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证据。有化石证明许多生物种类只存活了短暂时间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p><p>A. 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缓慢</p><p>B. 繁殖能力太强</p><p>C. 缺乏能遗传的有利变异</p><p>D. 人工选择导致</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缺乏能遗传的有利变异,这就是适者生存,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p><p>A. 生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p><p>B. 生物常常为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发生争斗</p><p>C. 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p><p>D.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体型较大的个体一定获胜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p><p>B. 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p><p>C.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p>D. 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结果是 ( )</p><p>A. 生存斗争 B. 适者生存</p><p>C. 遗传变异 D. 过度繁殖</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时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但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p><p>A. 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p><p>B. 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p><p>C. 自然选择的结果</p><p>D. 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几十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寒冷的天气若干年来定向选择的结果.它不能表明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只能说具有耐寒特性这种变异的三叶草适应新的环境,故D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外观察发现生活在青草丛中的昆虫是绿色的.昆虫的这种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作了模拟探究。</p><p>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 (3)实验步骤如下:</p><p>①在一间铺有绿色地毯的房子里,放入同种且大小相似的绿色昆虫、灰色昆虫各20 只,然后将一只母鸡放人房间内。</p><p>②半小时后,撤出母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p><p>③假设每个幸存者都产生2个后代,且体色与幸存者相同,第二天按此补充投放两种颜色的昆虫,放回母鸡。</p><p>④半小时后,又撤出母鸡,再次计算两种颜色昆虫的幸存者数.重复③、④步实验至第三代,若获得的数据如表,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b3d919f4/SYS201712310105593683797662_ST/SYS201712310105593683797662_ST.001.png" width="333"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第三代中,______色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______色昆虫幸存者减少。</p><p>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一致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p><p>(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列举两种具有保护色的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绿色 灰色 自然选择 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 青蛙、蜥蜴</p><p>【解析】(1)提出问题: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吗?(2)作出假设: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3)A.由于绿色的适应了环境不容易被敌害发现,灰色的不适应环境容易被敌害发现,造成绿色幸存的增多,灰色幸存的减少,所以“第三代中”,绿色昆虫幸存者多,“第三代和第一代相比”,灰色昆虫幸存者减少;B.“由该实验的结果可推知”,昆虫的保护色是与周围环境非常相似(一致)的色彩,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得出结论:昆虫的保护色是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5)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有利于保护自己和防御敌害,这种颜色叫保护色,还有青蛙、蜥蜴等生物具有保护色。</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根据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88edd9fa/SYS201712310041367487505013_ST/SYS201712310041367487505013_ST.001.png" width="412"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______(填“遗传”或“变异”)的。</p><p>(2)从图②、③看出,颈长的长颈鹿生存下来,颈短的长颈鹿逐渐被淘汰。由此可见,颈短是___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变异。</p><p>(3)自然界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的就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遗传 不利 自然选择</p><p>【解析】(1)古代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之分,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br />(2)对生物自身来说,生物的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从图B、图C看出,颈长的长颈鹿生存下来,颈短的长颈鹿逐渐被淘汰。由此可见,颈长是有利变异,颈短是不利变异。<br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