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以下现象中与新陈代谢无直接关系的是( )</p><p>A.鲸浮出水面呼吸 B.猫养育后代</p><p>C.松鼠取食松果 D.人排出尿液</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能量,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鲸浮出水面呼吸是生物能进行呼吸、松树取食松果是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都属于新陈代谢;人排出尿液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也属于新陈代谢;猫养育后代属于繁殖现象,不属于新陈代谢。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能够对所生活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并影响环境,下面描述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p><p>A.大树底下好乘凉</p><p>B.朵朵葵花向太阳</p><p>C.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p><p>D.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符合题意。</p><p>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了植物的向光性,B不符合题意。</p><p>橘喜欢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如淮南,若在温度较低的北方种植橘的品质不好。主要是因为北方温度较低。说明环境影响生物,C不符合题意。</p><p>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p><p>A.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分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部分</p><p>B.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p><p>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p><p>D.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p><p>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三个部分,这三个圈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生物就生活在这三个圈层中,A正确。</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B正确。</p><p>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C正确。</p><p>野大豆在黄河三角洲,丹顶鹤栖息地生活在我国云南,孔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地区,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巴斯德曲颈瓶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 )</p><p>A.选择肉汤作实验材料 B.实验态度认真</p><p>C.实验室条件好 D.设计出了曲颈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相关内容,据此作答。</p><p>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73657817687_DA/SYS202005251947073657817687_DA.001.png" width="192" height="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如图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鹅颈瓶的设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p><p>A.使用显微镜对光时要用低倍物镜</p><p>B.显微镜观察的放大倍数与目镜和物镜有关</p><p>C.显微镜下看到的污点可能在反光镜上</p><p>D.光线较弱时用显微镜观察,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p><p>1、取镜和安放</p><p>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p><p>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p><p>2、对光 </p><p>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p><p>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p><p>3、观察 </p><p>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p><p>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p><p>最后整理实验台。据此解答。</p><p>由分析可知:</p><p>使用显微镜对光时要用低倍物镜,A正确。</p><p>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等于物镜的倍数乘以目镜的倍数,B正确。</p><p>显微镜视野的污点只会出现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判断污点位置,可以分别移动物镜和玻片标本,污点不动,这个污点最有可能在目镜上,而不会在反光镜上,C错误。</p><p>光线较弱时用显微镜观察,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使用显微镜练习观察字母“e”的装片时,看到的物像应该是( )</p><p>A.e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76059140459_ST/SYS202005251947076059140459_ST.001.png" width="25" height="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76059140459_ST/SYS202005251947076059140459_ST.002.png" width="26" height="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76059140459_ST/SYS202005251947076059140459_ST.003.png" width="27" height="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p><p>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在使用显微镜练习观察字母“e”的装片时,看到的物像是“e”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ə”。</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77540588972_ST/SYS202005251947077540588972_ST.001.png" width="430"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擦→滴→取→展→盖→染色,解答即可。</p><p>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擦、即用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③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④取,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②展,用解剖针展平;①盖,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另一端接触液滴慢慢放下盖玻片以防产生气泡;染色是用滴管吸碘液一滴在盖玻片一端染色;用吸水纸在另一端用吸水纸在另一端吸,使染色均匀。所以正确顺序是③④②①。</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结合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79121607669_ST/SYS202005251947079121607669_ST.001.png" width="206"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①控制物质进出细胞</p><p>B.④中含有遗传物质</p><p>C.⑤内含有细胞液</p><p>D.⑦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观图可知: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⑦是线粒体,解答即可。</p><p>①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错误。</p><p>④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B正确。</p><p>⑤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C正确。</p><p>⑦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细胞生长、分裂与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细胞能无限生长,体积不断增大</p><p>B.分裂时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细胞核一个分成两个</p><p>C.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亲代细胞遗传物质不同</p><p>D.癌细胞是一种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不断变大的过程,称为细胞生长。</p><p>(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p><p>(3)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p><p>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体积不断变大的过程,称为细胞生长。但细胞不能无限生长,因为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来说越小,吸收营养物质会越少,A错误。</p><p>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核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B正确。</p><p>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C错误。</p><p>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是一种不具有分化能力的细胞,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甲乙丙丁分别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叶的下表皮结构示意图,分析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82204604697_ST/SYS202005251947082204604697_ST.001.png" width="307" height="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甲图中细胞经碘液染色后,液泡着色最深</p><p>B.