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题
题型:判断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生物的化石,现在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生物的化石。 ( )</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越早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故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美洲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适者生存,生物生存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生物只有不断的发生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生物不发生变异,就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生活环境,同样,如果没有可遗传的变异,就不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陆生到水生的进化规律。</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认为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长颈鹿的祖先在缺乏青草时,为了能够吃到高 处的树叶,不断伸长脖子,由此就形成了长颈鹿的“长颈”特征。</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故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现代长颈鹿的长颈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是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可见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类群。</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因没有真正的根,所以只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思考判断.</p><p>解:苔藓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不能长得很高大.</p><p>蕨类植物的受精也离不开水,也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长的高大.</p><p>由以上可知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p><p>故答案为:×</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银杏又名“白果树”,市场上出售的“白果”是银杏的果实。</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无果实,受精过程不需要水;银杏没有果实,食用的白果的是银杏的种子,所以,市场上出售的“白果”是银杏的果实的说法错误。 </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因此,两栖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大熊猫、东北虎、白鳍豚和丹顶鹤都是我国的“活化石”。</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被称为动物界的活化石.</p><p>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白鳍豚是恒温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p><p>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象征,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无“活化石”之称.故答案为:×.</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蝴蝶、虾、蜘蛛、蜈蚣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节肢动物。</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蝴蝶、蟹、蜘蛛、蜈蚣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节肢动物,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们关于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基因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细菌、真菌以及病毒等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因此,人们关于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基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故题干的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禁止对所有野生动植物进行猎杀或采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唯一手段。</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对于野生的动植物资源,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既不能大肆的乱捕滥杀和乱砍滥伐,导致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也不能完全不利用,导致生物资源的浪费,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生物资源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代的爬行类进化为鸟类,鸟类再进化为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始祖鸟化石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始祖鸟化石说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兽齿类动物的化石证明哺乳类是原始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银杏和桃一样,都能形成果实,用种子繁殖。</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银杏和桃一样都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但银杏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此无果实,属于裸子植物,桃属于被子植物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结构比无脊椎动物结构复杂,所以比无脊椎动物种类更多,分布的更为广泛。</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在动物的进化过程中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成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结构比无脊椎动物结构更复杂,但是其数量却不如无脊椎动物的多,无脊椎动物的种类非常复杂,现存约100余万种,脊椎动物约5万种,其分布都十分广泛,如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类,即会飞行,又会跳跃,使其活动范围很广,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所有的病毒都是寄生的。</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也是惟一证据。</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故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由于春天气温适宜,水中的绿色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这类植物主要是( )</p><p>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由于春天气温适宜,水中的绿色植物大量繁殖的结果。这类植物主要是藻类植物,故A正确;主要不是苔藓植物,故B错;主要不是蕨类植物,故C错;主要不是种子植物,故D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物,是因为苔藓植物</p><p>A. 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p><p>B. 能分解二氧化硫等有度气体</p><p>C. 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敏感,难存活</p><p>D. 能分泌产生杀菌的抗毒素物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物种丰富,是世界上( )最多的国家</p><p>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p><p>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是以萨罗普羊为原型设计的。