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生物专题复习测试:生态系统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的观点可以理解为</p><p>A. 虎的危害性大,多了容易被人发现而遭到射杀</p><p>B. 虎性情孤独凶猛,不喜欢群居,驱逐了其他个体</p><p>C. 能量流到高营养级的生物时很少,难以维持太多的个体</p><p>D. 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相互捕食所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br />虎食量大,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主要是鹿类),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食物链:草→鹿→虎。因此,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10/01/10/cd105aff/SYS201810011007344066666528_ST/SYS201810011007344066666528_ST.001.png" width="294"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p><p>B. 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p><p>C. 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p><p>D. 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据图可知:a是生产者,b和c都是消费者,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c、b。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B错误;若b灭绝,c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增加,a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C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可见该生态系统由a、b、c、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是</p><p>A. 水在全球范围内流动</p><p>B. 鲨鱼生活在海洋中</p><p>C. 鸟类的迁徙跨越多个生态系统</p><p>D. 河流的污染会影响海洋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水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鸟类的迁徙跨越多个生态系统、河流的污染会影响海洋生物都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ACD不符合题意;鲨鱼生活在海洋中,无法证明生物圈是一个整体,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p><p>A. 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p><p>B.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p><p>C. 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p><p>D. 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能减少其中某些成分的数量,A错误;生态系统中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不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因此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群落演替是逐渐向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的过程,限制演替过程是不合适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p><p>A. 种群 B. 群落</p><p>C. 生态系统 D. 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br />故选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08/11/89c801ce/SYS201808081123291509411195_ST/SYS201808081123291509411195_ST.001.png" width="214"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狐、蛇、鹰。</p><p>(2)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该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p><p>(3)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鹰,兔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____并逐渐恢复相对稳定。</p></div></div>
<div><p>【答案】 草 兔 鼠 吃 被吃 5 草→鼠→蛇→鹰 先增加,然后减少</p><p>【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一般属于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图中生产者是草;消费者是兔、鼠、狐、蛇、鹰。生产者被消费者吃,消费者吃生产者,因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br />(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这种关系构成了食物链,所以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他为止。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鼠→狐,草→兔→狐,草→兔→鹰,共5条。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因此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br />(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生态系统就达到了生态平衡。假如人们大量捕杀该草原中的鹰,兔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的数量短期内会增多;当兔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会由于兔的数量巨多,导致食物草不足,而被饿死。因此兔子的数量将会先上升后下降。</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