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特点与狼是食肉动物的特性相符合( )</p><p>A. 体表被毛 B. 有尖利的犬齿</p><p>C. 胎生哺乳 D. 体温恒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臼齿、犬齿的分化,门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犬齿适于撕裂食物;而狼等肉食性动物的牙齿就有门齿、臼齿、犬齿,而且犬齿发达适于撕裂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爬行动物主要特征的是( )</p><p>A. 卵生</p><p>B. 用肺呼吸</p><p>C. 皮肤可辅助呼吸</p><p>D. 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爬行动物的生殖方式是卵生,A正确;爬行动物用肺呼吸,B正确;两栖动物用皮肤辅助呼吸,C错误;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防治( )</p><p>A.用喜鹊防治松毛虫 B.用瓢虫防治棉蚜</p><p>C.用青蛙捕食螟虫 D.用神农丹消灭线虫</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用喜鹊防治松毛虫”、“用瓢虫防治棉蚜”、“用青蛙捕食螟虫”,都属于生物防治,ABC错误;“用神农丹消灭线虫”属于化学药物防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白鳍豚、扬子鳄、大鲵等珍稀动物所共有的特征是( )</p><p>A.体内均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B.体温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p><p>C.体内受精、卵生 D.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类都属于脊椎动物,体内均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故A选项正确;白鳍豚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故B错误;大鲵是两栖动物,是体外受精的动物;白鳍豚是哺乳动物,胎生哺乳。故C错误;白鳍豚和扬子鳄都是用肺呼吸的动物。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肉眼直接观察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形态不同 B. 真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苗落大</p><p>C. 不同的霉菌菌落有不同的颜色 D. 一个菌落就是一个细菌或真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p><p>真菌落特征:菌落较大,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因此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形态不同,真菌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不同的霉菌菌落有不同的颜色。而一个菌落是细菌或真菌的集合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依靠</p><p>A. 关节的变化 B. 关节的牵拉</p><p>C. 骨骼肌的牵拉 D. 躯体位置的变化</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ol type="1" style="margin:0pt; padding-left:0pt"><li style="margin-right:6pt; margin-left:15.5pt; widows:0; orphans:0; padding-left:20.5pt;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题目】从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某女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li></ol><p>A.皮肤破损      B.肱二头肌拉伤</p><p>C.肱骨骨折      D.肘关节脱臼</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人体的运动是由骨骼肌受到刺激后产生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形成各种动作,所以不能完成动作的原因不会是皮肤破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能量,下列与能量来源有关的是( )</p><p>①呼吸系统②消化系统③神经系统④生殖系统⑤内分泌系统⑥循环系统</p><p>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哺乳动物在运动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公式是: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需要的有机物是通过 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获得的,需要的氧气是通过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获得的,而有机物和氧气需要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细胞的线粒体。因此动物运动需要 的能量要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参与。</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动物传递信息的“行为语言”</p><p>A.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 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p><p>C. 老母鸡“咯咯”的召唤小鸡 D. 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这是一种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传递信息的“行为语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病毒比细菌小的多 B.病毒是一类十分特殊的生物</p><p>C.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D.病毒没有细胞结</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病毒是一类十分特殊的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病毒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球形的,杆形的,螺旋形的等,病毒的个体十分微小,比细菌还小的多,有的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如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的控制住烧伤病人绿脓菌的感染,有的对人类是有害的,如流感病毒能使人患流感,可见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破伤风杆菌存在于泥土中,也经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一般不会致病。当破伤风杆菌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时,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由此可推测破伤风杆菌的营养方式、生活条件是 ( )</p><p>A.自己制造有机物、不需要氧  B. 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需要氧 </p><p>C.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不需要氧   D. 自己制造有机物、需要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维持生活的方式叫自养,如绿色植物,破伤风杆菌也经常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当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时,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表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才会大量繁殖,因此破伤风杆菌的生活不需要氧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肉在冰箱中长时间不易腐烂,主要原因是( )</p><p>A.盐分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p><p>B.空气中没有飘浮着的细菌</p><p>C.气温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p><p>D.大多细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不会使肉腐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低温不能杀所有死细菌,只是抑制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都是真菌的是( )</p><p>A. 甲烷菌、平菇、酵母菌、曲霉 B. 青霉、香菇、啤酒酵母、冬虫夏草</p><p>C. 噬菌体、曲霉、酵母菌、平茹 D. 青霉、香菇、链球菌、啤酒酵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真菌分为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比如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等。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p><p>真菌的种类有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B选项中的青霉属于霉菌,香菇属于蕈菌,啤酒酵母属于酵母菌,冬虫夏草就是虫子上寄生了一种真菌,古人不懂,以为它冬天是虫夏天是草,神奇得很,其实冬虫夏草的成分和别的虫子、真菌没有什么区别,仍属于真菌,因此青霉、香菇、啤酒酵母、冬虫夏草都属于真菌,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选B;甲烷菌属于细菌,平菇属于蕈菌,曲霉属于霉菌,平菇、酵母菌、曲霉都属于真菌,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噬菌体属于病毒,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链球菌属于细菌,因此D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真菌形态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p><p>B.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而蘑菇是多细胞的真菌</p><p>C. 霉菌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p><p>D. 