萨罗普羊在繁殖上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它属于</p><p>A. 两栖类 B. 爬行类 C. 鸟类 D. 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毛,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内有膈等,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萨洛普羊在繁殖上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可见属于哺乳动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p><p>A. 数量 B. 等级</p><p>C. 形态结构 D. 大小</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现在已知的生物有250万种,它们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这是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之一; 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也是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p><p>考点:生物分类的依据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营寄生生活 B. 能繁殖后代</p><p>C. 有细胞壁 D. 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因此病毒有繁殖现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因此病毒没有细胞壁。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的和最少的分别是</p><p>A. 种、界 B. 界、 C. 门、界 D. 种、科</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同界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远,共同特征最少,所含生物种类最多,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难忘的2005年5月12汶川大地震,给汶川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四川卧龙人熊猫基地。为保护大熊猫,最好的营救措施是</p><p>A.自然流放到森林中 B.转移到农家保护</p><p>C.转入其他大熊猫基地 D.移入动物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把濒危物种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因四川卧龙大熊猫基地被严重破坏,最好的营救措施是移入其它大熊猫基地。A.环境已经破坏,自然流放到森林中,A不符合题意; B.转移到农家,条件受限,B不符合题意; C.转入其他大熊猫基地,符合保护措施,C符合题意; D.移入动物园的条件受限,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 )</p><p>A. 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的</p><p>B. 伴随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演变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p><p>C. 原始生命进一步形成单细胞生物,地球上的生物从此生机勃勃,不断进化发展;</p><p>D. 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南方古猿的脑容量约为 ml</p><p>A. 500 B. 800 C. 1000 D. 150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南方古猿至少有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粗壮型体重平均在40公斤以上,脑量大于500毫升;能人化石是自1959年起,利基等人类学家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杜韦峡谷和肯尼亚的特卡纳湖畔陆续发现的,这些古人类的脑容量较大约在600 毫升;北京人的脑量平均为1043毫升;蓝田人的脑量为780毫升,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p><p>A. 数量越多 B. 种类越丰富</p><p>C. 越简单、越低等 D. 越复杂、越高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组动物都属于爬行动物? ( )</p><p>A.蜥蜴、青蛙、大鲵 B.蝾螈、大鲵、扬子鳄</p><p>C.壁虎、扬子鳄、龟 D.蛇、扬子鳄、蝾螈</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蜥蜴、变色龙、壁虎、扬子鳄、龟蛇都属于爬行动物;而像青蛙、大鲵、蝾螈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动物。依据分析:选项A、B、D中有的属于两栖动物,都属于爬行动物的是C项。</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枯草杆菌、酵母菌、青霉的共同特点的是( )</p><p>A. 都能够形成芽孢 B. 都具有细胞核</p><p>C. 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 D. 都进行孢子生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共同特点是都不含叶绿体,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存.枯草杆菌属于细菌,有些细菌在条件恶劣时能形成芽孢,有的细菌不能形成芽孢;酵母菌、青霉是真菌都不能形成芽孢.细菌进行分裂生殖,真菌进行孢子生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草履虫的运动依靠</p><p>A. 刚毛 B. 鞭毛 C. 纤毛 D. 表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靠纤毛进行运动,草履虫通过表膜从水中获得氧气,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真正的根、茎、叶,但是生殖离不开水的植物是</p><p>A. 满江红 B. 海带 C. 石松 D. 地钱</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石松和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但是生殖离不开水,AC正确;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错误;地钱属于苔藓植物,具有假根、茎、叶,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一级保护的被子植物</p><p>A. 珙桐 B. 桫椤 C. 银杏 D. 金花茶</p></div></div>
<div><p>【答案】AD</p><p>【解析】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B错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C错误;金花茶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性的名贵观赏植物,为我国一级保护被子植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属于环节动物的是</p><p>A. 钉螺 B. 蛔虫 C. 水蛭 D. 沙蚕</p></div></div>
<div><p>【答案】CD</p><p>【解析】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钉螺的身体柔软,具外套膜,因此属于软体动物,蛔虫和沙蚕都属于环节动物,蛔虫身体细长属于线形动物,C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下列动物中不是昆虫的是</p><p>A. 小麦叶蜂 B. 蜘蛛 C. 蜈蚣 D. 蝗虫</p></div></div>
<div><p>【答案】BC</p><p>【解析】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包括甲壳类(如虾、蟹)、多足类(如蜈蚣)等,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小麦叶蜂和蝗虫都属于昆虫,蜘蛛和蜈蚣不属于昆虫,B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p><p>A.河蚌 B.章鱼 C.鲸 D.鳄鱼</p></div></div>
<div><p>【答案】AB</p><p>【解析】</p><p>试题分析:河蚌和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故AB正确;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故C错误;鳄鱼用肺呼吸,心脏三腔,心室里有一个不完全的隔膜,属于爬行动物,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是</p><p>A. 甲型H1N1流感病毒 B. 甲烷菌 C. 结核杆菌 D. 霉菌</p></div></div>