乙图中细胞和丙图中细胞的基本结构完全相同</p><p>C.除丙图细胞外,其他三图中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p><p>D.丁图中的两种细胞都含有叶绿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82204604697_DA/SYS202005251947082204604697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甲图是洋葱表皮细胞,细胞经碘液染色后,细胞核着色最深,A错误。</p><p>乙图是番茄果肉细胞、丙图是口腔上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有细胞壁,液泡,而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和液泡,B错误。</p><p>口腔上皮细胞无细胞壁,洋葱表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和叶的下表皮都有细胞壁,C正确。</p><p>丁图中的保卫细胞有叶绿体,表皮细胞无叶绿体,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取一个成熟的番茄果实,用开水烫一烫,然后依次进行观察,首先撕下最外面的一层表皮,然后看到里面肥厚多汁的果肉,若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还有一丝丝白色的“筋络”。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p><p>A.撕下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p><p>B.肥厚多汁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p><p>C.白色“筋络”中有输导组织</p><p>D.白色“筋络”中有机械组织</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植物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各具有不同的功能。</p><p>番茄果实的表皮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表皮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p><p>表皮以内的果肉储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B正确。</p><p>番茄内有一丝丝的白色“筋络”,这些“筋络” 是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C正确。</p><p>机械组织多由一些厚壁细胞组成,起支持作用。白色“筋络”中也含有机械组织,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是动物体部分结构层次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85438171909_ST/SYS202005251947085438171909_ST.001.png" width="433"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①②③都表示细胞分裂</p><p>B.④表示细胞的分化</p><p>C.脑属于神经组织</p><p>D.图中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p><p>(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p><p>(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p><p>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图中①②③,细胞数目不断增多,表示细胞的分裂。A正确。</p><p>④过程,产生了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多个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正确。</p><p>脑是由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一个器官,C错误。</p><p>动物体的结果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图示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还缺少系统,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肾蕨比葫芦藓的植物体高大一些的原因不包括( )</p><p>A.有真正的根茎叶 B.有输导组织</p><p>C.有机械组织 D.用孢子繁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p><p>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p><p>肾蕨属于蕨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p><p>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能支持并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所以蕨类比苔藓植物高大,A、B、C不符合题意。</p><p>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与肾蕨高大无关,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各种植物类群都与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p><p>A.水中的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p><p>B.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质量的指示植物</p><p>C.山间背阴处的蕨类植物埋藏于地下会很快形成煤炭</p><p>D.种子植物为人类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以及木材等资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根据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特点分析解答。</p><p>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藻类植物虽然一般个体较小,但分布在地球上广大的水域,总体数量庞大,大气中氧气的90%来自于藻类植物,A正确。</p><p>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对有毒气体非常敏感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正确。</p><p>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C错误。</p><p>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有的能为人类提供粮食,如小麦、玉米等,有的能提供蔬菜、水果、花卉和木材等,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勒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过程与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说明(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90092617451_ST/SYS202005251947090092617451_ST.001.png" width="534"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p><p>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p><p>C.光合作用可以放出氧气</p><p>D.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p><p>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勒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过程与结果如图所示:图示中蜡烛的燃烧和小白鼠的呼吸都要消耗氧气,当密闭玻璃罩内的氧气被用尽后,蜡烛会因缺少氧气就熄灭了,小白鼠也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了。</p><p>而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发现一段时间内,植物能够较长时间活着,蜡烛没有熄灭,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活着。原因是蜡烛燃烧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除了满足自己呼吸之外,还供给了蜡烛燃烧和小白鼠呼吸所需的氧气,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可以放出氧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p><p>A.去掉部分叶片后移栽</p><p>B.选择阴天移栽</p><p>C.对移栽后的幼苗适时松土</p><p>D.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据此解答。</p><p>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p><p>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A不符合题意。</p><p>阴雨天移栽,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B不符合题意。</p><p>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促进根的呼吸,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C符合题意。</p><p>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绿色植物叶片保卫细胞结构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92784586071_ST/SYS202005251947092784586071_ST.001.png" width="153"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保卫细胞的外侧壁更容易伸展收缩</p><p>B.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p><p>C.晴朗的夏季中午时分气孔张开程度最大</p><p>D.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解答即可。</p><p>保卫细胞的外侧细胞壁比较薄,更容易伸展收缩,A正确。</p><p>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B正确。</p><p>炎热夏季中午的细胞由于失水,导致气孔部分关闭,C错误。</p><p>活细胞时刻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p><p>A.可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的吸收</p><p>B.可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p><p>C.可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p><p>D.