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41:44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检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 蜻蜓点水    B. 钢铁生锈    C. 公鸡打鸣    D. 葵花向阳</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蜻蜓点水是把受精卵蜻蜓是在产卵产在水中是生殖现象,A正确;钢铁生锈是发生了化学反应,包括 铁和氧气生成了氧化铁等,不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没有生命现象,B错误;公鸡打鸣是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生物现象,C正确;葵花向阳是葵花对阳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生物现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p><p>A. 草原生态系统</p><p>B. 森林生态系统</p><p>C. 农田生态系统</p><p>D. 城市生态、稻田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p><p>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br />B、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绿色水库”之称。故符合题意。<br />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人们必须不断地从事播种、施肥、灌溉、除草和治虫等活动,才能够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农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就会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不符合题意。<br />D、城市生态系统:植物种类和数量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p><p>A. 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    B.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上层</p><p>C. 大气圈下层、水圈大部分、岩石圈    D.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环境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水稻地里长出杂草,水稻与杂草的关系是&#xa0;(  )</p><p>A. 寄生    B. 捕食</p><p>C. 竞争    D. 合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水稻与杂草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p><p>A.人口普查是一种调查方式</p><p>B.由于人口太多,可以根据原有数据进行估算</p><p>C.普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各项数据</p><p>D.普查前要制订合理的普查方案</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此题考查调查的方法步骤.调查的一般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p><p>解: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三、制定调查提纲及项目.四、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数据,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六、撰写调查报告.2010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精确度要求高,事关国计民生重大的调查应该选用普查.而根据原有数据进行估算,误差大,精确度不高.</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云梦实验初中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准备在一个早晨用干湿计分别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木丛中的湿度,你认为该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 )</p><p>A.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p><p>B.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p><p>C. 空气湿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p><p>D. 水分对植物种类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科学探究实验中裸地没有植物、草地有矮小的植物、灌木丛植物相对高大且茂密,实验的变量应为植物。</p><p>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三处的植物密度不同,土地的潮湿程度也不同,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即植物能够增加空气的湿度,植物越多,其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越大。所以,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地球上生物圈的厚度,正确的说法是( )</p><p>A. 10千米    B. 20千米    C. 1千米    D. 2千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p><p>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r />故选:B</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小组在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时,探究结果记录如下.依据下表分析,鼠妇生存的适宜环境条件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11.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  点</p></td><td style="width:52.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鼠妇只数</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干净明亮的校道上</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0</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宿舍水槽边的石头下</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9</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花园内潮湿的花盆底下</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3</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操场干草地中</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p></td></tr></table><p>&#xa0;</p><p>&#xa0;</p><p>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清新    D. 高温干燥</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从表格中看出,“宿舍水槽边的石头下”、“花园内潮湿的花盆底下”鼠妇数量多,而“干净明亮的校道上”没有,“操场干草地中”只有1只。所以,从表分析,鼠妇生存的适宜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物链开始的生物一般是</p><p>A. 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B.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p><p>C. 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    D. 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的细菌和真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理解.</p><p>解: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起点)→初级消费者(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跟生物无关的是( )</p><p>A. 禾苗青青    B. 游鱼戏水    C. 秋雁远去    D. 长空万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A、禾苗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禾苗青青与生物有关,A不符合题意。<br />B、鱼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游鱼戏水与生物有关,B不符合题意。<br />C、秋雁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秋雁远去与生物有关,C不符合题意。<br />D、长空万里与生物无关,D符合题意。<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设计探究方案时,为保证实验组,对照组结果的准确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 )</p><p>A. 同样的条件    B. 不同的条件    C. 相似的条件    D. 相对的条件</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认识。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我国西双版纳有一种能预报风雨的粉红色小花–“风雨花”.暴风雨来临前,由于气温高、气压低,“风雨花”体内的开花激素猛增而开放出许多花朵.这种现象说明( )</p><p>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生物离不开环境</p><p>C. 环境能适应生物    D. 环境能影响生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当环境中一个或同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我国西双版纳有一种能预报风雨的粉红色小花--“风雨花”。暴风雨来临前,由于气温高、气压低,“风雨花”体内的开花激素猛增而开放出许多花朵。这一现象说明气温高、气压低对风雨花的生活习性有影响,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片热带雨林    B. 一群羊    C. 整个太平洋    D. 一个养鱼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和水分等。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br />(1)“一群羊”是草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属于消费者,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符合题意。