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1:01:05

山东省龙口市第五中学(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苍苍水茫茫,深耕蓝海牧牛羊!烟台的养殖业由近海走向远洋。技术人员发现,越往大海深处,藻类植物就越少,这给养殖带来一定的困难。大海深处藻类植物分布较少,影响藻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p><p>A. 温度&#xa0;B. 阳光&#xa0;C. 水分&#xa0;D. 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没有阳光,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生存。阳光不仅影响生物的生活,还影响着植物的分布。</p><p>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因为叶绿素它吸收光波的长短不同,红蓝光的光波正好是它的吸收范围,叶绿素反射绿光,所以藻体呈现绿色;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能吸收蓝紫光,其颜色取决於褐色素(墨角藻黄素)与绿色素(叶绿素)的比例,一般以褐色素占优势,所以藻体呈现褐色;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藻体中含有藻红素和藻蓝素,一般以藻红素占优势,故藻体呈红色或紫红色。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据历史记载,数千年前的黄土高原,也曾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过度砍伐树木,造成植被破坏,每到雨季,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对以上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p><p>A. 该草原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其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B. 该草原上生物构成的其中一条食物链为:鼠→狐→鹰</p><p>C. 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不具有自动调节能力</p><p>D. 黄河成为“悬河”,这反过来说明森林等植被在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生物影响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随着生物链、食物网逐渐流动的。</p><p>(2)生态系统包括该地域内同时存在的所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46431741312_DA/SYS201911090813546431741312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营养级是指生物在食物链之中所占的位置。</p><p>(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p><p>A、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     植物、消费者      动物、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故A错误;</p><p>B、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并且图示中的狐和鹰不存在捕食关系,故B错误;</p><p>C、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黄土高原遭到破坏,说明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故C错误;</p><p>D、黄河成为“悬河”,这说明了森林等植被在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植被,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像从甲图转变为乙图,其正确的步骤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50855581371_ST/SYS201911090813550855581371_ST.001.png" width="171" height="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p><p>A. ①→②→③→④&#xa0;B. ⑤→③→④→②&#xa0;C. ⑤→①→②→④&#xa0;D. ⑤→④→②→③</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④整理和存放;</p><p>(2)高倍镜、低倍镜与视野大小、明暗的关系:</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50855581371_DA/SYS201911090813550855581371_DA.001.png" width="537"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甲图转为乙图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⑤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④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②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①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图中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图象从甲图转为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⑤→④→②→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大型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食物网所示的食物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54598499915_ST/SYS201911090813554598499915_ST.001.png" width="111"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小鸟与蜘蛛之间只有捕食关系</p><p>B. 图中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p><p>C. 图中蛇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水稻→田鼠→蛇</p><p>D. 图中所有田鼠和昆虫储存能量之和大于水稻储存的能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p><p>(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A、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在此食物网中,小鸟吃蜘蛛,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小鸟与蜘蛛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同时小鸟和蜘蛛都捕食昆虫,二者之间又有竞争关系,A错误;</p><p>B、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B错误;</p><p>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蛇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水稻→田鼠→蛇,C正确;</p><p>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田鼠和昆虫储存的能量之和小于(而不是大于)水稻储存的能量,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p><p>A. 恶性肿瘤的形成是细胞只进行分裂不分化的结果</p><p>B. 细胞分裂到一定程度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分化</p><p>C.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过程</p><p>D. 癌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细胞分裂是指活细胞增殖其数量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其过程为: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③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p><p>(2)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即形成了不同的组织。</p><p>A、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人们身体内所有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增长和分化可满足身体需要,这种有序的过程可保持人们身体健康。然而,如果细胞继续分裂,这些额外的大量细胞就形成肿瘤,恶性肿瘤就是人们所说的癌症,所以恶性肿瘤的形成是细胞只进行分裂不分化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p><p>B、生物体内都有终生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不断分裂使生物体长大,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很小,细胞开始生长,长到一定程度后,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丧失了分裂能力的大部分细胞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分化,故B不符合题意;</p><p>C、细胞的分化的基础是细胞分裂,即细胞分化必然伴随着细胞的分裂,但分裂的细胞可能接着分裂,可能发生分化;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故C符合题意;</p><p>D、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形态结构相似,大小相似,同样癌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不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62376512668_ST/SYS201911090813562376512668_ST.001.png" width="129"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p><p>B. 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p><p>C. C是消费者,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p><p>D. 