可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植物体内以水蒸汽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p><p>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 但是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对于无机盐的吸收取决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的浓度。故B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p><p>A.两个过程相对独立,相互依存</p><p>B.光合作用释放的能量供呼吸作用利用</p><p>C.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p><p>D.没有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如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95486407433_DA/SYS202005251947095486407433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是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两个生理过程,A正确。</p><p>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原料和运输有机物所需要的能量正是呼吸作用释放的,B错误。</p><p>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可以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C正确。</p><p>没有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因为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植物某生理作用的文字表达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096527504615_ST/SYS202005251947096527504615_ST.001.png" width="256" height="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a、b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p><p>B.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p><p>C.一昼夜中a、b过程同时进行</p><p>D.b过程进行的场所是所有活细胞中</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上看,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p><p>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所以,a、b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正确。</p><p>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所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B正确。</p><p>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所以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夜晚不能进行,C错误。</p><p>呼吸作用是生命力的象征,一切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做法或措施,属于抑制呼吸作用的是( )</p><p>①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贮存</p><p>②大雨过后及时进行农田排涝</p><p>③玉米、水稻等在入仓前要晒干</p><p>④将萝卜放入地窖贮存,防止空心</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方面来切入。</p><p>①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贮存,冰箱中温度低,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p><p>②大雨过后及时进行农田排涝,农作物的根呼吸的是土壤缝隙中空气里的氧气,农作物水淹后及时排出积水,促进了根的呼吸作用;</p><p>③玉米、水稻等在入仓前要晒干,收获的小麦及时晾晒,可以减少小麦中的水分,抑制小麦的呼吸作用;</p><p>④将萝卜放入地窖贮存,防止空心,抑制萝卜的呼吸作用。故①③④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与能量的转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p><p>A.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p><p>B.绿色植物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p><p>C.动物所需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p><p>D.微生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p><p>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都最终来自太阳,A正确。</p><p>生产者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变成了化学能,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B正确。</p><p>太阳能是一切能量的来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动物所需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C正确。</p><p>大多数微生物靠分解动植物遗体获取能量,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对绿色植物是天然“蓄水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p><p>A.对维护生物圈水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p><p>B.没有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则水循环无法进行</p><p>C.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可以涵养水源</p><p>D.林区的降水量比无林、少林地区多</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绿色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循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p><p>(2)森林、草原等植被调节碳一氧平衡,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森林生态系统”可称之为地球的“肺”,同时它们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p><p>绿色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促进了水循环,对维护生物圈水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A正确。</p><p>江河湖泊和海洋里面的水自然蒸发,遇冷凝结形成降水落回地面,进行水循环。所以,没有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循环也能进行,B错误。</p><p>树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所以,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可以涵养水源,C正确。</p><p>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所以,林区的降水量比无林、少林地区多,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以及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不同图象,分析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101782871672_ST/SYS202005251947101782871672_ST.001.png" width="406" height="1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显微镜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填序号)</p><p>(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后用到三种液体,分别是_____、漱口水和_____。</p><p>(3)观察时,Ⅰ→Ⅲ→Ⅳ的过程中,需要将临时装片向_____方移动。</p><p>(4)由Ⅲ到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_____。</p><p>(5)由Ⅳ到Ⅱ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移动装片,然后转动[]_____换上高倍物镜,再进行其他操作,直到物像清晰。</p></div></div>
<div><p>【答案】⑤ ⑥ 生理盐水 碘液 右下 ⑧细准焦螺旋 ⑨转换器 </p><p>【解析】</p><p>观图可知:①是目镜、②是镜筒、③是物镜、④是压片夹、⑤是遮光器、⑥是反光镜、⑦是粗准焦螺旋、⑧是细准焦螺旋、⑨是转换器,解答即可。</p><p>(1)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显微镜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⑤遮光器和⑥反光镜。</p><p>(2)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一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漱口用的是凉白开水,染色用的想稀碘液。</p><p>(3)显微镜所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向右下方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物像向右下方移动,就要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所以观察时,Ⅰ→Ⅲ→Ⅳ的过程中,需要将临时装片向右下方移动。</p><p>(4)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由Ⅲ到Ⅳ,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⑧细准焦螺旋。</p><p>(5)由Ⅳ到Ⅱ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移动装片,然后转动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再进行其他操作,直到物像清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所示是几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103644166036_ST/SYS202005251947103644166036_ST.001.png" width="465" height="1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p><p>(2)图中F所代表的植物生活环境是_____。