<br />(2)“一片热带雨林”、“整个太平洋”、“一个养鱼池”,这些里面既有生物因素,也有非生物因素,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 )</p><p>A. 遗传    B. 变异    C. 生殖    D. 发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变异现象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遗传现象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性状,因此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预期实验结果为…( )</p><p>A. 裸地湿度&gt;草地湿度&gt;灌丛湿度</p><p>B. 裸地湿度&lt;草地湿度&lt;灌丛湿度</p><p>C. 裸地湿度=草地湿度=灌丛湿度</p><p>D. 以上都不正确</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的蒸腾作用把水分蒸发到大气当中,能增加大气的到湿度。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灌木丛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大,空气湿度就大。</p><p>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因此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探究实验,要求全面真实,减少实验误差。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裸地、草地和灌木丛,只有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的湿度,故裸地湿度最低,其次是草地湿度,灌木丛的湿度最大。</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p><p>A. 鹰<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蛇<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鸟<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草</p><p>B. 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蚱蜢<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食虫鸟<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蛇<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鹰</p><p>C. 阳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食草籽鸟<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鹰</p><p>D. 蘑菇<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野兔<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SYS201906010836028611388593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p><p>A、鹰是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故此选项不正确。<br />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草与消费者蚱蜢、食虫鸟、蛇、鹰它们之间的关系,故此选项正确。<br />C、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故此选项不正确。<br />D、蘑菇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包括分解者,故此选项不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杂草和水稻的关系是(    )</p><p>A.合作关系     B.捕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水稻与水稻株旁的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科学探究的方法是( )</p><p>A. 观察    B. 调查    C. 实验法    D. 都属于</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p><p>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A正确。</p><p>B、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B正确。</p><p>C、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设置对照实验。C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适应性的例子( )</p><p>A. 到了秋天,树叶开始落下</p><p>B. 放在窗台上的植物,茎向窗外弯曲生长</p><p>C. 陆生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扎的较深</p><p>D. 缺少食物的猪,身体瘦小,生长缓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方面来切入。</p><p>A、秋天树叶开始落,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以降低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A不符合题意。<br />B、放在窗台上的植物,茎向窗外弯曲生长,是植物向光性的表现,植物的向光性也是一种适应性,B不符合题意。<br />C、由于土壤中的水分较少,陆生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扎的较深,是陆生植物适应环境的表现,C不符合题意。<br />D、猪缺少食物时,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因此,其身体瘦小,生长缓慢,与适应性无关,D符合题意。<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2月2日是17个“世界湿地日”.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湿地中的生产者是浮游动物</p><p>B. 小鱼<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34426824424_ST/SYS201906010836034426824424_ST.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大鱼是湿地中的一条食物链</p><p>C. 湿地中的所有鱼类是一个生物种群</p><p>D. 湿地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br />(2)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群落。<br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4)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A、湿地中的生产者是植物,而浮游动物是消费者,A不正确。<br />B、小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因此湿地中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小鱼→大鱼,B不正确。<br />C、湿地中的所有鱼类不是一个物种,因此湿地中的所有鱼类不是一个生物种群,C不正确。<br />D、湿地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群落,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果要准确了解本校学生近视发病率应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p><p>A. 观察    B. 调查    C. 实验    D. 分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的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是调查,这就是调查。人口普查也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要了解本校学生的近视率,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构成生态系统的是</p><p>A.黄河中的鲤鱼</p><p>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p><p>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p><p>D.湖光岩风景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两部分,其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动物,分解者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黄河中的鲤鱼只有消费者,不属于生态系统;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没有非生物成分,也不属于生态系统;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没有非生物成分,也不属于生态系统;湖光岩风景区既包括了生物成分,又包括了非生物成分,属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密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p><p>A. 一直上升    B. 一直下降    C. 保持相对稳定    D. 上升后又下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p><p>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草→鹿→狼的食物链,全部捕杀狼群会使鹿的数量增加,从而使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以鹿为食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一现象主要体现了( )</p><p>A. 生物能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p><p>C. 生物能适应环境    D. 生物能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p><p>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影响环境。<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是( )</p><p>A. 适宜的温度    B. 潮湿的环境</p><p>C. 充足的空气    D. 只有光这一个变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所以,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水分、温度、食物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是“只有光这一个变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p><p>A. 