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p><p>(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p><p>(3)图中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p><p>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C为分解者,A→B→C不能构成食物链,A错误;</p><p>B、图中②③④均为生物体向无机环境释放二氧化碳,可表示呼吸作用;图中食物链为A→B,所以⑥不能表示捕食关系,B错误;</p><p>C、C是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态循环,C错误;</p><p>D、图中A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葚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落叶灌木,它的果实富含维生素、果胶、游离氨基酸、蛋白质以及铁、磷、钙等多种元素。有排毒养颜、补脾益肝、强身壮肾等功效。把海葚子放水中煮开后,汤汁会变成紫红色,味道酸甜。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p><p>A. 位于果实表面的色素将水染成紫红色</p><p>B. 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细胞液流出来</p><p>C. 受热后,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色素从细胞质中流出</p><p>D. 细胞核破裂,细胞核内的色素、营养物质流出来</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细胞膜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一个细胞要正常生活,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即细胞的物质不能随便向外扩散,外界物质也不能随意进入细胞。</p><p>(2)不是所有细胞的细胞膜都能控制物质进出,只有活细胞的细胞膜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若细胞已死亡,则有用的、有害的物质均可以随意进出细胞。</p><p>(3)细胞核是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p><p>A、海葚子的果实成熟时果肉呈紫红色,是由于液泡中含有紫色色素的缘故;把海葚子放水中煮开后,汤汁会变成紫红色是由于果肉细胞液泡中的色素将水染成紫红色,A错误;</p><p>B、把海葚子的果实放进开水中细胞死亡,开水很快就变成了紫红色的汤汁,味道酸甜,说明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液泡内的细胞液和色素流出来造成的,B正确;</p><p>C、海葚子的果实受热后细胞死亡,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色素从细胞质的液泡中流出,C错误;</p><p>D、液泡内的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细胞核内没有色素和营养物质,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有着各自的特征,并与人类保持密切的联系。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玉米属于被子植物,一粒玉米就是一粒种子</p><p>B.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p><p>C. 银杏是裸子植物,它的果实银杏俗称“白果”</p><p>D. 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苔藓植物通常具有茎和叶。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没有输导组织,因此植株一般都很矮小。苔藓植物的叶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因此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p><p>(2)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p><p>(3)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p><p>(4)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p><p>A、玉米的果皮与种皮紧紧连在一起,很难区分,一粒玉米其实是一粒果实,A错误;</p><p>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但其受精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因此适于生活在阴湿处,B错误;</p><p>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白果”是它的种子,C错误;</p><p>D、苔藓植物无根,假根有固着作用,有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苔藓植物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某一晴天,某一植株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74837218223_ST/SYS201911090813574837218223_ST.001.png" width="179"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c段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p><p>B. de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中午温度升高气孔张开</p><p>C. fg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p><p>D. 植物从c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h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依据题意和图示可知:图中a点时,植物的氧气释放量0,植物处于黑暗环境中,因此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c段随着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渐增多,表明植物处于有光的环境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慢慢开始进行;c、g点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0,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cd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增强,de段随着气温增高,蒸腾作用增强,水分散失增多,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下降;ef段,气孔开放,二氧化碳供应恢复正常,光合作用增强;fg段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逐渐减弱,直至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gh段光合作用继续减弱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直至为0。</p><p>A、图中a点时,植物的氧气释放量为0,说明植物处于黑暗环境中,因此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c段随着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渐增多,表明植物处于有光的环境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慢慢开始; ac段释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A错误;</p><p>B、d点位于曲线最高点,吸收二氧化碳量最多,说明光合作用在此点最强,即单位时间内d点氧气释放量最多;中午由于光照强度过强,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散失过多的水分,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所以de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B错误;</p><p>C、fg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光照逐渐减弱,气孔逐渐变小最后关闭,光合作用也逐渐减弱,C正确;</p><p>D、c点和g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0,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到g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fg段后到h点时,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有机物逐渐减少,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一为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图二为叶片结构示意图,结合图一和图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78210861099_ST/SYS201911090813578210861099_ST.001.png" width="268"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一中①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部位</p><p>B. 图二中[3]是蒸腾作用水分排出植物体的“门户”</p><p>C. 图二中[3]主要分布于叶片的上表皮,这样有利于水分和气体散失</p><p>D. 植物蒸腾作用有利于植物降低叶片表面温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①成熟区;</p><p>(2)图二中1是表皮,2是叶肉细胞,3是气孔,4是叶脉。