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5月,质检部门在湖南某县生产的大米中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镉大米”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r />A.导致大米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br />B.大米中的镉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br />C.土壤中的镉可被水稻吸收并转运到通过无性生殖形成的种子中<br />D.食用“镉大米”引起的中毒不是细菌性食物中毒</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导致大米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该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br />B、土壤或水体中镉 可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汞、镉的化合物毒性很强,进入动物和人体内的汞、镉很少能排出,而引发痛痛病,危害人体健康.该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br />C、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水稻属于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该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br />D、食物中毒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有毒动植物中、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如毒蘑菇、发霉变质的食物).食用“镉大米”引起的中毒,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该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链和植物的有性生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家兔新鲜血涂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A.从操作者的左侧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br />B.为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的某个红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br />C.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数量最多、有细胞核、呈鲜红色<br />D.白细胞的体积比红细胞大,在显微镜视野中最容易找到它</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粗准焦螺旋可使得显微镜的镜筒大幅度的上升,从操作者的左侧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符合题意.<br />B、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或者说物体的移动方向和像的位置相同,因此红细胞在左下方,应该往左下方移动装片.不符合题意.<br />C、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成鲜红色,不符合题意.<br />D、白细胞的体积大,但数量少,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比白细胞容易找到.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和练习使用显微镜,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抽血化验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动脉<br />B.测量血压时,通常测得的是上臂静脉血管中血液的压强<br />C.小脑病变时,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的现象<br />D.大量出汗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量减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血管.不符合题意.<br />B、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测量血压一般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不符合题意.<br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如果一个人走路摇晃,站立不稳,动作不协调,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小脑.符合题意.<br />D、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大量出汗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量不减小,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新疆的哈密瓜味甜,将其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甜度明显降低,但再将植株引种到新疆后所结哈密瓜又表现出原来的味甜性状.请回答以下问题:<br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哈密瓜果实属于   层次的结构.哈密瓜植株内能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的物质是    .<br />(2)同样品种的哈密瓜植株分别种植在新疆和江浙地区,新疆产的哈密瓜更甜的原因是    .<br />(3)新疆哈密瓜味甜的性状是由哈密瓜植株细胞中DNA分子上的   决定的.新疆哈密瓜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果实的性状发生了改变,这一现象称为   引起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哈密瓜植株所处的   发生改变而造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器官;生长素<br />(2)白天光合作用时间长,有机物合成多,晚上呼吸作用相对弱,有机物消耗少<br />(3)基因;变异;环境条件<br />【解析】解:(1)哈密瓜是果实,果实是六大器官之一,也可以从器官的概念上来分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哈密瓜的最外面是果皮,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等部分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哈密瓜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哈密瓜植株内有生长素,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果实的膨大,因此,哈密瓜植株内能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的物质是生长素.(2)新疆地区哈密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地区的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能促进光合作用,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新疆地区的夜间温度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剩余,提高了哈密瓜的甜度.(3)基因是指染色体与生物形状相关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新疆哈密瓜味甜的性状是由哈密瓜植株细胞中DNA分子上的基因决定的.说明,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新疆哈密瓜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果实的性状发生了改变,这一现象称为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r />所以答案是:(1)器官;生长素;(2)白天光合作用时间长,有机物合成多,晚上呼吸作用相对弱,有机物消耗少.(3)基因;变异;环境条件.</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V类水跃升为班类水.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请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059820125130_ST/SYS201707192104059820125130_ST.001.png" width="287" height="2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 其中水生植物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br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   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br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物群落<br />(2)呼吸<br />(3)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r />【解析】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物群落只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因此,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2)微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从而使水得以净化.(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r />所以答案是:(1)生物群落;(2)呼吸;(3)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br />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br />(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    . <br />请在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ST/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ST.001.png" width="228" height="2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请写出两种).<br />(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   、   (请写出两点).</p></div></div>
<div><p>【答案】<br />(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001.png" width="178"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大气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含量升高<br />(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br />【解析】解:(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水的pH就越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图如下:<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001.png" width="178"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可能是因为环境温度升高,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较少的植物蒸腾作用弱,更适应这种环境;可能是环境干旱,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较少的植物蒸腾作用弱,更适应这种环境;可能是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较少的植物蒸腾作用弱,更适应这种环境.(3)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br />所以答案是:(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001.png" width="178"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大气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含量升高;(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5月,质检部门在湖南某县生产的大米中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出国家标准,“镉大米”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r />A.导致大米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br />B.大米中的镉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br />C.土壤中的镉可被水稻吸收并转运到通过无性生殖形成的种子中<br />D.食用“镉大米”引起的中毒不是细菌性食物中毒</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导致大米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当地土壤或水体中镉污染较严重.