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13:43

山东省滨州三校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人属于(   )成分</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p><p>C. 分解者    D. 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人属于动物的范畴,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需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所以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兴趣小组在太平山上发现一棵有着“植物大熊猫”美称的野生红豆杉,为掌握该地区野生红豆杉分布情况,研究小组继续到邻近地区进行考察、走访。这种生物研究方法是(  )</p><p>A. 测量法    B. 观察法    C. 调查法    D. 实验法</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把握当前的状况,也可以是为了揭示存在的问题,弄清前因后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或决策提供观点和论据。所以题目中的为掌握该县野生红豆杉分布状况,研究小组继续到其他乡镇进行考察、走访方法应是调查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充分地控制实验的环境,创设一定的实验条件,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以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测量法通过仪器来获得某些参数的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是为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尽量利用收集原有资料,因此是对过去红豆杉历史分布特点的研究。</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长在海水中的海带,其细胞中积累的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的浓度要高许多倍,而海带细胞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事实可以说明(   )</p><p>A. 海带细胞的细胞壁有吸附碘的功能</p><p>B. 海带细胞的细胞质中能产生碘</p><p>C. 海带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使海水中的碘不断进入细胞中</p><p>D. 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海带细胞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海水中的碘不断进入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p><p>A. 出汗    B. 呼出二氧化碳    C. 排尿    D. 排便</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属于排泄,A错误;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B错误;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C错误;排便是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不属于排泄,D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4c7288b/SYS201712310025428616680173_ST/SYS201712310025428616680173_ST.001.png" width="284"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         ,此实验证明了                    ;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的.实验选用黑的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进行    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p><p>(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      ,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该对照组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应去掉图乙中的      .</p><p>(3)写出一条生产生活中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例子                        。</p><p>&#xa0;</p></div></div>
<div><p>【答案】(1)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气孔;光合;</p><p>(2)氧气;金鱼藻;</p><p>(3)冰箱保鲜,排涝促进作物呼吸,晒粮等</p><p>【解析】试题分析:</p><p>(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用黑色塑料袋将天竺葵套住,里面的绿色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只能进行呼吸,呼吸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装置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了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实验选用黑色塑料袋,是为了避免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效果;(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实验的唯一变量应是金鱼藻,所以应去掉图乙中的金鱼藻,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3)冰箱保鲜,排涝促进作物呼吸,晒粮等利用的呼吸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4c7288b/SYS201712310025427538730250_ST/SYS201712310025427538730250_ST.001.png" width="346"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__________ 是植物细胞,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p><p>(2)细胞的代谢与遗传受[  ]______________的控制,其内含有遗传物质。</p><p>(3)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  ]_____________是缓缓流动着的,它流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乙  ①②③④  ③细胞核  ②细胞质  加快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①细胞膜</p><p>【解析】图乙比图甲多了①细胞壁、⑤液泡结构,所以乙图是植物细胞,动植物细胞</p><p>共有的结构是:①细胞膜、③细胞核、②细胞质;(2)③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3)②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物质交换,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可以看到细胞质缓缓流动,以此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4)①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4c7288b/SYS201712310025431192648794_ST/SYS201712310025431192648794_ST.001.jpeg" width="230"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p><p>(2)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p><p>(3)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及         。</p><p>(4)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汞等有毒物质长期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p><p>(5)通过       和      把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整体。</p><p>&#xa0;</p></div></div>
<div><p>【答案】(1)草→鼠→蛇→鹰; (2)三; (3)分解者;</p><p>(4)鹰;              (5)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p><p>【解析】试题分析:(1)、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不体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其图中可以发现3条食物链:①草→兔→鹰 ②草→鼠→鹰 ③草→鼠→蛇→鹰 ,不难看出最后一条是最长的一条食物链。</p><p>(2)蛇在草→鼠→蛇→鹰中,属于第三营养级。</p><p>(3)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需要添加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和分解者。</p><p>(4)汞等有毒物质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分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积累,其浓度也会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鹰。</p><p>(5)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不同的特征:能量只能从第一级向最后一级迁移,并且在迁移的过程中不可逆转,即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多少取决于生产者;而物质流动的特点则是反复循环的,物质是不减少的。但它们都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而实现的。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总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p><p>故答案为:(1)草→鼠→蛇→鹰;  (2)三; (3)分解者; </p><p>(4)鹰;              (5)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为探究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取两片载玻片,分别编号1和2,在每片载玻片上滴加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用显微镜观察培养液中的草履虫.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4c7288b/SYS201712310025442878580091_ST/SYS201712310025442878580091_ST.001.png" width="309" height="7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草履虫是好氧生物,如果要想吸取含草履虫较多的培养液,应该从培养液的______(填“表”或“底”) 层吸取。</p><p>(2)用滴管在1、2号载玻片的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画一下,目的是:______</p><p>A.刺激革履虫    B.给草履虫供氧    C.连通两个液滴    D.杀死草履虫</p><p>(3)用镊子夹取一点物质,放在2号载玻片右侧的液滴边缘,迅速观察两液滴中草履虫的变化,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是: </p><p>①若该物质是肉汁,则______ 侧液滴中的草履虫都向______侧液滴运动。</p><p>若该物质是食盐,则______侧液滴中的草履虫都向______侧液滴运动。</p><p>若该物质是清水,左右两侧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____________(填“明显”或“不明显”)。</p><p>(4)实验结论:草履虫可以趋向____________,逃避____________。(填“有利刺激”或“不利刺激”)</p><p>(5)在此实验中,1号载玻片起______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  表  C  左  右  右  左  不明显  有利刺激  有害刺激  对照</p><p>【解析】(1)好氧的草履虫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氧丰富,此处聚集着大量的草履虫,因此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过程中,常常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取材;(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物质对草履虫的刺激是有利还是有害,因此在实验中要将该物质放在培养液的一边,并连通载玻片上的两个液滴,通过观察草履虫对该物质的反应(是躲避该物质还是趋向该物质)来判断该物质对草履虫是有利还是有害,故选C;(3)①若该物质是肉汁,则左侧液滴中的草履虫都向右侧液滴运动。若该物质是食盐,则右侧液滴中的草履虫都向做侧液滴运动。若该物质是清水,左右两侧液滴中草履虫运动趋势不明显;(4)实验结论:草履虫可以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5)在此实验中,1号载玻片起对照作用。</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滨州三校八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