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p><p>(3)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p><p>A、图一中①是成熟区,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主要部位,A正确;</p><p>B、图二中3是气孔,是蒸腾作用水分排出植物体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B正确;</p><p>C、图二中3是气孔,由于上表皮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温度比下表皮相对较高,叶片中的水分比较容易从上表皮的气孔散失,气孔作为蒸腾作用水分出入的门户,如果水分蒸发过多,尤其是炎热的夏季,会让植物萎蔫甚至死亡,所以下表皮气孔多会避免这种现象发生,C错误;</p><p>D、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雨量,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利用银边天竺葵来探究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认真分析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82473378234_ST/SYS201911090813582473378234_ST.001.png" width="185"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此实验能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p><p>B. 在实验前进行暗处理,能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p><p>C. 此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p><p>D. 此实验的②和④能够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银边天竺葵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p><p>(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A、此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叶片②和叶片④能够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不能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故A符合题意;</p><p>B、在实验前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或运走,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故B不符合题意;</p><p>C、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④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故C不符合题意;</p><p>D、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叶片④的透明塑料袋内有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叶片④中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叶片②有充足的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因此叶片②和叶片④能够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之间关系,图中与D点所示情况相符合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86127296778_ST/SYS201911090813586127296778_ST.001.png" width="173"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86127296778_ST/SYS201911090813586127296778_ST.002.png" width="68"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86127296778_ST/SYS201911090813586127296778_ST.003.png" width="69"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86127296778_ST/SYS201911090813586127296778_ST.004.png" width="68"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xa0;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86127296778_ST/SYS201911090813586127296778_ST.005.png" width="66"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光合作用,其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p><p>(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就是呼吸作用。</p><p>(3)分析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间关系图可知:本题的纵坐标是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可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是光照强度,总体反应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A点是黑暗条件,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是光补偿点,C点是光饱和点,D点代表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但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p><p>A、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该图表示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一部分氧气被植物吸收进行呼吸作用,一部分氧气释放到外界,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A不符合题意;</p><p>B、读图可知植物从外界吸收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均为0,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的原料来源为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该图表示光补偿点,故B不符合题意; </p><p>C、该图表示植物在黑暗环境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停止,故C不符合题意;</p><p>D、该图表示植物从外界吸收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一部分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一部分释放到外界,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全部被植物吸收进行呼吸作用,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是人类同卵双胞胎形成的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89200441064_ST/SYS201911090813589200441064_ST.001.png" width="180" height="1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过程①都发生在输卵管中</p><p>B. 过程③④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p><p>C. 过程②③④所需能量均来自卵黄中的营养物质</p><p>D. 两个胚胎发育成的个体性别相同、性状极为相似</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同卵双胞胎即单卵双胞胎,是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的一个受精卵。这个受精卵一分为二,形成两个胚胎。由于他们出自同一个受精卵,接受完全一样的染色体和基因物质,因此他们性别相同,且就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有时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难以分辨。</p><p>A、过程①为受精作用,②为卵裂,两者都发生在输卵管中,故A正确;</p><p>B、过程③和④为胚胎发育,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故B正确;</p><p>C、过程②③④所需能量早期来自卵黄中的营养物质,发育到一定阶段营养物质来自母体,故C错误;</p><p>D、这两个胚胎属于同卵双胞胎,遗传物质相同,所以两个胚胎发育成的个体性别相同、性状极为相似,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消化道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选出解释正确的选项(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93263535274_ST/SYS201911090813593263535274_ST.001.png" width="303"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曲线丙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p><p>B. 曲线甲代表的是脂肪的消化过程,脂防在胆汁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p><p>C. 食物乙在口腔中既有物理消化又有化学消化过程</p><p>D. 