</p><p>(3)从_____(填字母代号)类植物开始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肉眼观察其成熟植物体叶的背面会看到许多褐色隆起,这些隆起称为_____。</p><p>(4)A、B、E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_____,但A、B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_____包被,属于_____植物,E类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_____植物。</p><p>(5)“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春天湖水变绿是水中的_____植物(填名称)大量繁殖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 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C 孢子囊 种子 果皮 被子 裸子 藻类 </p><p>【解析】</p><p>图中AB是被子植物,C是蕨类植物,D是藻类植物,E是裸子植物,F是苔藓植物。</p><p>(1)图中的D属于藻类植物,它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p><p>(2)F是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p><p>(3)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但其生殖仍离不开水。仔细观察蕨类植物的叶,会发现其背面有许多褐色的斑块隆起,这些隆起是孢子囊,内有大量孢子。</p><p>(4)ABE三种植物的共同特点都是能产生种子,但AB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E类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属于裸子植物。</p><p>(5)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来了,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藻类在水中自养飘浮,使春水荡漾着绿波。</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分析并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105806536065_ST/SYS202005251947105806536065_ST.001.png" width="463" height="2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一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请用序号表示出实验的正确顺序_____(5表示用清水漂洗脱色后的叶片)。</p><p>(2)步骤2的目的是_____。</p><p>(3)步骤7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该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p><p>(4)步骤6需要先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进行_____使其脱色,很快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这是_____溶于酒精的结果。</p><p>(5)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_____。</p><p>(6)该实验证明:①_____是光合作用的条件;②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p><p>(7)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呢?请结合图二实验装置示意图将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p><p>①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水槽中,在金鱼藻上倒扣一短颈玻璃漏斗,然后将一试管_____后倒扣在漏斗颈上。</p><p>②将实验装置移至_____处,并观察现象。</p><p>③待气体充满试管的大部分时,在水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其取出并翻转放在试管架上。</p><p>④迅速将_____插进试管内,观察现象判断气体是否是氧气。</p></div></div>
<div><p>【答案】2→7→3→6→5→4→1 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 光照 隔水加热 叶绿素 淀粉 光 淀粉 灌满清水 阳光 快要熄灭的细木条 </p><p>【解析】</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p><p>(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p>(3)图一中1是观察显色,2是暗处理,3是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4是加碘,5是清水漂洗,6是酒精脱色,7是部分遮光并光照。</p><p>(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2暗处理→7部分遮光并光照→3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6酒精脱色→5清水漂洗→4加碘→1观察颜色。因此用图中编号及箭头表示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2→7→3→6→5→4→1。</p><p>(2)步骤2要把天竹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p><p>(3)步骤7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p><p>(4)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步骤6需要先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p><p>(5)碘遇淀粉变蓝色。因此,用清水漂洗脱色叶片后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p><p>(6)分析现象: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被遮光的部分变成了蓝色。见光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遇碘变蓝色。该实验证明:①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②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p><p>(7)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是否是氧气呢?结合图二实验装置示意图将下面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p><p>①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水槽中,在金鱼藻上倒扣一短颈玻璃漏斗,然后将一试管灌满清水后倒扣在漏斗颈上。</p><p>②把上述装置放在阳光处一段时间,并观察现象,可以看到有小气泡产生。</p><p>③待气体充满试管的大部分时,在水中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其取出并翻转放在试管架上。</p><p>④迅速把快要熄灭的细木条伸到玻璃管里,观察现象判断气体是否是氧气,如果看到细木条复燃,则说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某小组利用某种陆生植物所做的相关探究实验装置或生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108428934502_ST/SYS202005251947108428934502_ST.001.png" width="425"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如果图一中的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C、D分别表示_____、_____。植物体内运输C、D的组织是_____。</p><p>(2)已知图二实验装置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那么若要利用该装置证明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对照组实验应该如何设计?_____。</p><p>(3)若某同学想验证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那么图二装置的小烧杯内应该加入_____。若要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怎样做?_____。</p><p>(4)图二培养液中,除了该植物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之外,还应定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p><p>(5)如图三所示,选取植株上甲、乙、丙、丁四段叶片数目、长势相同的枝条,作如下处理(凡土林有透光不透气的作用);然后将植物置于光下通风处,几小时后,试管内水位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影响该实验结果的结构是叶片上下表皮上的_____。</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编号</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甲</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乙</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丙</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丁</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涂凡士林的部位</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上、下表皮</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上表皮</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下表皮</p></td><td style="width:69.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不涂</p></td></tr></table><p> </p><p> </p></div></div>
