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p><p>A. 病毒 B. 松树 C. 珊瑚 D. 生石花</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病毒、松树、生石花,都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A、B、D不符合题意;珊瑚是珊瑚虫的骨骼,不属于生物,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区别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可通过下列哪个结构加以区分 ( )</p><p>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p><p>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细胞壁、液泡;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具有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落叶的现象说明 ( )</p><p>A. 植物能进行呼吸 B. 植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p><p>C. 植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植物能生长繁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植物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同时落叶也能带走体内的一部分废物,所以植物体落叶属于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创建细胞学说的生物学家是 ( )</p><p>A. 罗伯特·虎克 B. 袁隆平 C. 施莱登、施旺 D. 法布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细胞学说”是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p><p>19世纪30年代,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大意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产生细胞。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p><p>A. 阳光 B. 温度 C. 水 D. 土壤</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这句诗的意思是山里温度低,其他地方花已尽凋谢,山里的桃花才开始绽放。所以影响山里花开的因素,不是阳光,故A错;是温度,故B正确;不是水,故C错;不是土壤,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p><p>A. 一片草原 B. 生物圈</p><p>C. 一条河中所有的鱼 D. 一片农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p><p>一片草原、生物圈、一片农田,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A、B、D不符合题意;一条河中所有的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系统,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p><p>A. 动物 B. 植物 C. 细菌、真菌 D. 病毒</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植物,因此都是消费者,A错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是生产者,B正确;腐生细菌、真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属于分解者,C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更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生物间的( )</p><p>A. 竞争关系 B. 合作关系 C. 共生关系 D. 捕食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p>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景象。所以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 ( )</p><p>A. 加倍 B. 不变 C. 减半 D. 无法确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其目的是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p><p>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生物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不变。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正确的一条食物链是 ( )</p><p>A. 太阳→青草→昆虫→蛙→蛇 B. 青草→昆虫→蛙→蛇</p><p>C. 青草→昆虫→蛙→蛇→细菌真菌 D. 昆虫→蛙→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太阳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A错误;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细菌、真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昆虫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首先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p><p>A.清水 B.生理盐水 C.碘液 D.酒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为了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在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仙人掌的刺变异成针状,这说明了 ( )</p><p>A. 非生物的影响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改造环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影响环境,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沙漠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叶片小,可以减少上面部分对水分的散失,从而适应干旱的环境。</p><p>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仙人掌的叶变态成针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茎、叶是绿色植物的 ( )</p><p>A. 开花器官 B. 营养器官 C. 生殖器官 D. 保护器官</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p><p>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为( )</p><p>A.变亮,增多 B.变暗,减少</p><p>C.变亮,减少 D.变暗,增多</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载玻片上写字母“P”,放到显微镜下观察,那么视野中看到的 ( )</p><p>A. P B. q C. d D. b</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由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全部青蛙则蝗虫数量会 ( )</p><p>A. 先下降后上升 B. 先上升后下降 C. 不变 D. 缓慢上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p><p>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青蛙以蝗虫为食,若捕捉全部青蛙,蝗虫会因为失去天敌,数量增多,从而导致草(食物)减少,由于草的减少,造成蝗虫食物不足,大量的蝗虫被饿死,数量就会下降。所以在由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全部青蛙则蝗虫数量会先上升后下降。B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p><p>A. 目镜5×,物镜10× B. 目镜10×,物镜10×</p><p>C. 目镜5×,物镜40× D. 目镜10×,物镜4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时,看见的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小。所以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应是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p><p>A组放大倍数是5×10=50×,B组放大倍数是10×10=100×;C组放大倍数是5×40=200× D组放大倍数是10×40=400×。所以组合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目镜内看到的图像在视野的左上角,他想把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央,应使玻片往哪个方向移动( )</p><p>A. 右下角 B. 左上角 C. 左下角 D. 右上角</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p><p>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上角,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角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移动移到视野中央。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积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中的 ( )</p><p>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液泡 D. 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各具有一定的功能。</p><p>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中的液泡。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p><p>A、春来江水绿如蓝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p><p>C、瑞雪兆丰年 C、雨露滋润禾苗壮</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水开始变暖,植物生长,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繁殖的时间大约在每年四月中下旬,在生殖过程中,雄蛙鸣叫,吸引雌蛙,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瑞雪兆丰年,五谷登丰收,意思是冬天多下雪,土壤中含有的水分增多,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瑞雪兆丰年”中体现了环境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只能看到一直行相连细胞中的8个,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沿这行细胞的方向所能看到的细胞个数是( )</p><p>A. 少于8个 B. 多于8个 C. 8个 D. 32个</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是原来4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4×8=2,即少于8个。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盖上,其主要目的是( )</p><p>A. 