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D中、D能分泌多种消化液</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在消化道内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实现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93263535274_DA/SYS201911090813593263535274_DA.001.png" width="308"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要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37600341/SYS201911090813593263535274_DA/SYS201911090813593263535274_DA.002.png" width="347"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3)图示中,A、B、C、D、E表示各段消化道,A是口腔,B是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F是肛门;乙、丙、甲等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p><p>A、淀粉是大分子有机物,其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而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胃中的胃蛋白酶将蛋白质转化成多肽,多肽在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氨基酸;所以曲线乙代表的是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丙代表的是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故A错误;</p><p>B、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B错误;</p><p>C、食物在口腔里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使食物与消化液融合,属于物理消化;口腔里有唾液,唾液中含有消化淀粉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所以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既有物理消化又有化学消化,故C正确;</p><p>D、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被肠壁吸收;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并将其储存在胆囊内,然后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胰腺分泌胰液,胰液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肠腺是由小肠壁内黏膜上皮凹陷而形成的,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肠腺能分泌肠液,所以小肠中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胆汁,而小肠只能分泌肠液一种消化液,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时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公交车坠入江中。造成车上多名乘客溺水身亡。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p><p>A.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xa0;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p><p>C.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xa0;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①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间气体交换,据此解答。</p><p>人体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环节,导致了人体不能与外界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的通气,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下列选项中与小肠消化功能无关的是</p><p>A. 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p><p>B. 小肠壁内有平滑肌,可以缓慢收缩蠕动</p><p>C. 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p><p>D. 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因为小肠具有以下特点:一、小肠长5~6米左右,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的面积;二、小肠中有肠腺,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能够消化多种食物;而小肠中的绒毛壁、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p><p>A、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消化食物,A不符合题意;</p><p>B、小肠壁内有平滑肌,可以缓慢收缩蠕动,有利于消化食物,B不符合题意;</p><p>C、小肠长5~6米左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食物,C不符合题意;</p><p>D、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与物质的消化无关,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中的动力器官,能够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p><p>A. 当心脏房室瓣关闭,而动脉瓣开放时,心房处于收缩、心室处于舒张状态</p><p>B. 心脏内血流方向总是由同侧的心房→心室→动脉</p><p>C. 空气中的有毒物质易通过肺部毛细血管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p><p>D. 凡是离开心脏的血液都是动脉血</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p><p>(2)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一次心跳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两个过程。</p><p>(3)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依据是血液含氧量的高低(或多少)和血液颜色。如下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00590519619_DA/SYS201911090814000590519619_DA.001.png" width="262"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心脏跳动一次,就是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是先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心脏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然后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舒张,心脏房室瓣处于开放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心脏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的跳动着. 故当心脏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时,心脏的心房和心室的舒缩状况是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00590519619_DA/SYS201911090814000590519619_DA.002.png" width="554"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故A错误;</p><p>B、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心房→心室→动脉,故B正确;</p><p>C、空气中的PM2.5等有毒物质易通过肺部毛细血管,通过肺静脉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故C错误;</p><p>D、动脉血含氧丰富,因而颜色鲜红;而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变得暗红,离开右心室的肺动脉里的血液是静脉血,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里的血液都是动脉血,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为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7/18/08/7feabd53/SYS201907180810053233172477_ST/SYS201907180810053233172477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p><p>B. 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静脉血</p><p>C. 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c内流营养丰富的静脉血</p><p>D. 若b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c内流含代谢废物较少的动脉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成分不同。</p><p>A、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为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c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p><p>B、出球小动脉和入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若b为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则a为入球小动脉,c为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B错误。</p><p>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小肠的毛细血管时吸收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含量增多,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则则c内流营养丰富的静脉血,C正确。</p><p>D、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尿素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肾小管壁细胞消耗血管中运输来的氧气,故c中为含尿素等废物减少的静脉血,D错误。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如图为肾脏形成尿液过程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05694563752_ST/SYS201911090814005694563752_ST.001.png" width="301" height="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血液经过②和④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尿液</p><p>B. 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p><p>C. ④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④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p><p>D. 