真菌中只有酵母菌菌细胞有叶绿体</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蘑菇,AB正确;霉菌属于真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孢子有不同的颜色,如青霉的是青绿色,曲霉的有黑色、黄色、红色等,C正确;酵母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下列四种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你认为哪一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p><p>A. 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p><p>B. 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p><p>C. 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p><p>D. 将树叶灭菌后分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后放在无菌条件下</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要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在实验过程中,要设置对照试验,以细菌为变量,然后观察不同条件下同种植物遗体的分解情况。</p><p>A、树叶未进行灭菌,甲组和乙组树叶上均有细菌,因此,A选项不够严谨。</p><p>B、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也就是除了变量以外,其余的条件和处理都要相同,甲组进行的灭菌处理,乙组却没有,因此,B选项不够严谨;</p><p>C、C组的实验处理一样,也是以细菌的有无为变量,但乙组和甲组的培养条件不同,因此,不合理。</p><p>D、D组的实验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除了变量外,其余条件都一样,最能说明问题。</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动物、细菌、真菌……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就像一座座神秘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去揭开生物界的奥秘,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和叶绿体</p><p>B. 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叶绿体,通常也没有液泡</p><p>C.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真菌中的霉菌使食品发霉变质的情形,所以真菌都是有害的</p><p>D. 人们在生产中常利用乳酸菌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用于酿酒</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比如叶表皮细胞和根的细胞内就没有叶绿体,A错误;<br />和植物细胞比较,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为细胞壁、叶绿体,通常也没有液泡,B正确;<br />真菌有有害的一方面也有有益的方面,比如蘑菇可以食用,酵母菌可以酿酒等,C错误;<br />人们在生产中常利用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用于酿酒,不是乳酸菌,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据报道,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叫“固氨醋杆菌”的特殊固氨菌,这种固氨菌的固氨基因植入到某些农作物植株内,使这些作物的细胞具有固氨能力,从而“捕获”空气中的氮.该技术一旦推广运用,将大幅减少氨肥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A. 固氨醋杆菌和根瘤菌结构相似,都属于单细胞真菌,都能固定空气中的氮</p><p>B. 将固氨基因植入农作物植株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p><p>C. 西红柿和小麦、玉米的种子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都具有种皮和胚</p><p>D. 固氨醋杆菌和根瘤菌与农作物的这种密切关联就是共生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固氨醋杆菌和根瘤菌结构相似,都属于细菌而不是真菌,固氨醋杆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氨,而根瘤菌只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故A错误;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所以将固氨基因植入农作物植株内,所运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故B正确;西红柿是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小麦、玉米的种子的主要部分都是胚,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种子的结构都有种皮和胚组成,小麦和玉米种子还有胚乳,西红柿种子没有胚乳,故C错误;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可见根瘤菌对豆科植物的生长是有利的,固氨醋杆菌与农作物不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学们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p><p>A.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在所有行为中所占比例也越大</p><p>B. 先天性行力和学习行为都与个体的生活经验有关</p><p>C. 无脊椎动物比较低等,它们没有学习行为</p><p>D. 动物界中,只有哺乳动物才有学习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p><p>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在所有行为中所占比例也越大,A正确;先天性行力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与个体的生活经验无关,B错误;如果一种生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界最低等的原生动物草履虫,也是有学习能力的,C错误;不同动物都具有学习能力,但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例如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老鼠学习就快得多,因此并不是只有哺乳动物才有学习行为。D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某些微小生物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6/09/849b1772/SYS201905060918491455466879_ST/SYS201905060918491455466879_ST.001.png" width="275"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观察以上生物,C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_______组成,它必须____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p><p>(2)A与D的结构相比,A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D是通过____来繁殖后代的。 </p><p>(3)酿酒、做面包时,离不开[ ]_____([ ]内填字母,横线上填名称)。 </p><p>(4)在日常生活中,制酸奶、泡菜要用到___(填字母)类生物。</p></div></div>
<div><p>【答案】遗传物质 寄生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孢子 B酵母菌 A </p><p>【解析】</p><p>A是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B是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菌; C是噬菌体病毒;D是青霉,菌体都是由菌丝构成的.青霉的孢子体的排列呈扫帚状、青绿色。</p><p>(1)C是噬菌体病毒,是病毒的一种,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p><p>(2)A是细菌,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A与D的结构相比,A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是青霉,是一种真菌,是通过孢子来繁殖后代的。</p><p>(3)酿酒、做面包时,离不开酵母菌,图B是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逸出,从而使得馒头或面包酥软多孔;酵母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条件下,能将糖转化为酒精。</p><p>(4)在日常生活中,制酸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图A表示的就是细菌。</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p><p>(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_总是维持在________的状态; </p><p>(2)动物作为________,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为食.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分解者分解后,也能释放出________(填气体名称)、水和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 </p><p>(3)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________的关系.如动物能帮助植物________,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还能帮助植物________,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p></div></div>
