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c85c4772/SYS201906010833473580868786_ST/SYS201906010833473580868786_ST.001.png" width="173"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⑥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乳</p><p>B. ⑤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它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果实</p><p>C. ①中的花粉落到③上的过程称为传粉</p><p>D. 这朵花的主要部分是⑦雄蕊和⑧雌蕊</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图中①是花药,②是花丝,③是柱头,④是花柱,⑤是子房,⑥是卵细胞,⑦是雄蕊,⑧是雌蕊,据此回答。</p><p>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发育为种子中的胚,不是胚乳,A错误;传粉受精之后,子房发育为果实,B正确;传粉就是花药的花粉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C正确;花的主要结构为雌蕊和雄蕊,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被子植物的生命历程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12e5e3b5/SYS201904201029367322123245_ST/SYS201904201029367322123245_ST.001.png" width="131"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新植物的幼体</p><p>B.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p><p>C. 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p><p>D. 幼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的生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新植物的幼体,A正确;<br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B正确;<br />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胚芽最终发育成茎和叶,C正确;<br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是分生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的结果,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植物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能够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p><p>B. 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p><p>C. 果树的扦插,.农作物的播种都属于有性生殖</p><p>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够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植物新个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p><p>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能够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故A正确;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故B正确;果树的扦插属于无性生殖,农作物的播种属于有性生殖,而不是都属于有性生殖,故C错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能够短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植物新个体,故D正确。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10/3f726cc3/SYS201904161037491351821189_ST/SYS201904161037491351821189_ST.001.png" width="508"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一所示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 B. 图二中的c阶段表示蛹期</p><p>C. 图三中含有细胞核的结构是④胎盘 D. 青蛙的发育方式与图二相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图一所示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这种发育方式叫不完全变态发育,故A错误;图二昆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图可知c表示蛹期,故B正确;图三是鸟卵的结构,图中④是胚盘,内含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起点,故C错误;两栖类的变态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如青蛙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图二昆虫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王大伯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养蚕和牛蛙走上致富的道路。家蚕和牛蛙都具有的生物个体发育特点是</p><p>①发育过程在水中进行②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③发肓过程有蛹期④幼体和成体有很大差异</p><p>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显著不同,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幼体蝌蚪,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发育成幼蛙,然后发育成成蛙,变态发育。综上所述②④是家蚕和青蛙都具备的特点。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体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男性的睾丸能产生精子和分泌激素</p><p>B. 女性的子宮是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p><p>C.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p><p>D. 出现笫二性症与性激素有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p><p>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故A正确;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子宮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故B错误;胎儿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产生的废物也是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故C正确;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会出现第二性征,故D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是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简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43b763e6/SYS201905310837042010362211_ST/SYS201905310837042010362211_ST.001.png" width="381" height="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器官是睾丸</p><p>B. 形成②的场所是输卵管</p><p>C. ①是生殖细胞</p><p>D. 新生命诞生的起点是胎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p><p>睾丸能产生精子,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因此a是睾丸,①是卵细胞(生殖细胞);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因此②是受精卵;受精卵不断的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胚胎发育到第八周,初具人形,称为胎儿。新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所以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为应对虫害造成的减产,科学家培育的转基因抗虫玉米已进商业化应用阶段。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p><p>A. 玉米种子富含淀粉,主要储存在子叶中</p><p>B. 玉米茎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三部分构成</p><p>C. 转基因玉米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胚乳</p><p>D. 转基因玉米的抗虫变异属可遗传的变异</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是一道综合性题,包括的知识点有:种子、茎的结构,转基因技术。</p><p>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A错误;玉米的茎不能加粗,茎的结构里没有形成层,B错误;玉米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C错误;转基因玉米的抗虫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可遗传的变异,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p><p>A. 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p><p>B. 隐性性状只有在子二代中才能表现出来</p><p>C. 出现频率高的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是隐性性状</p><p>D. 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分别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A错误;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如父母都是双眼皮Aa,子女可能有单眼皮,因此隐性性状在子一代中也能表现出来,B错误;性状的显隐表现取决于亲代传给子代的基因组合,而不一定是出现频率高的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是隐性性状,C错误;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做法中不能促进可遗传变异产生的是</p><p>A. 植物种子搭载卫星进入太空 B. 选择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杂交</p><p>C. 利用克隆技术培育高产奶牛 D. 