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尿素含量大大降低</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p><p>(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p><p>(3)在形成尿液的过程中,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肾小囊腔中,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新吸收。因此,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对比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05694563752_DA/SYS201911090814005694563752_DA.001.png" width="535"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4)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⑤是肾小管,④是肾小囊,③是肾静脉。</p><p>A、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而不是尿液,A不符合题意;</p><p>B、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②肾小球、⑤肾小管和④肾小囊组成,而①是入球小动脉,B不符合题意;</p><p>C、④为肾小囊,里面的液体为原尿,①是入球小动脉,里面的液体为血液,二者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p><p>D、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③肾静脉内的液体与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相比,③肾静脉内的尿素含量大大降低,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10309256553_ST/SYS201911090814010309256553_ST.001.png" width="188"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反射的传导顺序是:①→②→③→④→⑤</p><p>B. 先感觉到疼痛,后缩手</p><p>C. 若④受损,反射仍能发生</p><p>D.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五部分构成;</p><p>(2)反射分为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复杂反射是人们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10309256553_DA/SYS201911090814010309256553_DA.001.png" width="567" height="2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缩手反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A错误;</p><p>B、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它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来自人体的大部分器官的神经冲动,先是沿着脊神经进入脊髓,脊髓发出缩手的指令,然后再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导到大脑;脑所发出的神经冲动先是沿着下行的神经纤维传导到脊髓,再通过脊神经传达到人体大部分器官,从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以当你的手偶尔碰到火或是接触到针尖,手就立刻会缩回,而且缩手时并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缩手之后才感觉到手疼,B错误;</p><p>C、人体的④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神经冲动就不能由④传入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效应器就无法做出反应,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且也没有感觉,C错误;</p><p>D、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是低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过山车是游乐园中常见的游乐设施。在坐车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被高速行驶的过山车吓得高声大叫,等停下来后心跳也非常快、呼吸急促。这实际上是身体内哪种激素分泌增加的结果(   )</p><p>A. 甲状腺激素&#xa0;B. 肾上腺激素&#xa0;C. 生长激素&#xa0;D. 胰岛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虽少,但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体几种重要激素的主要功能如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14563996611_DA/SYS201911090814014563996611_DA.001.png" width="556" height="4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当你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而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生长;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表现得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主要是肾上腺素的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奥运会上,田径运动员奋力拼搏,个个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运动员感觉汗水往下流,不时地用手擦。这体现了皮肤的哪些功能?(    )</p><p>A. 保护、排泄和调节体温&#xa0;B. 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p><p>C. 调节体温、保护和排泄&#xa0;D. 排泄、分泌和保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是皮肤的附属物。因此皮肤具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功能。</p><p>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内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量增多,与此同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通过汗液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多;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内的大多数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散发的热量减少,与此同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通过汗液的蒸发散失的热量也减少;因此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p><p>皮肤具有排泄作用:汗腺分泌的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皮肤具有排泄作用。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产热量增多,需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汗液分泌来调节体温,同时随汗液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废物。</p><p>皮肤具有感觉作用:皮肤内有感觉神经末梢,对外界刺激,能通过神经传导和大脑皮层的分析,产生冷、热、触、压、痛、痒、等感觉。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关于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p><p>A. 对已确诊的甲型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p><p>B. 胃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p><p>C. 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一种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所有病原体的一种特殊蛋白质</p><p>D.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p><p>(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p><p>(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体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等人的病好后,抗体还留在人的身体里,人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p><p>A. 甲型流感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因此对对已确诊的甲型流感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此项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故A错误;</p><p>B、唾液、胃液中含有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因此唾液、胃液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B错误;</p><p>C、抗体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抗体具有专一性,因此抗体只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特定病原体,而不是所有病原体,故C错误;</p><p>D、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病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了解必要的安全用药知识和急救方法,对于保障身体健康、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中合理的是(    )</p><p>A. OTC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p><p>B.