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p><p>B. 防止水溢出</p><p>C. 增强透明度</p><p>D. 防止实际材料被损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轻轻盖上,目的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正确的是( )</p><p>A. 细胞→器官→组织→个体</p><p>B. 个体→器官→组织→细胞</p><p>C.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p><p>D. 组织→细胞→器官→个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 ( )</p><p>A. 细胞膜内 B. 细胞核中 C. 细胞质中 D. 细胞液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草履虫逃避食盐水,这一现象属于生物特征中的( )</p><p>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需要呼吸</p><p>C. 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D. 生物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草履虫逃避食盐水,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叫应激性。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p><p>A. 多多葵花向太阳 B. 候鸟迁徙</p><p>C. 树林能保持水土 D. 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界中环境与生物是相互影响的。朵朵葵花向太阳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候鸟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树林能保持水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骆驼能生活在荒漠中,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是环境对生物的适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植物体的主要组织的是( )</p><p>A. 上皮组织 B. 保护组织</p><p>C. 机械组织 D. 神经组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动物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题中营养组织不属于动物的组织。</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p><p>B.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p><p>C.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p><p>D.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据此回答。</p><p>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洋葱表皮细胞的下列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观察到的是 ( )</p><p>A. 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细胞壁 D. 液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根据细胞的结构和特点分析,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p><p>细胞膜是紧贴在细胞壁上的一层透明且极薄的膜,具有控制进出的作用,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线粒体被称为动力车间的原因是( )</p><p>A. 制造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p><p>B. 分解有机物,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p><p>C. 分解有机物,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p><p>D. 将有机物分解并将其中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量供细胞生活利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p><p>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因此,线粒体被称为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p><p>A. 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p><p>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故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 。</p><p> </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圈</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______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生物 生态系统</p><p>【解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____________和岩石圈的表面。</p><p> </p></div></div>
<div><p>【答案】水圈的大部</p><p>【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论是参天大树还是小草,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细胞</p><p>【解析】</p><p>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无论是参天大树还是小草,构成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结构层次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相比多了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系统</p><p>【解析】</p><p>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p><p>人和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由器官直接构成整个植物体,人体由器官再组成系统,由系统再构成整个人体。所以人体的结构层次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相比多了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此被称为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消费者</p><p>【解析】</p><p>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一般属于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成两种物质组成的。</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试题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故说法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产生新细胞。</p></div></div>
<div><p>【答案】分裂</p><p>【解析】</p><p>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p><p>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的数目增多。</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透明</p><p>【解析】</p><p>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p><p>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是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成像,因此显微镜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除 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div></div>
<div><p>【答案】病毒</p><p>【解析】</p><p>试题在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丰草美蕈菇鲜,银鹤凌霄浪里翻。”黑龙江不仅有广袤的黑土地,而且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如扎龙湿地、兴凯湖湿地、七星河湿地等等。每年四月,大量候鸟成群结队来此繁衍生息,以鱼为食,鱼以虾为食,而虾则以植物为食,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勃勃生机。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湿地生态系统素有“_______________”之称,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p><p>(2)写出上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p><p>(3)如果此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___________的体内积累最多。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p><p>(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地球之肾 植物→虾→鱼→鸟 鸟 植物 生物圈 </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p><p>(1)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如本题中的食物链:植物→虾→鱼→鸟。<br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植物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鸟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它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如果此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鸟的体内积累最多。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植物。<br />(4)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面绘制的是某草原生态系统图,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6/09/90b601f8/SYS201905160908100915202932_ST/SYS201905160908100915202932_ST.001.png" width="198"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______。</p><p>(2)如果在该草原上过度放牧,破坏草场植被,会造成土地沙漠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p>(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_____________和能量流动。</p></div></div>