<div><p>【答案】水 有机物 输导组织 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清水,其他条件和设置都相同 澄清的石灰水 置于黑暗处(或用黑色塑料袋罩住) 为根进行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 丁→乙→丙→甲 气孔 </p><p>【解析】</p><p>(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根据图一中箭头可判断,当此图表示光合作用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表示水,D表示有机物;当此图表示呼吸作用时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p><p>(2)图示二,从实验装置来看,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因小烧杯里的液体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实验目的:当小烧杯里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时,是为了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当小烧杯里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时,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p><p>(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p><p>(1)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108428934502_DA/SYS202005251947108428934502_DA.001.png" width="53" height="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由输导组织导管自下而上吸收来的,它合成的有机物由输导组织筛管自上向下运送。根据分析可知,如果图一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表示进入的A是二氧化碳,表示放出的B是氧气,表示向上的C是水,表示向下的D是有机物(淀粉)。</p><p>(2)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若图二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则植物所处的环境中缺少二氧化碳,如果再设计另一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清水,其他条件和设置都相同,则形成一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p><p>(3)植物的呼吸作用,该同学想研究气体是二氧化碳,那么应对图二装置做的处理是图二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黑暗处(或用黑色塑料袋罩住)后,由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钟罩内会积聚大量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p><p>(4)图二培养液中,除了该植物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之外,还应定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根进行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p><p>(5)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由题意可知,丁叶片没处理,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水分通过气孔蒸发出去的最多;乙叶片上表皮涂上凡士林,丙叶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因此乙叶片通过气孔蒸发出去的水分比丙叶片多;甲叶片上表皮和下表皮都涂上凡士林,水分不能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蒸发。因此几小时后,试管内水位由低到高的顺序是丁→乙→丙→甲,影响该实验结果的结构是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气孔。</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农业生产,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下面是某研究小组在密闭的大棚内,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e6a67cd6/SYS202005251947110650404532_ST/SYS202005251947110650404532_ST.001.png" width="282"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由甲图可推知,与M点相比,N点单株光合强度明显减弱,限制番茄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环境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种植密度过大不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_____。</p><p>(2)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若番茄长期处于图乙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其能否正常生长?_____,原因是一昼夜中,密闭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所_____(增多/不变/减少),有机物得以积累。</p><p>(3)图乙曲线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为_____,含有机物最多的点为_____(图中字母表示)。</p></div></div>
<div><p>【答案】光照 二氧化碳浓度 合理密植 能 减少 B、F F </p><p>【解析】</p><p>图甲中,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M点比,限制N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p><p>图乙中,B点和F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图中的A点和F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F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p><p>(1)由图甲可知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M点比,限制N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种植密度过大不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p><p>(2)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若番茄长期处于图乙所示的环境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因为一昼夜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有所减少,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有所积累。</p><p>(3)乙图中B点和F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F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产生的二氧化碳。比较图中的A点和F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F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该二氧化碳用于合成有机物储存于植物体中,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F点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F点。</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的探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生命现象,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并进行科学探究:</p><p>自然界的各种植物都有各自的开花时间。如白菜在春天开花,风仙花在夏季开花,菊花在深秋开花。为什么植物开花的季节不同?不同的季节日照长短不同,日照长短是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吗?植物学家猜想:植物开花可能受日照长短的影响。</p><p>于是,植物学家把白菜、凤仙花、菊花等植物分别放在不同光照时间而其他条件相同的环境里,发现白菜、凤仙花只能在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花,而菊花等植物只能在日照较短的条件下开花。</p><p>为了探究日照长短对一种植物开花的影响,研究人员又取来十盆大小、长势相似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只有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的菊花才能开花。</p><p>由此,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光照时间来改变某些植物的开花时间。我们就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不同季节的花了。</p><p>(1)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本材料中探究的问题是_____?作出的假设是_____。</p><p>(2)为验证某一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_____实验。为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在文中实验的基础上,你还可以提出哪些建议?_____。</p><p>(3)通过文中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p><p>(4)在验证假设的过程中,除材料中用到的探究方法外,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还有_____、测量法、_____等。</p></div></div>
<div><p>【答案】日照长短是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吗 日照长短是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 对照 重复试验 日照长短是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 观察法 调查法 </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p><p>(1)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提出问题的是:日照长短是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吗?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由此做出假设:日照长短是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p><p>(2)对照实验:在研究某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为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建议重复试验。</p><p>(3)通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日照长短是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p><p>(4)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观察、调查、实验、收集和分析资料都是常有的探究方法。</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