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p><p>C. 为了用药效果,第一次服用时应加大药量</p><p>D. 某人因车祸大腿静脉受伤,应及时压迫伤口的近心端止血</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p><p>(2)出血和止血:根据出血部位区分,体内器官的血是内出血;体表的出血是外出血,外出血又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外出血类型的判断及止血措施:</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26474203575_DA/SYS201911090814026474203575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OTC”是非处方药,不需医师处方就能购买的药物,适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A正确;</p><p>B、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力对外来的药物的一种排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一定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B错误;</p><p>C、任何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用药不是越多越好,用药关键是对症下药,安全用药,不能随意加大药量,C错误;</p><p>D、外伤出血时,若血色暗红,缓缓淌出,则为静脉出血,可以在伤口的远心端压迫止血而不是在近心端压迫止血,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一般小于0.1毫米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它们种类繁多,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30707620709_ST/SYS201911090814030707620709_ST.001.png" width="314"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使人患“脚气”的生物是真菌,其营养方式为寄生</p><p>B. ②与④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p><p>C. 营腐生的①和②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p>D. ③细胞结构简单,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因此病毒的繁殖又称为自我复制;</p><p>(2)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有核膜包被,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没有核膜包被,如细菌和放线菌;</p><p>(3)图中①酵母菌、②细菌、③细菌病毒、④青霉(真菌)。</p><p>A、足癣俗称脚气,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寄生在人体内,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为寄生,A正确;</p><p>B、②是细菌,④是青霉属于真菌,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p><p>C、营腐生性的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C正确;</p><p>D、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黄河三角洲指黄河在今山东滨州市、东营市以及向下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是我国第二大河口三角洲。这里春天桃李争艳;夏天密树繁叶,遮天蔽日,清风习习;秋天硕果飘香;冬日万树银装。是东北亚内陆一环西太平洋和东亚一澳大利西亚两大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被誉为鸟类重要的“国际机场”。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35802235025_ST/SYS201911090814035802235025_ST.001.png" width="188"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与依存。这里夏天密树繁叶,遮天蔽日,清风习习,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_环境;而“英姿飒爽水边生,棵棵如松迎劲风;任你狂舞秋风劲,奈何岸边不倒翁”则是芦苇这一生物_________环境的真实写照。</p><p>(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节假日游览了黄河三角洲湿地,通过对虫鸟的认真观察画出了公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如果该地区保护不利受到农药的污染,则该食物网中,体内农药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在该食物网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p><p>(4)该食物网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可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若人们连续地捕杀猫头鹰,蛇的数量会_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p></div></div>
<div><p>【答案】影响    适应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猫头鹰    有机物    4    植物→鼠→猫头鹰    逐级递减    捕食和竞争    先增多后减少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p><p>(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公园密树繁叶,遮天蔽日,树林里空气清新湿润”这充分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真实写照;而“英姿飒爽水边生,棵棵如松迎劲风;任你狂舞秋风劲,奈何岸边不倒翁”则是芦苇这一生物适应环境的真实写照;</p><p>(2)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p><p>(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所以如果该地区保护不利受到农药的污染,则该食物网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生物是猫头鹰;在该食物网中,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传递。</p><p>(4)图中食物链有: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植物→鼠→蛇→猫头鹰、植物→鼠→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中有4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要想使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则食物链要最短,所以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鼠→猫头鹰;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动物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p><p>(5)在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如果大量捕猎猫头鹰,则蛇的数量会先因天敌猫头鹰的减少而增加,当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因为缺少食物而减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一所示的装置,图二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40016652159_ST/SYS201911090814040016652159_ST.001.png" width="441"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一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p><p>(2)图一所示的实验设计能够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多种因素;可以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式子是: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实验设计中,设置了________组对照。</p><p>(3)图一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取B、C、D中的叶片进行酒精隔水加热直至叶片变为___色,而酒精变为绿色,是因为________溶解于酒精当中;然后滴加碘液,只有_______中的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_______________。</p><p>(4)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p><p>(5)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动”)。图二中的曲线___________(填Ⅰ或Ⅱ)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p><p>(6)对图一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二中的曲线应选择___________(填写字母)点摘取叶片。</p></div></div>