生依赖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以上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p><p>生物必须依赖环境中的水、营养物质、温度、空气等生存,但是生物也能影响环境,A不符合题意;<br />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但是生物也能影响环境,B不符合题意;<br />生物影响环境,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但是首先生物必须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br />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改变环境,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地区中,生物种类及数量最多的是( )</p><p>A. 草原    B. 落叶阔叶林    C. 荒漠    D. 热带雨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热带雨林雨量充沛,全年高温多雨,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p><p>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归纳总结如下:</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95pt;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70.2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植被类型</p></td><td style="width:136.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分布区域</p></td><td style="width:103.95pt; 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植被特点&#xa0;&#xa0;&#xa0;</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草原</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半干旱气候条件的地区</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的草本植物</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荒漠</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荒漠的生态条件严酷的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土壤贫瘠。</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植物种类十分贫乏,植被稀疏,非常耐旱</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热带雨林</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常绿阔叶林</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以常绿阔叶树为主</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落叶阔叶林</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的地区</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针叶林</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p></td></tr></table><p>从以上总结看以看出,热带雨林雨量充沛,全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生物与环境彼此孤立,互不影响</p><p>B. 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p><p>C. 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p><p>D. 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适应环境、环境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两方面来切入。</p><p>环境影响生物如南橘北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如沙漠干旱缺水,生物(沙棘)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否则(水莲)不能生活;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后,作出了以下归纳,你认为正确的是(&#xa0;)</p><p>A. 汉江河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河流生态系统</p><p>B. 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p><p>C. 生态系统中,每条食物链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p><p>D.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r />②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p><p>A.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汉江河中的所有生物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A错误。 </p><p>B. 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B错误。</p><p>C. 生态系统中,每条食物链都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构成的,C错误。</p><p>D. 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和岩石圈的表层。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称为最大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个小池塘    B. 一片森林    C. 太平洋    D. 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据此解答。</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正确;A、B、C都属于生物圈。<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孔雀栖息地的特征:( )</p><p>A. 光照充足    B. 雨量充沛    C. 气温较高    D. 以上都是</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孔雀栖息地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孔雀栖息地的气候特征和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p><p>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孔雀喜欢成双或小群居住在热带或亚热带的丛林中,主要分布于亚洲南部,中国只有云南才有野生孔雀。孔雀平时走着觅食,爱吃黄泡、野梨等野果,也吃谷物草籽。热带或亚热带的丛林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温较高。<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xa0;</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50090849931_ST/SYS201906010836050090849931_ST.001.png" width="131"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食物网中共有四条食物链</p><p>B. 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C. 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减少</p><p>D.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汞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br />(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而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p><p>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着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鼠→鹰,草→鼠→蛇→鹰,草→兔→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A正确。<br />B.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所有的动物、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B错误。<br />C.由A中的食物链可知,如果鹰的数量突然大量减少,其捕食的兔、鼠和蛇因天敌减少而增加,它们吃的草也就更多了,导致草的数量减少,C正确。<br />D、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在该食物网中,鹰所处的营养级最高,所以,体内积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鹰,D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乘宇宙飞船在太空航行的宇航员,必须携带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物质,才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p></div></div>
<div><p>【答案】水    氧气袋    食物    </p><p>【解析】</p><p>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据此解答。</p><p>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而生物圈就可以满足生物生存的需要,所以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旅时,已经脱离了生物圈这个圈层,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如水、氧气袋、各种食物等。</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狐狸不吃草,所以这两种生物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________.(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p><p>狐狸在食物链中属于消费者,而草属于生产者,所以这两种生物都参与了构成食物链。</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________。(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否则就会被自然界淘汰。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因此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如鸟类的迁徙,故题干说法在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因争夺养料、阳光和水分,表现出________关系.</p></div></div>
