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p><p>A. 桃树 B. 细菌 C. 落叶 D. 蜜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共同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桃树、细菌、蜜蜂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们都是生物;落叶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的哪种基本特征</p><p>A. 生物能生长 B. 生物能繁殖后代</p><p>C. 生物繁殖中普遍存在遗传现象 D. 生物繁殖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进化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p><p>“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p><p>A. 应激性 B. 能生长和繁殖 C. 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D. 能呼吸</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p><p>A. 生物都能呼吸</p><p>B. 生物都能进行运动</p><p>C.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解:生物都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观察方式中符合顺序观察要求的是( )</p><p>A. 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B. 放大镜----肉眼----显微镜</p><p>C. 放大镜----显微镜----肉眼 D. 显微镜----放大镜----肉眼</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就观察物来说,一般是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观察。观察时一般先用肉眼观察,如果较小,可用放大镜,再小可用显微镜观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观察中,如果使用的目镜是10倍,使用的物镜是40倍,则观察的物像放大的倍数应是</p><p>A. 200倍 B. 400倍 C. 100倍 D. 50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放大的倍数。</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如果使用的目镜是10倍,使用的物镜是40倍,则观察的物像放大的倍数应是10×40=400(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装片或转动物镜都不能消除,说明污点在</p><p>A. 目镜上 B. 物镜上 C. 装片上 D. 反光镜上</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解答即可。</p><p>根据分析可知: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装片或转动物镜都不能消除,说明污点在目镜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不能作为相互对照的一组实验是( )</p><p>A.甲组有光,乙组无光</p><p>B.甲组有光,乙组有水</p><p>C.甲组有干燥,乙组湿润</p><p>D.甲组有空气,乙组无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在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B不是单一实验变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通常要经过6个基本步骤: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定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比较科学的排列顺序是( )</p><p>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①②④⑤⑥ C. ②④③①⑥⑤ D. ②③④①⑥⑤</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p><p>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②提出问题、④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①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⑤表达和交流,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中,选择的变量是</p><p>A. 光照 B. 水温 C. 空气 D. 湿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在“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实验中,就要设计以温度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实验的变量是水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淡水鱼类最适在20℃~28℃的温度范围内生活,在“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中,比较适合的水温变化范围是</p><p>A. 5℃~10℃ B. 10℃~15℃</p><p>C. 15℃ ~20℃ D. 20℃ ~25℃</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科学探究中的注意事项。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且随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原来,温度越高,水中溶解的氧含量越少,在水温10摄氏度时1公升水中含有氧气8ml,30摄氏度时水中只溶含氧5.6ml(查阅资料)。水体温度越高,含氧量越低,而鱼类随着水温的提高,新陈代谢变得强烈,需要的氧气就多。鱼类为了活命就要呼吸,因此呼吸加快。</p><p>我们知道鱼类是变温动物,没有体温调节功能,其体温随外界水温高低而变化。因此,养鱼一定要注意水温。鱼的适温范围较大,0至30℃之间都可生活,最高极限水温是34℃,最适水温是20至28℃,所以实验时为了保证试验中数据的真实性,实验时温度要控制在鱼的生活适宜温度。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丽在显微镜低倍镜下,看到右图的影像。如果她想再用高倍镜看到清晰的a物像,下列三个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甲、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由低倍镜转为高倍镜;乙、转动细准焦螺旋;丙、移动玻片使a物象位于视野中央(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2/08/10/87589c0a/SYS201902081006377334464282_ST/SYS201902081006377334464282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乙→甲→丙</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如果要想再用高倍镜看到清晰把,首先将它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由低倍镜转为高倍镜;再次,转动细准焦螺旋。因此,下列三个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丙→甲→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写在载玻片上的英文字母“d”,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p><p>A. d B. q C. p D. b</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p><p>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p><p>故选:C.