<div><p>【答案】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40016652159_DA/SYS201911090814040016652159_DA.001.png" width="331" height="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3    黄白    叶绿素    C    光和二氧化碳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叶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向左    Ⅱ    P    </p><p>【解析】</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p><p>(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3)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p><p>(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40016652159_DA/SYS201911090814040016652159_DA.002.png" width="554" height="2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原有的淀粉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p><p>(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且是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40016652159_DA/SYS201911090814040016652159_DA.001.png" width="331" height="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图一中,A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A叶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因此,A叶片割断处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B叶片和C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叶片和D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图一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水、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这个实验设计中,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p><p>(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使叶片颜色变淡,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加热能使酒精快速溶解叶绿素,如果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并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易燃容易引起火灾,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淀粉有一个特性是遇到碘就会变成蓝色,所以滴加碘液,只有C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和二氧化碳。叶片照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滴加碘液变成了蓝色,叶片脱去叶绿素后呈现黄色,遮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所以呈现黄色;</p><p>(4)B装置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p><p>(5)D装置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导致D装置中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因此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向左。</p><p>  图二中,曲线Ⅰ主要在6~18点有光时进行,因此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0~24点都能进行,因此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D装置内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图乙中的曲线Ⅱ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p><p>(6)光合作用的积累量<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40016652159_DA/SYS201911090814040016652159_DA.003.png" width="13"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因此光合作用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应该是傍晚,此时经过一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较多,而且傍晚的温度也较低,呼吸作用速率也较低,故积累量最多;中午时虽然光合作用速率快,可由于温度较高,呼吸作用的速率也很快,会消耗较多的有机物,所以整体来说是傍晚时分的积累量最多。因此,“对图一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二中的曲线应选择P点(18点左右)摘取叶片。</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小强参加了青岛市组织的“为艾行走,善美青岛”健步行活动。下图是小强体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⑨表示生理过程,1~8表示结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44399922035_ST/SYS201911090814044399922035_ST.001.png" width="347" height="2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小强的早餐中有面包,其中的淀粉先后经过_____________(填器官)的消化,终产物a是________依次穿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经静脉流回心脏,首先达到心脏的__________。</p><p>(2)行走时流向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为骨骼肌运动提供能量,如图心房、心室所处的状态下,房室瓣_______,动脉瓣_______;同时呼吸也加快加深,人体在进行图中①过程时,肋间肌处于_________状态;图中,发生了气体扩散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填数字)。</p><p>(3)肾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a随着血液流经时(如图),5处a的含量比4处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血液中的部分无机盐,经过图中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的路径,成为尿液的成分。若某人尿液中含有a,且肾脏功能正常的话,则可以通过__________来进行治疗。&#xa0;</p><p>(4)图中①—⑨中,属于排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口腔、小肠    葡萄糖    右心房    打开    关闭    收缩    ③、④、⑤、⑥    肾单位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3→4→5→7    注射胰岛素    ②、⑨    </p><p>【解析】</p><p>(1)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p><p>(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p><p>(3)观图可知: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③④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⑤⑥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⑦表示吸收,⑧表示排遗,⑨表示排尿。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球,4是肾小囊,5是肾小管,6是肾小管周围毛细血,7收集管,8是肾静脉。</p><p>(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通过小肠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被吸收,经静脉流回心脏,首先达到心脏的右心房;</p><p>(2)运动中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可使骨骼肌细胞及时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图一中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人体吸气时,肋间肌与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过程;图中的③④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⑤⑥表示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所以图中发生了气体扩散的生理过程是③④⑤⑥;</p><p>(3)人体有两个肾脏,每个肾脏都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其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此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尿素等均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流经的路径为1入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小管→7收集管;所以5处a葡萄糖的含量比4处少的原因是全部葡萄糖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回到血液造成的;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p><p>(4)排泄的概念是把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或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等。排泄有三条途径: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图中②是通过呼吸系统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⑨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都属于排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目前有500万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预防结核病的措施有:①接种卡介苗、②每天锻炼1小时;③不随地吐痰。按医嘱规范用药,结核病人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治愈。</p><p>(1)从传播途径来看,肺结核属于_____________传染病。</p><p>(2)结核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p><p>(3)在上述预防结核病的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______________。</p><p>(4)链霉素等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结核病,该药物包装上没有__________(填“OTC”或“RX”)字样,不能自行购买。我们在阅读某一抗生素的使用说明时发现,该药物的失效期为“2018年7月”,则可以使用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接种疫苗属于计划免疫,疫苗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做________,凡是能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p><p>(6)患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对其他病毒没有免疫力,对水痘病毒有免疫力。这类免疫属于_______(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p></div></div>