<div><p>【答案】竞争</p><p>【解析】</p><p>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水稻与杂草,相互争夺养料、阳光、水分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煤燃烧释放的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能.________.(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为生物圈输入能量。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结合题意,分析解答。</p><p>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环境对生物有影响,但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________.(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而不是可以适应环境,如在沙漠地区植树必须选择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成活率才高,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植物(水莲水杉)则很难成活;但是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一个同学进行了“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探究实验,请把他的下列活动与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步骤相对应,并填在答题部位的相应位置.</p><p>A.水温发生变化,金鱼呼吸的次数是否会受影响?________                       a.实施计划</p><p>B.金鱼呼吸的次数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________                           b.作出假设</p><p>C.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________     c.制定计划</p><p>D.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每个水温都重复<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63652828332_ST/SYS201906010836063652828332_ST.001.png" width="11"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次,并做好记录________              d.得出结论</p><p>E.水温的变化能影响金鱼的呼吸次数,并完成报告________                       e.提出问题</p></div></div>
<div><p>【答案】A--e    B--b    C--c    D--a    E--d    </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结合实验具体分析解答。</p><p>(1)提出问题: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吗?<br />(2)作出假设: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随水温的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会增加,或金鱼呼吸的次数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r />(3)制定计划:各小组根据其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观察不同温度下金鱼鳃盖每分钟开闭的次数。<br />(4)实施计划: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每个水温都重复3次,并做好记录。<br />&#xa0;下面是一个小组同学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绘制的实验结果填写中:</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95pt;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实验步骤</p></td><td colspan="3"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金鱼的呼吸次数</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colspan="2"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测量次数</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平均值</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br />常温下20℃金鱼的呼吸次数</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一测量</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96.8</p></td><td rowspan="3"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br />97.13</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二测量</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97.2</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三测量</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97.4</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br />水温下10℃金鱼的呼吸次数</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一测量</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34.8</p></td><td rowspan="3"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br />35.16</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二测量</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35.2</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三测量</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35.5</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3"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br />水温下40℃金鱼的呼吸次数</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一测量</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97.3</p></td><td rowspan="3"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br />97.40</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二测量</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97.6</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第三测量</p></td><td style="padding:3.75pt 5.4pt; vertical-align:middle"><p>97.7</p></td></tr></table><p>(5)得出结论:水温的变化能影响金鱼的呼吸次数,并完成报告。<br />(6)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动态平衡.________(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r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p><p>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使各类生物濒临灭绝.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的努力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________和一定的生存空间.</p></div></div>
<div><p>【答案】营养物质    温度    </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生存环境方面来切入。</p><p>生物生存的环境不仅是指生存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环境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野外的________,实地观察动物的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就是观察法.</p></div></div>
<div><p>【答案】自然状态下    各种行为    </p><p>【解析】</p><p>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精确的观察需要一定的工具。</p><p>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A~F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69067618315_ST/SYS201906010836069067618315_ST.001.png" width="194"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p><p>(2)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p><p>(3)如果为了B消灭而在A上喷洒农药,则最后在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生物的体内农药含量最高. </p><p>(4)如果B的数量骤减,C的数量会________.</p><p>(5)在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p></div></div>