该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br />B、土壤或水体中镉 可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汞、镉的化合物毒性很强,进入动物和人体内的汞、镉很少能排出,而引发痛痛病,危害人体健康.该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br />C、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水稻属于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该选项的叙述是错误的.<br />D、食物中毒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有毒动植物中、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如毒蘑菇、发霉变质的食物).食用“镉大米”引起的中毒,属于化学性食物中毒.该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链和植物的有性生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家兔新鲜血涂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A.从操作者的左侧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br />B.为观察位于视野左下方的某个红细胞,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br />C.在低倍镜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红细胞数量最多、有细胞核、呈鲜红色<br />D.白细胞的体积比红细胞大,在显微镜视野中最容易找到它</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粗准焦螺旋可使得显微镜的镜筒大幅度的上升,从操作者的左侧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粗准焦螺旋可上升显微镜镜筒,符合题意.<br />B、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或者说物体的移动方向和像的位置相同,因此红细胞在左下方,应该往左下方移动装片.不符合题意.<br />C、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成鲜红色,不符合题意.<br />D、白细胞的体积大,但数量少,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比白细胞容易找到.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和练习使用显微镜,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抽血化验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动脉<br />B.测量血压时,通常测得的是上臂静脉血管中血液的压强<br />C.小脑病变时,可能会出现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的现象<br />D.大量出汗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量减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血管.不符合题意.<br />B、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测量血压一般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不符合题意.<br />C、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如果一个人走路摇晃,站立不稳,动作不协调,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小脑.符合题意.<br />D、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大量出汗时,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量不减小,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新疆的哈密瓜味甜,将其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甜度明显降低,但再将植株引种到新疆后所结哈密瓜又表现出原来的味甜性状.请回答以下问题:<br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看,哈密瓜果实属于   层次的结构.哈密瓜植株内能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的物质是    .<br />(2)同样品种的哈密瓜植株分别种植在新疆和江浙地区,新疆产的哈密瓜更甜的原因是    .<br />(3)新疆哈密瓜味甜的性状是由哈密瓜植株细胞中DNA分子上的   决定的.新疆哈密瓜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果实的性状发生了改变,这一现象称为   引起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哈密瓜植株所处的   发生改变而造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器官;生长素<br />(2)白天光合作用时间长,有机物合成多,晚上呼吸作用相对弱,有机物消耗少<br />(3)基因;变异;环境条件<br />【解析】解:(1)哈密瓜是果实,果实是六大器官之一,也可以从器官的概念上来分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哈密瓜的最外面是果皮,属于保护组织,里面的果肉等部分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可见哈密瓜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一个器官.哈密瓜植株内有生长素,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果实的膨大,因此,哈密瓜植株内能促进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的物质是生长素.(2)新疆地区哈密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地区的光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能促进光合作用,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新疆地区的夜间温度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使更多的有机物得以剩余,提高了哈密瓜的甜度.(3)基因是指染色体与生物形状相关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新疆哈密瓜味甜的性状是由哈密瓜植株细胞中DNA分子上的基因决定的.说明,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新疆哈密瓜植株引种到江浙地区后所结哈密瓜果实的性状发生了改变,这一现象称为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r />所以答案是:(1)器官;生长素;(2)白天光合作用时间长,有机物合成多,晚上呼吸作用相对弱,有机物消耗少.(3)基因;变异;环境条件.</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V类水跃升为班类水.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请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059820125130_ST/SYS201707192104059820125130_ST.001.png" width="287" height="2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 其中水生植物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br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   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br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物群落<br />(2)呼吸<br />(3)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r />【解析】解:(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生物群落只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因此,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生物群落.(2)微生物体内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释放能量满足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从而使水得以净化.(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这一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r />所以答案是:(1)生物群落;(2)呼吸;(3)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据此回答问题:<br />科学家在研究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会对地球的平均气温造成什么影响的问题时,采用的研究途径之一是:研究古气候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和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变化关系.<br />(1)有种方法是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元素含量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高低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水酸碱度有关,而海水酸碱度又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将得到的有关数据和通过其它研究途径得到的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对比,即可得到同时期大气平均温度与大气中CO2的浓度的对应关系.海水酸碱度和大气中CO2的浓度有关的科学原理是    . <br />请在坐标图中,标出坐标轴的含义,并大致表示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ST/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ST.001.png" width="228" height="2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科学家也通过另外途径研究古气候时CO2的浓度变化与当时大气平均温度的关系.如比较古代植物叶片化石及近现代植物标本,发现很多地区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考虑,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   、   (请写出两种).<br />(3)在生物圈中,你认为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是:   、   (请写出两点).</p></div></div>
<div><p>【答案】<br />(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001.png" width="178"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大气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含量升高<br />(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br />【解析】解:(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于水生成的碳酸就越大,海水的pH就越低;大气中CO2的浓度对海水酸碱度(用海水pH表示,海水略呈弱碱性)的影响关系图如下:<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001.png" width="178"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较多同种近现代植物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减少.可能是因为环境温度升高,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较少的植物蒸腾作用弱,更适应这种环境;可能是环境干旱,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较少的植物蒸腾作用弱,更适应这种环境;可能是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气温升高,叶片单位面积上气孔数目较少的植物蒸腾作用弱,更适应这种环境.(3)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当前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主要直接因素.<br />所以答案是:(1)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SYS201707192104061339899539_DA.001.png" width="178"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大气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含量升高;(3)化石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