<div><p>【答案】BC</p><p>【解析】流感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甲烷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霉菌是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结核杆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B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p><p>A. 肝炎 B. 肺炎 C. 狂犬病 D. 脚癣</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肝炎、狂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脚癣是由真菌引起的体表传染病,A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解是豆目部分植物分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d5a9176a/SYS201904061324239291374403_ST/SYS201904061324239291374403_ST.001.png" width="208"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p><p>B. 绿豆和合欢亲缘关系比绿豆与紫檀亲缘关系更近</p><p>C. 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和菜豆的共同点多</p><p>D. 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p></div></div>
<div><p>【答案】AD</p><p>【解析】由分类索引可知,绿豆和菜豆同属,绿豆与合欢同目,属比目小,因此绿豆和菜豆的亲缘关系比绿豆与合欢更近,A正确;属、科、目中属最小,因此绿豆和合欢同目,绿豆与紫檀同科,因此,绿豆和合欢亲缘关系比绿豆与紫檀亲缘关系更远,B错误;合欢与紫檀同目,绿豆与菜豆同属,因此,合欢和紫檀的共同点比绿豆和菜豆的共同点少,C错误;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没有细胞结构</p><p>B.一般只具有蛋白质外壳和细胞核</p><p>C.能够独立生活</p><p>D.通过电子显微镜可研究其结构</p></div></div>
<div><p>【答案】BC</p><p>【解析】</p><p>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A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B错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C错误;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D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微生物的生物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d5a9176a/SYS201904061324242724117281_ST/SYS201904061324242724117281_ST.001.png" width="552"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 B. ③ C. ⑥ D. ⑦</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微生物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有的无细胞结构,如⑤艾滋病病毒,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有细胞结构的,有的是单细胞的,如①杆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⑥草菇是真菌等。海带属于藻类植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都不是微生物,A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病原体,从而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下列不属于幽门螺旋杆菌所具有的结构是</p><p>A. 起运动作用的鞭毛 B. 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细胞壁</p><p>C. 成形的细胞核 D.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p></div></div>
<div><p>【答案】CD</p><p>【解析】幽门螺旋杆菌是细菌,细菌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DAN),无成形的细胞核,除此还有能摆动的鞭毛,具有保护作用的荚膜,C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p><p>A. 地球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体现</p><p>B. 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p><p>C. 物种多样性、环境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p><p>D. 遗传多样性是由物种多样性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AB</p><p>【解析】地球上的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体现,A正确;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丰富而独特,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错误;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p><p>B.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p><p>C. 现代地球不具备原始特定条件,所以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p><p>D. 原始大气主要有水蒸气、甲烷、氧气、氨、氮、氢等</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A正确;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B错误;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C正确;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无氧气,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遵循一定的规律不断进化发展,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发展规律的是</p><p>A. 从简单到复杂 B. 从体积小到体积大</p><p>C. 从低等到高等 D. 从陆生到水生</p></div></div>
<div><p>【答案】BD</p><p>【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B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三个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甲是最新近形成的地层。那么,地层丙中形成的化石的特点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d5a9176a/SYS201904061324249461180111_ST/SYS201904061324249461180111_ST.001.png" width="94"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最高等 B. 最低等 C. 最简单 D. 最复杂</p></div></div>
<div><p>【答案】BC</p><p>【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图是三个按年代依次形成的地层,其中甲是最新近形成的地层,因此地层丙是最早形成的地层,故地层丙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特点是最简单、最低等,B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p><p>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p><p>B. 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p><p>C. 变异经长期的选择和积累能产生生物新类型</p><p>D. 过度繁殖削弱了生存斗争</p></div></div>
<div><p>【答案】AD</p><p>【解析】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A错误;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正确;变异经长期的选择和积累能产生生物新类型,C正确;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过度繁殖引起了生存斗争,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广谱抗生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p><p>A. 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p><p>B. 细菌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存在着变异,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大小不同</p><p>C. 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D. 青霉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降低</p></div></div>
