌和真菌 </p><p>【解析】</p><p>(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草。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是兔、鼠、狐、鹰、蛇。<br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食物网。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蛇→鹰。<br />(3)鹰以蛇为食,鹰和蛇也以鼠为食,属于蛇和鹰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br />(4)狐、鹰都捕食兔、鼠,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获得食物将会增多,繁殖力会增强。因此鹰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会增多。<br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r />(6)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枯萎的草不久就在土中消失了,是因为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示意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387049479319_ST/SYS201905170907387049479319_ST.001.png" width="515"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实验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2)在C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清水 ,用的器具叫___________。 </p><p>(3)图d表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 ,先让它的一侧接触到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实验最后应用__________对材料进行染色,然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p></div></div>
<div><p>【答案】cadb 滴管 避免产生气泡 碘液 </p><p>【解析】</p><p>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br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br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br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br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br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br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br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br />据此解答。</p><p>(1)由图可知:a是“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b是“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c是“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d是“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故正确顺序是:cadb。<br />(2)“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br />(3)“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br />(4)“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生物现象主要取决于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西瓜的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是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细胞核 细胞壁 </p><p>【解析】</p><p>1、细胞核中的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包含了指导、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r />2、细胞壁在细胞的最外面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又具有支持细胞作用,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p><p>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能经复制后传给子代,同时遗传物质还必须将其控制的生物性状特征表现出来。所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生物现象主要取决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结构中,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在细胞的最外面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又具有支持细胞作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p><p>【解析】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为了便于观察,常常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里放几丝棉花纤维,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影响生物生存和生活的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把下列组织与功能相连</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391634463594_ST/SYS201905170907391634463594_ST.001.png" width="510"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391634463594_DA/SYS201905170907391634463594_DA.001.png" width="481"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解答即可。</p><p>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br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或简称神经元)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能产生和传导兴奋。<br />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如骨、血液、脂肪等;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br />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 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br />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植物的果肉、叶肉、茎中央的髓等大多属于营养组织。</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李把一碟鱼的内脏埋在菜园的土里,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内脏却不见了。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细菌、真菌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这种营养方式为异养,土壤中有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它们把鱼的内脏分解了,所以过一段时间后鱼的内脏就消失了。<br />(2)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把鱼的内脏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了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蔬菜体内的有机物原料,因此菜长得特别旺盛。</p><p>【解析】</p><p>分解者不仅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而且还洁净了地球。</p><p>(1)细菌、真菌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这种营养方式为异养,土壤中有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和细菌,它们把鱼的内脏分解了,所以过一段时间后鱼的内脏就消失了。<br />(2)腐生的细菌和真菌把鱼的内脏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了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蔬菜体内的有机物原料,因此菜长得特别旺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中。他们利用了下面的实验材料:滴管、水、手表、纸巾、小纸板、解剖盘、蚯蚓10条。</p><p>(1)他们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p><p>(2)设计的实验过程如下:</p><p>①在解剖盘的一端放一块___纸巾,另一端放一块___纸巾。</p><p>②用镊子将10条蚯蚓放到解剖盘中央</p><p>③盖上一张小纸板,5分钟后,去掉纸板,观察蚯蚓在干纸巾还是在湿纸巾上。</p><p>④重复实验步骤②和③5次,统计实验结果。</p><p>(3)如果蚯蚓多次在___纸巾上,说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如果蚯蚓多次在___纸巾上,说明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如果蚯蚓在两种纸巾上的次数大致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p><p>(4)为什么要重复实验步骤②和③5次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提出假设: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或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的环境) ①干 湿 湿 干 干燥和潮湿对其生活影响不大 避免偶然性 </p><p>【解析】</p><p>(1)科学探究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r />(2)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变量就是湿度不同,如干纸巾和湿纸巾,实验应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重复实验几次。实验的问题、假设、结论最好一致。</p><p>(1)根据探究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中?做出假设是: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或者是蚯蚓喜欢生活在干燥的环境。<br />(2)①变量就是湿度不同,所以在解剖盘的一端放一块折好的干纸巾,另外一端放一块湿纸巾,形成对照试验。<br />②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就是湿度不同,蚯蚓所处的环境应相同。<br />(3)得出结论:如果蚯蚓多次在湿纸巾上,说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如果蚯蚓多次在干纸巾上,说明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如果蚯蚓在湿纸巾上和在干纸巾上次数大致相同,说明干燥和潮湿对其生活影响不大。<br />(4)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要重复实验步骤②和③5次,对此5组数据我们应取其平均值,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准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列举两个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例子。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br />(2)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p><p>【解析】</p><p>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p><p>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br />(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br />(2)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七幅图分别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请认真观察后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397959899354_ST/SYS201905170907397959899354_ST.001.png" width="310" height="2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实验的正确顺序是:______。</p><p>(2)本次实验用到的用具很多,请你任意写出四种:__________。</p><p>(3)B图是在往叶片上滴加__________。C图是在进行_______,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p><p>(4)E图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p><p>(5)G图用一黑纸将部分叶片盖住,其目的是 。实验结束后没被遮住的这部分叶片呈蓝色。</p></div></div>
<div><p>【答案】C→G→D→E→F→B→A 烧杯、三脚架、培养皿、石棉网、 滴管、酒精灯 碘液 暗处理 转运和消耗白天产生的淀粉 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p><p>【解析】</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br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是C暗处理、G选叶遮光并光照、D取下叶片,去掉黑纸片、E隔水加热、酒精脱色、F清水漂洗、B滴加碘液、A显色观察。所以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C→G→D→E→F→B→A。<br />(2)据图可见:该实验的实验用具有:烧杯、三脚架、培养皿、石棉网、滴管、酒精灯等。(3)图中B是滴加碘液。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步骤C中,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br />(4)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步骤E的目的是使叶片内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br />(5)选叶遮光目的是形成对照,叶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叶片见光部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生态系统图回答:</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63ce615/SYS201905170907400021852249_ST/SYS201905170907400021852249_ST.001.png" width="344" height="2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的生产者是____;消费者是____; </p><p>(2)落下的树叶不久就在土中消失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p><p>(3)该图中的食物链为:___ ;</p><p>A.草—虫—鸟 B草→虫→鸟→细菌、真菌C -细菌、真菌→草→虫→鸟 D草→虫→鸟</p><p>(4)若在该生态系统中有蚱蜢和蝗虫,它们俩的关系是 ()</p><p>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合作关系 D.互助关系</p><p>(5)如果大量捕杀鸟,植物的数量将会____ 。</p></div></div>
<div><p>【答案】树 鸟、虫 细菌和真菌 D B 减少 </p><p>【解析】</p><p>(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1)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图中生产者是树;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直接或间接依靠绿色植物生活,因此消费者是昆虫和食虫鸟;腐生细菌和真菌依靠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分解者是细菌和真菌。<br />(2)分解者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图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br />(3)该图中的食物链为:草→虫→鸟,故选D。<br />(4)蚱蜢和蝗虫同时以树叶为食,它们俩的关系是竞争关系,故选B。<br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但是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如果大量捕杀鸟,使虫的量增加,植物的数量会随之减少,最后虫因缺乏食物而饿死,所以虫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