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受精卵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用搭载过太空飞船的种子进行繁殖,种子内部的染色体发生了改变,能够遗传给后代,属于遗传的变异,A错误;杂交水稻的选育过程中,子代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能遗传给后代,属于遗传的变异,B错误;克隆技术可以保持优良奶牛的性状,而不容易发生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小鼠核未融合的受精卵中,则此受精卵发育成的鼠是大鼠,属于遗传变异,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p><p>A. 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p><p>B. 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p><p>C. 原始哺乳类是由原始鸟类进化来的</p><p>D. 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有力证据,A正确;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B正确;如图生命树,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5/10/e7ce5766/SYS201904151038072568652780_DA/SYS201904151038072568652780_DA.001.png" width="311"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C错误;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p><p>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p><p>C.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p><p>D. 人类起源于古代类人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的变化;可结合生命的起源--化学进化论进行分析。</p><p>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氨、甲烷等,与现在大气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氧气,故A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故B正确;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故C正确;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p><p>A. 草→食虫鸟→兔→鹰 B. 草→鼠→蛇→鹰</p><p>C. 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 草←食草昆虫←鼠←蛇←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指向捕食者。</p><p>A、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是植食性动物,不会捕食食虫鸟,故A选项的食物链无法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C与D选项的食物链起始点错了,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表达错误,B选项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曲线图中的哪一个来表示?(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4/08/cb177853/SYS201906040828406886491394_ST/SYS201906040828406886491394_ST.001.png" width="105"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4/08/cb177853/SYS201906040828406886491394_ST/SYS201906040828406886491394_ST.002.png" width="113" height="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4/08/cb177853/SYS201906040828406886491394_ST/SYS201906040828406886491394_ST.003.png" width="117" height="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4/08/cb177853/SYS201906040828406886491394_ST/SYS201906040828406886491394_ST.004.png" width="118" height="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p><p>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a→b→c→d是某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测得a、b、c、d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分别为m1、m2、m3、m4 . 对这一食物链中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a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食物链的总能量</p><p>B. m1、m2、m3、m4之和为该食物链的总能量</p><p>C. 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多少是a>b>c>d     </p><p>D. 四种生物呼吸所消耗能量多少是a>b>c>d</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就是用于生态系统流动的能量,A正确;<br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因此m1、m2、m3、m4之和小于该食物链的总能量,B错误;<br />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因此四种生物所含能量多少是a>b>c>d,C正确;<br />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第一营养级的数量最多,因此四种生物呼吸所消耗能量多少是a>b>c>d,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p><p>A. 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 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p><p>C. 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 D. 秋冬季节,杨树落叶</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p><p>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p><p>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和秋冬季节,杨树落叶都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所以“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能体现出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蚯蚓能疏松土嚷,提高土壤肥力。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p><p>A. 就地保护 B. 迁地保护</p><p>C. 加强法制管理 D. 禁止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根本途径。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p><p>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根本途径,故A符合题意;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有效的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但不是最有效的措施,故C不符合题意;禁止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对有关生物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p><p>A.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要在30℃~35℃的无氧环境中进行</p><p>B. 人胰岛素基因能与细菌DNA拼接是因为其组成方式相同</p><p>C. 克隆技术可用于快速改良动植物性状</p><p>D. 干燥处理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乳酸发酵必须在适宜的温度和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要在30℃~35℃的无氧环境中进行,A正确;人胰岛素基因能与细菌DNA拼接属于转基因技术,之所以能进行是因为其组成方式相同,B正确;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是保持母体的性状,不会改变,所以克隆技术不可用于快速改良动植物性状,C错误;干燥处理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一是男、女染色体图谱,图二为人类生殖过程中的性别决定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4/08/cb177853/SYS201906040828408797215574_ST/SYS201906040828408797215574_ST.001.png" width="576"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一中______图是女性染色体组成,此图染色体组成表示为______。图一中的乙图中a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p><p>(2)图二中女性在生殖过程中,产生生殖细胞A和B的器官是______。</p><p>(3)图二中细胞E和细胞F叫______,生殖细胞D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p><p>(4)由图解分析可知,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机会是______的。</p></div></div>