<div><p>【答案】呼吸道    结核杆菌    ③    OTC    2018年6月30日    抗体    抗原    特异性免疫    </p><p>【解析】</p><p>(1)依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常见的传染病有四类: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如下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48624439170_DA/SYS201911090814048624439170_DA.001.png" width="573" height="2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凡是对患者采取的措施,都是控制传染源;打扫卫生、环境消毒、勤洗手、戴口罩等措施都是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加强体育锻炼等措施都是保护易感人群。</p><p>(3)抗原除了包括致病的病原体以外,还包括其他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花粉、异种动物血清、异型红细胞等物质;抗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具有专一性,抗体产生后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不同。</p><p>(4)处方药: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方可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简称Rx;非处方药:不需凭职业医师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简称OTC。包括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如下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48624439170_DA/SYS201911090814048624439170_DA.002.png" width="357" height="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结核杆菌属于细菌,其显著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从传染病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p><p>(2)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散播结核杆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p><p>(3)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资料中的“①接种卡介苗、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者;痰中含有病菌,能够将病菌传给健康人,因此“③不随地吐痰”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p><p>(4)链霉素等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结核病,该药物包装上没有OTC字样,“OTC”是非处方药,没有此字样的是处方药,需经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该药物的失效期为“2018年7月”,则可以使用到2018年6月30日;</p><p>(5)接种疫苗后,人体的淋巴细胞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产生抗体后人体获得的免疫力是人体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而引起机体产生这种特殊蛋白质的物质叫做抗原;</p><p>(6)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做特异性免疫,患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获得的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碘液(或碘酒)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试剂之一。请根据下列图示分析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11/09/08/c36f78d0/SYS201911090814053568307637_ST/SYS201911090814053568307637_ST.001.png" width="374" height="2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成年人因缺碘而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但它仍能不断地从海水中吸收碘,这一现象主要与图甲中海带细胞的[ ]_______结构有关。所以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对预防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p><p>(2)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在图乙所示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 ]_______变成蓝色</p><p>(3)图丙是显微镜下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用液对临时装片标本染色,细胞中被染上深色的结构是[  ]___________;这与细菌在结构上有明显区别,被称为________生物。</p><p>(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图丁所示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5~10分钟后滴加碘液,摇匀,变蓝色的试管是_________(填序号)。</p></div></div>
<div><p>【答案】地方性甲状腺肿    ②细胞膜    7胚乳    1细胞核    真核    ②③    </p><p>【解析】</p><p>(1)观图可知:图甲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细胞质,⑤是液泡,⑥是叶绿体;图乙中1胚芽,2胚轴,3子叶,4胚根,5胚,6种皮和果皮,7胚乳,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图丁中1细胞核,2液泡,3芽体,4淀粉粒。</p><p>(2)根据“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淀粉无甜味、分解后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的原理,通过设计实验证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分泌有关。</p><p>(3)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和胚,有的还有胚乳。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玉米种子的胚乳中贮存淀粉等营养物质,淀粉遇碘变蓝色。</p><p>(4)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p><p>(1)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成年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容易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成为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海带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碘这种营养物质,而②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不能进入,导致海带细胞内外碘的浓度相差较大,使海带能够吸收海水中的碘元素。</p><p>(2)胚乳是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如果往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结构是图中的7胚乳,因为胚乳中所贮存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淀粉,这种成分的重要特性是遇到碘液变蓝色。</p><p>(3)取一滴黄色的酵母菌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结构是1细胞核和4淀粉粒,其中细胞中被染上深色的结构是1细胞核,因为碘液是碱性的,细胞核内的核酸可以被碱性染液染成深色。酵母菌与细菌根本区别在于酵母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p><p>(4)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而②号试管中的清水不能消化淀粉,淀粉依然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③号试管中由于是馒头块,且没有搅拌,只有一部分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有大部分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也会变蓝,因此变蓝色的试管是②③。</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龙口市第五中学(五四学制)八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