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我国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它是由东亚地区的野鸟携带的流感病毒和我国的浙江等地的鸡群携带的流感病毒基因重配而形成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r />A.野鸟在飞行时特有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br />B.不同种类的流感病毒重配形成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r />C.鸡肉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内被消化的最初场所是小肠<br />D.禽流感病毒的结构与野鸟的体细胞的结构相同</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野鸟在飞行时特有的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即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具有储存空气的作用,A正确;<br />B、不同种类的流感病毒重配形成的H7N9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属于可遗传变异,B错误;<br />C、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而被人体吸收利用,C错误;<br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野鸟体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所以禽流感病毒的结构与野鸟体细胞的结构相同,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鸟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5a8cd31/SYS201708151001105756449580_ST/SYS201708151001105756449580_ST.001.png" width="547"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在图1中玉米切面上加碘液,图中2会变蓝<br />B.图2中的②分布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是鱼的呼吸器官<br />C.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由图3中的③分泌的<br />D.在由图4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胚乳是小麦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将玉米种子纵剖开,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2胚乳.A正确;<br />B、②鳃分布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是鱼的呼吸器官,B正确;<br />C、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由图3中的①肝脏分泌的,C错误;<br />D、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数量越少.根据数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种子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掌握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以及对食物的消化的理解,了解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黄金大米”事件引起国内广泛争议.研究者认为“黄金大米”含丰富的胡萝卜素,能帮助人体吸收维生素A;质疑者认为:“黄金大米”根本不能解决维生素A缺泛症,反而可能会威胁到环境和粮食安全.请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br />(1)“黄金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是由水稻的叶片进行   产生的.<br />(2)人体缺泛维生素A会患    .<br />(3)将玉米中的胡萝卜素转化酶基因转入到大米胚乳中,形成“黄金大米”,其胡萝卜素含量较普通大米丰富,说明基因能够控制生物    .<br />(4)科学家将玉米中的部分基因导入大米胚乳中,培育出的“黄金大米”的技术属于   技术.</p></div></div>
<div><p>【答案】<br />(1)光合作用<br />(2)夜盲症<br />(3)性状<br />(4)转基因<br />【解析】解:(1)绿色植物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因此“黄金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是由水稻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2)人体缺泛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3)将玉米中的胡萝卜素转化酶基因转入到大米胚乳中,形成“黄金大米”,其胡萝卜素含量较普通大米丰富,说明基因能够控制生物性状.(4)科学家将玉米中的部分基因导入大米胚乳中,培育出的“黄金大米”的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br />所以答案是:(1)光合作用(2)夜盲症(3)性状(4)转基因<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还要掌握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级地震,死伤较重.由于被困被压时间较长,伤者出现组织坏死,严重的出现肾衰竭症状.请 你结合如图,用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5a8cd31/SYS201708151001106841399503_ST/SYS201708151001106841399503_ST.001.png" width="340" height="1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   和无机盐.<br />(2)当通过图中①过程,氧气大量进入血液后,血液就变成   血.<br />(3)如图中①②过程不能顺利进行,会导致组织细胞缺氧,同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不能排出体外,容易造成组织坏死.图中①②过程是通过气体的   实现的.<br />(4)当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图中③过程中的肾小球的   作用受阻,使血液中的废物大量聚集,容易导致肾衰竭.</p></div></div>
<div><p>【答案】<br />(1)水分<br />(2)动脉<br />(3)呼吸作用<br />(4)滤过<br />【解析】解:(1)因为尿液成分中主要有水和无机盐,所以在被困时,万不得已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水和无机盐.(2)A是肺,在A处进行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肺泡里的氧气向血液里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扩散,这样,经过此过程之后,血液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式通过呼吸运动完成,图中①②是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4)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受阻,会导致血液中的废物大量聚集,容易导致肾衰竭.<br />所以答案是:(1)水分(2)动脉(3)呼吸作用(4)滤过<br />【考点精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广西发生重金属镉污染事件,污染区的水稻和蔬菜色泽黄褐,茄子、辣椒形状怪异.据此同学提出“含镉的溶液是否会影响绿豆种子的发芽率”的问题,并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br />(1)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向甲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含镉的溶液,向乙培养皿中倒入等量的清水,作为甲培养皿的   组.<br />(2)向甲、乙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完整饱满的绿豆种子20粒,把它们放入相同的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确保探究实验只存在   个变量.连续观察一周,每天记录豆种子的发芽情况.<br />(3)实验结果和结论:甲组种子的发芽率为11%,乙组种子的发芽率为98%,说明含镉的溶液是否会   绿豆种子的发芽率.<br />(4)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种子的   部分.</p></div></div>
<div><p>【答案】<br />(1)对照<br />(2)1<br />(3)降低(减少)<br />(4)子叶<br />【解析】解:(1)取两个培养皿分别编号甲、乙,向甲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含镉的溶液,向乙培养皿中倒入等量的清水,作为甲培养皿的对照组.(2)向甲、乙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完整饱满的绿豆种子20粒,把它们放入相同的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以确保探究实验只存在1个变量.连续观察一周,每天记录豆种子的发芽情况.(3)实验结果和结论:甲组种子的发芽率为11%,乙组种子的发芽率为98%,说明含镉的溶液是否会降低绿豆种子的发芽率.(4)绿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因此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源于种子的子叶部分.<br />所以答案是:(1)对照(2)1(3)降低(减少)(4)子叶<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相关知识,掌握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理解,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小红同学制作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5a8cd31/SYS201708151001107884496684_ST/SYS201708151001107884496684_ST.001.png" width="333"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小红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使用的目镜、物镜的倍数如下:<br />①10×20 ②10×40 ③5×50 ④20×40<br />她在第   (填序号)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最多.<br />(2)操作步骤①中小红同学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br />(2)生理盐水<br />【解析】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就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就越多.<br />①10×20的倍数是200;②10×40的倍数是400;③5×50的倍数是250;④20×40的倍数是800,其中①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是观察的范围最大的,也就是视野中的上皮细胞数目最多的;(2)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保持人体细胞的生活状态.<br />所以答案是:(1)①;(2)生理盐水.<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动物细胞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