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0:10:28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八年级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身体分节且附肢分节的是( )</p><p>A.蛔虫&#xa0;B.水螅&#xa0;C.蜜蜂&#xa0;D.蚯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根据题意和选项可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节肢动物的特征,据此分析解答。</p><p>A.蛔虫属于线性动物,身体细长,不分节,故A错误。</p><p>B.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不分节,故B错误。</p><p>C.蜜蜂属于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故C正确。</p><p>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但附肢不分节,故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下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做法是(    )</p><p>A.为儿童注射疫苗&#xa0;B.加强体育锻炼</p><p>C.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xa0;D.隔离传染病患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p><p>A.“为儿童注射疫苗”目的是使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A不符合题意。</p><p>B.“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减少传染病的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不符合题意。</p><p>C.“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是防止通过器具传播病原体,因此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符合题意。</p><p>D.“隔离传染病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若想将物像调至视野正中央应该将玻片标本(   )</p><p>A. 向正上方移动    B. 向正下方移动    C. 向右下方移动    D. 向左上方移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p><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若想将物像调至视野正中央应该将玻片标本左上方移动。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p><p>A.吞噬细胞&#xa0;B.溶菌酶&#xa0;C.皮肤&#xa0;D.打预防针</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p><p>A.吞噬细胞吞噬并消灭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A错误。</p><p>B.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具有杀菌作用,B错误。</p><p>C.皮肤、粘膜和纤毛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其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C正确。</p><p>D.打预防针时,医生给我们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具有专一性,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呼吸系统的结构组成是</p><p>A.鼻、咽、喉    B.气管和支气管    C.气管和肺    D.呼吸道和肺</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染色体、DNA和基因都与遗传有关。下列有关三者之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p><p>B. 染色体是DNA的载体</p><p>C. 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对基因</p><p>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染色体的概念、组成、DNA的分子结构特点、基因的概念方面来切入。</p><p>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故选项B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噬菌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p><p>A.能够繁殖后代&#xa0;B.必须寄生在人的活细胞里</p><p>C.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xa0;D.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病毒从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获得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繁殖新病毒。病毒分为三类:侵染植物细胞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侵染细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p><p>A、噬菌体属于病毒,能够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A叙述正确。</p><p>B、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寄生,离了活细胞不能生活,但并不是必须寄生在人的活细胞里,它在植物、细菌、真菌的体内都可以寄生,B叙述错误。</p><p>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失去生命活动,C正确。</p><p>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具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叙述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蚕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比,相同之处是(    )</p><p>A.都是有性生殖,不完全变态发育&#xa0;B.都是有性生殖,完全变态发育</p><p>C.都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xa0;D.都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家蚕与蝗虫都是昆虫,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p><p>A.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A不符合题意。</p><p>B.蝗虫的发育是不完全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p><p>C.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蝗虫的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C不符合题意。</p><p>D.家蚕与蝗虫都是有性生殖和变态发育,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石。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这种措施是</p><p>A. 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B.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C. 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 保护人类所需生物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采集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表层采集,原因是(    )</p><p>A.培养液表层的含氧量高</p><p>B.培养液表层的草履虫个头大</p><p>C.培养液表层的营养丰富</p><p>D.培养液表层的光线充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水的表层与空气接触,因此在水的表层溶解的氧气多,中层、底层溶解的氧气少,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故草履虫都集中在水的表层,所以水表层的草履虫密度最大,有利于采集。</p><p>采集草履虫时,应该从培养液表层采集,因为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而培养液的表层含氧量高,因此表层聚集的草履虫较多,故A正确,BC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p><p>A.鹈鹕在海滨岩石上筑巢并繁殖后代</p><p>B.两只狗为争夺一块肉而斗争</p><p>C.首领猴子带领一群猴子在丛林中活动</p><p>D.两只蝴蝶在飞舞</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群行为。</p><p>A.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鹈鹕在海滨岩石上筑巢并繁殖后代,属于繁殖行为,A不符合题意。</p><p>B.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是同种动物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攻击行为,B不符合题意。</p><p>C.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如猩猩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首领,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具有社群行为,首领猴子带领一群猴子在丛林中活动,体现了猴群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属于社群行为,C符合题意。</p><p>D.两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健康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及急救的有关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p><p>A. 处方药标识为OTC,非处方药标识为RX</p><p>B. 患流感时只要服用抗生素即可治愈</p><p>C. 进行人工呼吸时一般每分钟吹气80次左右</p><p>D. 