<div><p>【答案】5 草→鼠→蛇→鹰 自动调节 草 物质循环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br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蛇→鹰。<br />(2)“如果在该草原上过度放牧,破坏草场植被,会造成土地 沙漠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r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草是第一营养级,因此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完成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f1872f27/SYS201905200909142431830932_ST/SYS201905200909142431830932_ST.001.png" width="124" height="2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靠[7]__________在水中进行运动。</p><p>(2)食物在[ ]__________处被送入体内,在_____________中逐渐被消化。</p><p>(3)草履虫通过[8]____________从水中获得氧气,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p><p>(4)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____________排出。</p><p>(5)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草履虫培养液的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纤毛 9口沟 食物泡 表膜 胞肛 表层 </p><p>【解析】</p><p>图中1收集管、2伸缩泡、3小细胞核、4大细胞核、5细胞质、6胞肛、7纤毛、8表膜、9口沟、10食物泡。</p><p>(1)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纤毛能摆动,因此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靠7纤毛进行运动。<br />(2)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小肠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因此草履虫在口沟中摄取食物,形成食物泡,逐渐被消化。<br />(3)草履虫通过8表膜从水中获得氧气,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br />(4)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10胞肛排出。<br />(5)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用来观察的液滴应取自培养液的表层,因为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表层溶解的氧气多。</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f1872f27/SYS201905200909144302206752_ST/SYS201905200909144302206752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应当借助显微镜。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______。</p><p>(2)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中对光时,最终要以通过目镜看到_________________视野为宜。</p><p>(3)当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如果光线比较暗,则我们可以选择大光圈和_____________镜配合观察。</p></div></div>
<div><p>【答案】倒像 明亮的圆形 凹面 </p><p>【解析】</p><p>显微镜是科学探究,科学观察的重要工具,要熟练使用。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收镜,整理实验台。</p><p>(1)显微镜成倒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p>(2)对光时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p><p>(3)调节光线的结构有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光线较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小光圈,反之,就用大光圈;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光线较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平面镜,反之,就用凹面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大家感到奇怪:鼠妇为什么总待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呢?后经过长期观察,同学们推测: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于是捉了10只鼠妇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p><p>①取一个长方形的纸盒,里面铺上一薄层湿土,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板遮盖,另一部分盖上透明玻璃板。 </p><p>②在纸盒两部分的中央各放入5只捉来的鼠妇,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的鼠妇多,还是移到亮处的鼠妇多?</p><p> ③10分钟后大家发现10只鼠妇都在黑暗的一端。</p><p>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1)同学们看到了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他们提出了什么问题?____________</p><p>(2)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p><p>(3)在实验中将纸盒的一部分用黑纸板遮盖,另一部分盖上透明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两种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p><p>(4)此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p><p>(5)10分钟后发现10只鼠妇都在黑暗的一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p><p>(6)实验完成后,这10只鼠妇应该怎样处理? </p></div></div>
<div><p>【答案】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阴暗 明亮 形成对照试验 光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p><p>【解析】</p><p>(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r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1)通过阅读题干可知:小明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因此同学们看到了鼠妇的生活现象后提出的问题是: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br />(2)假设也可以从反面假设,都可以,关键是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后经过长期观察,同学们推测: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因此,他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br />(3)将纸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板遮盖,另一部分盖上透明玻璃板,惟一的变量是光,目的设置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r />(4)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p><p>(5)10分钟后出现的情况,已经与小明的假设相吻合,既移向黑暗一端的鼠妇多(或鼠妇全部移向黑暗的一端),因此小明能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br />(6)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给他一个建议: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回答有关显微镜观察操作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问题。</p><p>(1)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为了使观察到的物象更清晰,应该略微调节(_______)</p><p>A.转换器 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 D.反光镜 </p><p>(2)下图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正确顺序应为 (___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f1872f27/SYS201905200909148106288209_ST/SYS201905200909148106288209_ST.001.png" width="527"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p><p>(3)上图中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p><p>(4)常用的玻片标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B A 碘液 清水 切片 涂片 装片 </p><p>【解析】</p><p>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以及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分析解答。</p><p>(1)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更清晰。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为了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该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B正确。</p><p>(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br />“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br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br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br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br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br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br />所以图中操作正确是顺序是:④滴加液体(清水),③放置表皮,①盖盖玻片,②染色。A正确。<br />(3)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染色时用碘液。所以图中步骤②和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和清水。</p><p>(4)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其中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从生物体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装片;由生物体内的液体物质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