<div><p>【答案】甲 22对+XX DNA 蛋白质 卵巢 受精卵 22条+Y 均等 </p><p>【解析】</p><p>(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2)从染色体图中可以看出,乙图的第23对性染色体是XY,因此性别是男性。甲图的第23对性染色体是XX,因此性别是女性。</p><p>(1)图一中的乙图中a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组成的。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在女性的体细胞中,两条性染色体是相同的,用XX表示;在男性的体细胞中,这对性染色体是不同的,用XY表示。图乙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上差别很大,有明显区别,所以图甲表示女性染色体图谱,此图染色体组成表示22对+XX。</p><p>(2)睾丸是男性重要的性器官,可以产生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卵巢是女性重要的性器官,可以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图二中女性在生殖过程中,产生生殖细胞A和B的器官是卵巢。</p><p>(3)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二中细胞E和细胞F叫是受精卵。男性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则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Y或22条+X.图示中生殖细胞D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Y。</p><p>(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4/08/cb177853/SYS201906040828408797215574_DA/SYS201906040828408797215574_DA.001.png" width="334"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图解中看出,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为50%,因此理论上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被誉为“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的小昆虫。图一表示甲、乙两只果蝇及体细胞内的染色组成,图二表示果蝇的灰身与黑身在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用D、d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请分析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4/08/cb177853/SYS201906040828411430184195_ST/SYS201906040828411430184195_ST.001.png" width="519" height="3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一中甲、乙两只果蝇,雄果蝇是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p><p>(2)果蝇个体既有灰身的又有黑身的,这种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果蝇体色的不同表现类型,是由染色体上的______控制的。</p><p>(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基因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______是显性性状,子代个体的基因组成为______,子代个体中出现黑身雄果蝇几率是______。</p></div></div>
<div><p>【答案】乙 乙的体细胞中含有X,Y两条不同的性染色 相对性状 基因 灰身 DD、Dd或dd 12.5% </p><p>【解析】</p><p>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由X、Y染色体决定,雄性果蝇为XY,雌性为XX.生物体性状有一对基因控制,当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显性和一隐性基因时,生物表现出现行性状,当成对的基因都是隐性时,才表现隐性性状。</p><p>(1)由图可知甲果蝇体细胞含XX,即为雌性,乙 的体细胞中含有X,Y两条不同的性染色体即为雄性。</p><p>(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果蝇的体色,既有灰身的,又有黑身的,灰身与黑身就属于相对性状。果蝇体色的不同表现类型,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p><p>(3)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亲代均为灰身,而子代新出现性状黑身,则黑身为隐性性状,灰身为显性性状。如果用D、d表示控制显、隐性性状的基因,则控制子代黑身的基因是dd,分别由灰身亲代各提供一个d,因此亲代基因均为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4/08/cb177853/SYS201906040828411430184195_DA/SYS201906040828411430184195_DA.001.png" width="393" height="1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所以子代个体的基因组成为:DD、Dd或dd,子代出现黑身的几率是25%。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由X、Y染色体决定,由于雄性果蝇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子代雌性和雄性果蝇的比例相同,因此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50%,所以子代个体中出现黑身雄果蝇几率是:25%×50%═12.5%。</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市某校生物兴趣研究小组同学,对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后,绘制了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请据图回答</p><p>(1)若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组成成分外,还需要添加的成分有______和______。</p><p>(2)即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__(写全才得分)。</p><p>(3)图中的食物网由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写出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p><p>(4)抱犊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在98%以上,有维管植物453种,其中乔木树种36种,灌木树种119种,草本植物298种,生活的鸟、兽、两栖、爬行类动物共有134种,这些数字主要体现了______的多样性。</p><p>(5)如果大量砍伐抱犊崮的树木,会造成抱犊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抱犊崮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4/08/cb177853/SYS201906040828413952729890_ST/SYS201906040828413952729890_ST.001.png" width="250" height="2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 食虫鸟和蜘蛛、鹰和蛇 7 植物→昆虫→蜘蛛→食虫鸟→鹰 生物种类 自动调节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示中只列出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p><p>(2)图示中鹰和蛇是生态系统中的高级消费者,处在不同营养级鹰以蛇为食,为捕食关系;同时又处于同一营养级,都以田鼠、野鸡为食物,故又为竞争关系。同时,图示中食虫鸟和蜘蛛,处在不同营养级食虫鸟和以蜘蛛为食,为捕食关系;同时又处于同一营养级,都以昆虫为食物,故又为竞争关系。</p><p>(3)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叫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昆虫→蜘蛛→食虫鸟→鹰;植物→昆虫→食虫鸟→鹰;植物→田鼠→鹰;植物→田鼠蜘蛛→蛇→鹰;植物→野鸡→蛇→鹰;植物→野鸡→鹰;植物→食草籽的鸟→鹰。</p><p>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失的就越多,营养级越少能量流失的就越少,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多,该食物网中蛇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昆虫→蜘蛛→食虫鸟→鹰。</p><p>(4)生物多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抱犊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在98%以上,有维管植物453种,其中乔木树种36种,灌木树种119种,草本植物298种,生活的鸟、兽、两栖、爬行类动物共有134种,这些数字主要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p><p>(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大量砍伐抱犊崮的树木,会造成抱犊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急剧减少,抱犊崮很难恢复原样,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碳在某生态系统内部的运动情况,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部分,B1、B2、B3之间具有捕食关系,①⑤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p><p>(1)①-⑤中,表示呼吸作用的有______,二氧化碳进入生物部分通过______完成。</p><p>(2)据图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中含能量最多的消费者就______。一般情况下,随着营养级的升高,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p><p>(3)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如果能量沿着该食物链进行传递,在消耗农作物1000千焦能量时,B3最多可以获得能量______千焦。</p><p>(4)图中C表示______,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_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4/08/cb177853/SYS201906040828416324952661_ST/SYS201906040828416324952661_ST.001.png" width="325" height="2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①③④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A→B2→B1→B3 B2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8 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p><p>【解析】</p><p>(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5)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②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①③④表示动生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A表示生产者、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解答即可。</p><p>(1)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根据分析结合图示可知①③④表示呼吸作用;二氧化碳进入生物部分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完成。</p><p>(2)C能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参与的微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腐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着分解者。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一条食物链即A→B2→B1→B3,其中含能量最多的消费者是B2。</p><p>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p><p>(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在食物链A→B2→B1→B3中,在消耗农作物1000千焦能量时,B3最多可以获得能量1000×20%×20%×20%=8(千焦)。</p><p>(4)图示C表示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