<div><p>【答案】(1)数量 比例 相对稳定 ;</p><p>(2)消费者 植物 二氧化碳 物质循环 ;</p><p>(3)相互依存 传粉 传播种子</p><p>【解析】</p><p>试题(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p><p>(2)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3)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动物还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几种动物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a03f6218/SYS201904220925572096994405_ST/SYS201904220925572096994405_ST.001.png" width="431" height="2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图中动物可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填序号)。</p><p>(2)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区别,蚯蚓依靠_____进行呼吸,鱼用_____呼吸。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_____裸露且湿润,能辅助呼吸,因此它被称为_____动物。家兔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体内有_____,用_____呼吸。</p><p>(3)青蛙和蛇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都属于_____动物。</p><p>(4)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不同的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不同的,但都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目的,比如为了适应干燥的陆生环境,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蝗虫等昆虫的体表都有_____。</p></div></div>
<div><p>【答案】1、2 湿润的体壁 鳃 皮肤 两栖 膈 肺 变温 外骨骼 </p><p>【解析】</p><p>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鸟的肺的后部具有发达的气囊,使鸟完成在飞行时的双重呼吸,满足鸟飞行时对氧大量的需氧量;青蛙肺的结构简单,单靠肺的呼吸不能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用湿润的皮肤辅助呼吸;哺乳动物完全用肺呼吸。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p><p>(1)图中动物可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1蚯蚓和2蝗虫,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p><p>(2)鱼类终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而在鸟的体内有气囊可以辅助鸟完成双重呼吸;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为青蛙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因此,动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呼吸器官也有区别,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鱼用鳃呼吸。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能辅助呼吸,因此它被称为两栖动物。家兔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体内有膈,用肺呼吸。</p><p>(3)青蛙和蛇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都属于变温动物。</p><p>(4)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陆生动物为了适应干旱的陆地生活,较少体内水分蒸发,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体表有鳞或甲,蝗虫等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将4个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贴上标签纸后分为A、B两组,A组编码1号和2号,用于检测教室的空气,B组编码3号和4号,用于检测笔帽。</p><p>第二步:将4个培养皿做如下处理。</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28.5pt"><td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组号</p></td><td style="width:4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培养皿号</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操作</p></td></tr><tr style="height:24.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A组</p></td><td style="width:4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号</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置于教室讲桌上,打开盖10分钟后盖盖,置培养箱培养</p></td></tr><tr style="height:24.75pt"><td style="width:4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号</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置于教室讲桌上,不做处理,同1号一起置培养箱培养</p></td></tr><tr style="height:24.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2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B组</p></td><td style="width:4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75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号</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75pt; vertical-align:middle"><p>打开盖,将笔帽在培养基上轻压一下,盖盖,置培养箱培养</p></td></tr><tr style="height:27pt"><td style="width:46.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4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4号</p></td><td style="width:313.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打开盖,不做其他处理,与3号同时盖盖,置培养箱培养</p></td></tr></table><p> </p><p>第三步:每天观察一次,并作好记录。 </p><p>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p><p>(1)你认为这两组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________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B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p><p>(2)有同学认为,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多此一举,你认为是否需要做这一步?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p><p>(3)下图是三天后观察到的A、B两组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观察1号培养皿发现,菌落〔1〕呈黑色、绒毛状,应该是__________菌。</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e7ce5766/SYS201904151038352700893622_ST/SYS201904151038352700893622_ST.001.png" width="540" height="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 (1)2、4 空气 笔帽 (2)需要 确保变量唯一(或会出现两个变量) (3)不同环境中有细菌和真菌(或教室和笔帽有细菌和真菌) 真(或霉)</p><p>【解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在上述两组实验中对照组应该是2、4号。A组实验的变量是空气,B组实验的变量是笔帽。</p><p>(2)4号培养皿做“打开盖”这一步是为了确保变量唯一。</p><p>(3)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同环境中有细菌和真菌(或教室和笔帽有细菌和真菌)。观察1号培养皿发现,菌落〔1〕呈黑色、绒毛状,应该是真菌。</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蚂蚁是怎么样进行通讯的,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1/09/a2f036f8/SYS201904210923519160570926_ST/SYS201904210923519160570926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它的小岛。</p><p>②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发现蚂蚁经过几次寻找后,在C岛上找到食物。</p><p>③小组成员将连接BC岛的“桥”和AB岛的对换,结果发现蚂蚁并没有爬向有食物的C岛,而直接爬向A岛。</p><p>(1)如果你是该组成员,根据以上探究做出的假设是: </p><p>结论是: </p><p>(2)蚂蚁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p><p>(3)蚂蚁是昆虫纲动物,体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p><p>(4)“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p><p>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p></div></div>
<div><p>【答案】(1)蚂蚁是靠气味(动作、声音等都可)传递信息 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p><p>(2)社会行为</p><p>(3)外骨骼</p><p>(4)B</p><p>【解析】</p><p>试题(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此题以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为背景,考查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包括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及其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的注意事项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归纳能力.</p><p>(2)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需许多蚂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蚂蚁的群体有不同的成员,它们当中有明确的分工.蚂蚁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它们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p><p>(3)蚂蚁生活在陆地上,为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p><p>(4)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