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53:35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同步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空中死神”之称的酸雨危害极大,下列气体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是(  )</p><p>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氮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煤和石油燃烧以及金属冶炼等过程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一系列的气相或液相氧化反应生成硫酸溶于雨雪中。</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目前泰兴开始推行公共自行车政策,此举措既便利了公众也可以减少</p><p>A. 大气污染    B. 水污染    C. 土壤污染    D. 固体废弃物污染</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汽车在使用常规的能源时,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有:烟尘及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等多种有害化合物,这些物质都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可见推行公共自行车政策,此举措既便利了公众又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近年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等)浓度持续上升,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p><p>A. 野生动物大量灭绝    B. 地震海啸频繁发生</p><p>C. 极地冰盖大量融化    D. 野生植被大量破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那项是由于食物链受到破坏而造成水稻减产</p><p>A、连续干旱</p><p>B、大量捕杀青蛙使害虫大量繁殖</p><p>C、酸雨的危害    </p><p>D、农药使用不当</p></div></div>
<div><p>【答案】 B</p><p>【解析】</p><p>试题 在题干的B选项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水稻→害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而连续干旱是因为缺水导致产量低的,农药使用不 当和酸雨的危害等造成农作物减产,与食物链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提倡家庭使用无氟冰箱的主要原因是(    )</p><p>A.防止儿童患呼吸道疾病                 B.防止酸雨的形成</p><p>C.保护大气臭氧层                       D.防止产生光化学烟雾</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地球上的臭氧主要集中在大气的上层,构成了薄薄的一层臭氧层;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人类使用含有氟利昂的冰箱和空调等,致使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在南极等地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大量紫外线辐射到地面,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例如人类的皮肤病和白内障等疾病因此而明显增多。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及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等,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因此提倡家庭使用无氟冰箱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大气臭氧层。</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酸雨是指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pH小于5.6的降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所以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某学生想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A组为清水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根据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9/08/93835e6b/SYS201905290840591023533362_ST/SYS201905290840591023533362_ST.001.png" width="187" height="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1)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________;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p><p>(2)该实验中实验组是________(填“A”或“B”)。</p><p>(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p><p>(4)A、B两组实验均用了等量多粒小麦种子来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p><p>(5)B组小麦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受________的影响。</p><p>(6)为进一步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该同学重复了多次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_____</p></div></div>
<div><p>【答案】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B    酸雨    控制唯一变量    酸雨    酸雨会降低小麦种子的发芽率    </p><p>【解析】</p><p>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p><p>(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实验法研究的一般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故本题答案: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2)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A组为清水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其变量是酸雨,施加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故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3)B组为模拟酸雨培育小麦种子萌发,B组为实验组,故实验变量是酸雨;(4)为控制唯一变量,A、B两组实验均用了等量多粒小麦种子来进行实验;(5)观察实验现象,B组小麦种子发芽率低可能是受酸雨的影响;(6)为进一步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影响,该同学重复了多次实验.最后得出结论:酸雨会降低小麦的发芽率;</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 第七章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