若意外导致动脉出血,可立即用止血带在近心端压迫止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A、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简称Rx,非处方药简称OTC,本选项有误;</p><p>B、抗生素是用来治疗因病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对于病毒性的等其他疾病无疗效,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因此人只要不舒服,首先使用抗生素说法错误;</p><p>C、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本选项有误;</p><p>D、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动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可以用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本选项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p><p>A.根深叶茂&#xa0;B.大树底下好乘凉</p><p>C.大雁南飞&#xa0;D.秋风扫落叶</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根深,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使树叶茂,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p><p>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p><p>大雁南飞,是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p><p>秋天植物叶衰老被秋风吹落,是环境中的风对生物的影响,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p><p>A. 黑猩猩    B. 猴子    C. 森林古猿    D. 以上都不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在距今6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少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你黑猩猩、猩猩、6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少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受精卵分裂开始于(    )</p><p>A.卵巢&#xa0;B.阴道&#xa0;C.子宫&#xa0;D.输卵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p><p>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输卵管内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其目的是 (  )</p><p>A. 防止水溢出来污染装片&#xa0;B. 避免实验材料移动</p><p>C. 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xa0;D. 增强透明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制作临时装片在盖盖玻片这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p><p>C、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缓缓地盖上,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正确;</p><p>ABD、避免实验材料移动、防止水溢出来污染装片、增强透明度,都不是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缓缓地盖上的目的,ABD不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p><p>A.小肠长约 5~6 米&#xa0;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壁和小肠绒毛</p><p>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xa0;D.小肠壁内有肠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长,长约5~6m;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绒毛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消化液种类多,据此解答。</p><p>A.成人的小肠长约5~6m,盘曲在腹腔里,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不符合题意。</p><p>B.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有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B不符合题意。</p><p>C.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便于营养物质的吸收,C不符合题意。</p><p>D.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小肠内消化液种类多,有肠液、胰液和胆汁,能促使营养物质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无关,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p><p>A.选择是不定向的</p><p>B.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p><p>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p><p>D.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p><p>A.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p><p>B.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正确。</p><p>C.自然选择是建立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的,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没有选择的对象,就没有生物的进化;如果没有遗传,生物不能延续繁衍,自然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物质基础,是生物进化的前提之一,因此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C正确。</p><p>D.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逐渐形成了。因此,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请你根据下图判断: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67578307/SYS202005251959272403304089_ST/SYS202005251959272403304089_ST.001.png" width="260" height="1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口腔&#xa0;B.胃&#xa0;C.小肠&#xa0;D.大肠</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察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情况。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内就开始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麦芽糖,麦芽糖进入在小肠后,被进一步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小肠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再在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p><p>从图中可以看出淀粉在口腔中就开始减少,说明淀粉的开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蛋白质在胃内开始减少,说明蛋白质的开始消化部位在胃;而脂肪在小肠中才开始减少,说明脂肪的开始消化部位在小肠,大肠不具有消化食物的功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菊花品种繁多,花色多样。同种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源于</p><p>A. 生物的遗传&#xa0;B. 生物的变异&#xa0;C. 光照的不同&#xa0;D. 环境温度不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遗传使同种生物保持稳定性,变异使同种生物出现差异性。</p><p>变异是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根据变异是否可以遗传,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也不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这都源于生物的变异,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的食物是有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等提供的,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其中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和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分别是( )</p><p>①糖类 ②蛋白质 ③脂肪 ④水分 ⑤维生素 ⑥无机盐.</p><p>A. ①⑤    B. ②④    C. ②①    D. ③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p><p>食物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p><p>①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p><p>②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p><p>③脂肪是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p><p>⑤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p><p>④水、⑥无机盐都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但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p><p>因此,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和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分别是②蛋白质和①糖类。</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有叶绿体</p><p>B.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p><p>C.