<div><p>【答案】BC</p><p>【解析】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抗药性细菌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埃及古猿头骨化石显示,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下列结论正确的是</p><p>A. 人类起源于古猿 B.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唯一的证据</p><p>C. 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 D. 现代人是现代猿进化而来</p></div></div>
<div><p>【答案】AC</p><p>【解析】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埃及古猿的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埃及古猿的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可见A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绦虫与蛔虫的共同特征是</p><p>A. 身体有消化道 B. 有口无肛门 C. 身体扁平 D. 营寄生生活</p></div></div>
<div><p>【答案】AD</p><p>【解析】蛔虫和属于线形动物,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自由生活或寄生,绦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营寄生生活,绦虫与蛔虫的身体都有消化道,可见AD正确。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晚得多,由此可见</p><p>A.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p><p>C. 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 物种A不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p></div></div>
<div><p>【答案】BD</p><p>【解析】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出现在地层中晚得多,但不能说明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A错误;由题干可知,B化石在A化石之前,A化石是经过了物种竞争之后生存下来的,相对来说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B正确;B化石在A化石之前,但是A是否由B进化而来,取决于它们的亲缘关系,物种A不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C错误,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物进化发展规律的是</p><p>A. 从植物到动物 B. 从低等到高等</p><p>C. 从简单到复杂 D. 从陆生到水生</p></div></div>
<div><p>【答案】BC</p><p>【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海带、银杏、桫椤和葫芦藓四种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d5a9176a/SYS201904061324260670835741_ST/SYS201904061324260670835741_ST.001.png" width="427"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乙的种子外无果皮 B. 丙是裸子植物,属一级保护植物</p><p>C. 它们进化顺序为甲、丙、丁、乙 D. 丁的生殖离不开水</p></div></div>
<div><p>【答案】AD</p><p>【解析】试题分析:乙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故A正确;丙是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故B错误;以上四种植物的进化顺序为甲、丁、丙、乙,故C错误;丁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生殖离不开水,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研究了某地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结果如下表: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315.75pt;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25.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原因</p></td><td style="width:34.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偷猎</p></td><td style="width:70.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栖息地丧失</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外来物种的影响</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其他原因</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25.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比例</p></td><td style="width:34.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2%</p></td><td style="width:70.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60%</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0%</p></td><td style="width:43.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8%</p></td></tr></table><p> </p><p>由上述结果看出,保护鸟类较有效的措施为</p><p>A. 大力开展爱鸟周活动,加强爱鸟宣传 B. 禁止偷猎</p><p>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控制外来物种的引入</p></div></div>
<div><p>【答案】BC</p><p>【解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分析以上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表可知,栖息地丧失是鸟类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鸟类的栖息地是保护鸟类最有效的措施,偷猎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因此禁止偷猎也是保护鸟类较有效的措施,B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环球航行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时,发现这里仙人掌非常丰富,地雀的喙也与其他岛屿地雀的喙不同,大多为尖而长(如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6/13/d5a9176a/SYS201904061324264524754284_ST/SYS201904061324264524754284_ST.001.png" width="300"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地雀喙的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p><p>B.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凶猛</p><p>C. 喙尖而长的地雀比其他形状喙的地雀更高等</p><p>D. 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p></div></div>
<div><p>【答案】AD</p><p>【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地雀的个体之间喙不同即存在着变异,有的地雀的喙尖而长,有的喙粗而短,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喙尖而长的地雀容易取食仙人掌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而喙粗而短的地雀不容易取食仙人掌,生存下来的机会较少,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一代代的选择、进化下去,就形成了今天达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某岛屿的大多为喙尖而长的地雀,因此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喙尖而长的地雀更适应在仙人掌丰富的岛屿生存的结果,AD正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