</p><p>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理解“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相反.</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填写各部分结构名称</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5/09/2d617439/SYS201905250909102573212336_ST/SYS201905250909102573212336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2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①是___________, ⑨是__________。</p><p>(2)用来调节视野中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p><p>(3)转动准焦螺旋,镜筒可以升降。其中,转动后升降幅度较小的[ ]________________。</p><p>(4)在目镜和物镜中,更接近玻片标本的是[ ]_______________。</p><p>(5)操作显微镜时,用低倍镜已观察到物像,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下观察后,物像不清晰,这时应调节(____________)</p><p>A.粗准焦螺旋 B.光圈 </p><p>C.细准焦螺旋 D.反光镜</p></div></div>
<div><p>【答案】①目镜 ⑨粗准焦螺旋 ⑦光圈 ⑩反光镜 ⑪ 细准焦螺旋 ④物镜 C </p><p>【解析】</p><p>观图可知:①是目镜、②是镜筒、③是转换器、④是物镜、⑤是载物台、⑥是通光孔、⑦是遮光器、⑧是压片夹、⑨是粗准焦螺旋、⑩是反光镜、⑪是细准焦螺旋、⑫是镜臂,⑬是镜座,解答即可。</p><p>(1)由分析可知:图中①目镜,⑨粗准焦螺旋。</p><p>(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用来调节视野中光线强弱的结构是[⑦] 遮光器和[⑩]反光镜。</p><p>(3)转动准焦螺旋,镜筒可以升降。其中,转动后升降幅度较小的是⑪细准焦螺旋。</p><p>(4)④物镜是安装在镜筒下端物镜转换器的孔中,一般的显微镜有2~4个物镜镜头,最接近玻片标本。</p><p>(5)操作显微镜时,用低倍镜已观察到物像,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下观察后,物像不清晰,这时应调节⑪细准焦螺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能保鲜,另一瓶则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了。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5689d536/SYS201904220924428466649937_ST/SYS201904220924428466649937_ST.001.jpeg" width="321"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__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__进入瓶内。</p><p>(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p><p>A.瓶子的大小</p><p>B.肉汤的多少</p><p>C.细菌的有无</p><p>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p><p>(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p><p>A.是自然发生的</p><p>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p></div></div>
<div><p>【答案】(1)甲 细菌</p><p>(2) B 煮沸消毒、灭菌 。</p><p>(3) B </p><p>(4) 酵母菌</p><p>【解析】</p><p>(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br />(2)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表明没有出现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p><p>(1)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br />(2)甲图中A瓶与B瓶对照,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因此A瓶内无菌,而B瓶不作处理,没有高温灭菌,因此B瓶内有细菌,实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甲图中的A瓶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将瓶颈打断,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入肉汤,因此乙图的实验变量也是细菌的有无。故选B。<br />(3)甲图中的A瓶煮沸即高温灭菌,A瓶是无菌的,所以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是高温灭菌。</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研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实验是开启生命王国大门钥匙之一.回答下列问题:</p><p>(1)小箐同学选用金鱼、鱼网、温度计、小鱼缸、冰块、热水等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p><p>①将_____确定为要研究的变量,除了该变量,其余的条件都应保持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p><p>②至少需将金鱼均等分为_____组进行培养,并分别记录各组中金鱼_____每分钟开闭的次数.</p><p>(2)小箐同学取一片蚕豆叶永久切片标本,放在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经规范操作后,顺利地找到了清晰的物像.他兴奋的将显微镜轻轻的挪动给同组其他同学看,但其他同学观察到的视野内却很暗,看不清图象.若要想重新看到清晰的物像,应首先考虑进行的操作是调节_____(填“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p></div></div>
<div><p>【答案】水温 三 鳃盖或口 反光镜 </p><p>【解析】</p><p>(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br />(2)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水温的不同。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据此解答。</p><p>(1)①探究实验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步骤。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设计实验时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因此将水温确定为要研究的变量,除了该变量,其余的条件都应保持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br />②金鱼呼吸时,水由口流入,经过鳃从鳃盖后缘流出;当口张开时、水流入,此时鳃盖闭合;接着口闭合,水流过鳃进行气体交换,鳃盖张开、水流出。因此鳃盖每张开、闭合一次,就完成一次气体交换,也就是呼吸一次。至少需将金鱼均等分为三组进行培养,并分别记录各组中金鱼鳃盖或口每分钟开闭的次数。<br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注视目镜,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显微镜对好光,光源就确定了,所以显微镜不能随意挪动;小箐兴奋地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看,光源发生变化,所以应重新调节反光镜对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