<div><p>【答案】A    5    D    减少    A    </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食物链的书写、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以及有毒物质随食物链积累的特点。结合题意,识图解答。</p><p>(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在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生产者是A绿色植物。<br />(2)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A(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从上到下有:A→B→C→D、A→F→C→D、A→F→D、A→E→F→C→D,A→E→F→D,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br />(3)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D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因此如果为了消灭B而在A上喷洒农药,则最后在D生物的体内农药含量最高。<br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C、F的数量骤减,D会因食物缺乏大量死亡,因此D的数量会减少。<br />(5)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在在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A。</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________.(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p>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大部分消费者都直接或间接的以生产者为食,食物网内的某一物种的数量不仅受所处食物链中上一营养级和下一营养级的影响,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依赖环境而生存。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故此题说法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和石块下发现了鼠妇在爬行,搬开花盆和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他们决定对“光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进行科学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探究活动.  </p><p>(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p><p>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p><p>作出假设:________会影响鼠妇的生活.</p><p>(2)在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是________.(填<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fff6d7eb/SYS201904151035395747268141_ST/SYS201904151035395747268141_ST.001.png" width="11"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个或多个) </p><p>(3)在实验过程中,创设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目的是形成一组________实验.</p><p>(4)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至少需要多少只鼠妇?________.(填2只或10只)</p><p>(5)做完实验后要怎样处理鼠妇?________.(填处死或放回自然环境)</p></div></div>
<div><p>【答案】光    1    对照    10    将鼠妇放回大自然中    </p><p>【解析】</p><p>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1)由于探究光照是否影响鼠妇生活的实验,所以提出的问题是: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因此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r />(2)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因此在本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有1个。<br />(3)由于探究的环境因素是光,所以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就要以光照为唯一变量,设置对照组,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就设置了以光为变量的对照组。<br />(4)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减少偶然性,至少需要10只鼠妇。<br />(5)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73061859783_ST/SYS201906010836073061859783_ST.001.png" width="245"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生态系统有_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p><p>(2)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和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p><p>(3)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p><p>(4)在该生态系统中,大量的捕杀狐和蛇,则一段时间内________的数量会增加,造成植被________.若引进绵羊养殖,既要获得好效益,又要兼顾生态平衡,你认为应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5    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73061859783_DA/SYS201906010836073061859783_DA.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鼠<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73061859783_DA/SYS201906010836073061859783_DA.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蛇<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073061859783_DA/SYS201906010836073061859783_DA.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鹰    草    鹰,狐    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有鼠、蛇、兔、狐、鹰    草、狐、蛇、鹰    兔和鼠    减少    合理控制绵羊的数量    </p><p>【解析】</p><p>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食物链的组成,物质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有害物质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解答。</p><p>(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xa0;&#xa0;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p><p>(2)、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因此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第一营养级草,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和狐。</p><p>(3)、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消费者有鼠、蛇、兔、狐、鹰。&#xa0;该生态系统中,与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主要是鼠的食物和天敌,故有草、狐、蛇、鹰。</p><p>(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大量的捕杀狐和蛇后,鼠、兔由于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鼠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造成植被减少。因此,人们的生产活动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合理控制绵羊的数量才能既能获得好效益,又要兼顾生态平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探究实验题:</p><p>番茄(西红柿)的表皮具有保护作用,能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防止番茄腐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番茄果皮具有保护作用.  </p><p>(1)提出问题:________?</p><p>(2)做出假设:________.</p><p>(3)选择材料:________.</p><p>(4)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 </p><p>(5)预期结果: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番茄的果皮有什么作用    假设果皮有保护作用    新鲜苹果10个;盘子两个;小刀    选果皮完好无损的新鲜苹果10个,用盘子分为数量相等的A、B组,再用小刀将A组所有苹果的果皮戳破(使果皮受到损坏).将两个盘子放在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    A盘(果皮被戳破的)的苹果先腐烂    </p><p>【解析】</p><p>本题以“探究水果果皮的作用”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预期结果和分析、归纳能力。</p><p>(1)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 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一定是问句“?”)即番茄的果皮有什么作用?<br />(2)作出假设: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即假设果皮有保护作用。<br />(3)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材料。即新鲜苹果10个;盘子两个;小刀。<br />(4)制定计划: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br />(5)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选果皮完好无损的新鲜番茄10个,用盘子分为数量相等的A、B组,再用小刀将A组所有番茄的果皮戳破(使果皮受到损坏)。将两个盘子放在相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br />(6)预期结果: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即A盘(果皮被戳破的)番茄的先腐烂。</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单元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