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p><p>D.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不同,基本结构也不一样</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据此解答。</p><p>A.叶绿素必须在光下才能形成,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有叶绿体,A正确。</p><p>B.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B正确。</p><p>C.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如尿素,尿酸和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C正确。</p><p>D.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形态不同,但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样,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在呼气时,肺容积及气压的变化是( )</p><p>A.肺容积增大,气压增大&#xa0;B.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p><p>C.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xa0;D.肺容积缩小,气压下降</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p><p>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引起胸腔前后径、左右径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着生态平衡,这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    )</p><p>A.直接取食植物体&#xa0;B.分解利用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p><p>C.食物链和食物网&#xa0;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并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A.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有利,A不符合题意。</p><p>B.分解利用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不是动物,B不符合题意。</p><p>C.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一种现象。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食物链:草→兔→狐中,草的数量要远大于兔的数量,兔的数量要远大于狐的数量。狐多了,兔就会少,兔少了,狐也会少,狐少了,兔就会多;同样兔少了,草就会多;草多了,兔就会多,兔多了,草就会少,但最终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兔的数量远大于狐的,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因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着生态平衡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C符合题意。</p><p>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个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一个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这与动物实现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没有联系,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p><p>A.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p><p>B.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p><p>C.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了</p><p>D.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使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p><p>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结果是血液中氧含量增加。</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那么,他们的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    )</p><p>A. Aa&#xa0;B. AA、Aa、aa&#xa0;C. Aa、aa&#xa0;D. AA、Aa</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p><p>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控制有酒窝和无酒窝的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67578307/SYS202005251959277297172556_DA/SYS202005251959277297172556_DA.001.png" width="373"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由图示可知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尖能不断产生新细胞的区域是 (    )</p><p>A.根冠&#xa0;B.成熟区&#xa0;C.伸长区&#xa0;D.分生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p><p>A.根冠是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p><p>B.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不符合题意。</p><p>C.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C不符合题意。</p><p>D.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分生区细胞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对人体的血管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p><p>A.动脉的血流速度最慢&#xa0;B.动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p><p>C.毛细血管的管壁最厚&#xa0;D.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共同构成了血液流通的管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根据有瓣膜的血管只有静脉才有,又根据静脉的功能推知血液流动方向。</p><p>A.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A错误。    </p><p>B.四肢静脉的内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有瓣膜的血管只有静脉才有,动脉内没有瓣膜,B错误。</p><p>C.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管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管腔很窄,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错误。    </p><p>D.人体具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这样三种结构、功能各具特点的血管,它们共同构成了血液流通的管道,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   )</p><p>A. 适宜的温度&#xa0;B. 一定的水分&#xa0;C. 充足的空气&#xa0;D. 完整的活的胚</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种子具有活的完整的胚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p><p>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都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具有活的完整的胚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因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具有活的完整的胚。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属于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p><p>A.用肺呼吸&#xa0;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p><p>C.体温不恒定&#xa0;D.能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爬行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p><p>(2)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p><p>(3)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p><p>A.鱼类呼吸器官是鳃,两栖动物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爬行动物呼吸器官是肺,故A错误。</p><p>B.爬行动物在陆地产卵,且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鱼类和两栖类在水中产卵,卵表面没有卵壳,故B错误。</p><p>C.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都属于变温动物,故C正确。</p><p>D.大多数的鱼类只能生活在水中,而大多数的爬行类动物只能生活在陆地上,只有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静脉点滴青霉素后若做跟踪实验,那么在心脏四个腔中最先发现这种药物的是   (  )</p><p>A. 左心房    B. 左心室    C. 右心房    D. 右心室</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87c5b88/SYS201712310052204290997164_DA/SYS201712310052204290997164_DA.001.png" width="391" height="2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静脉注射某种药物,药物进入体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因此,静脉注射某种药物,若作跟踪检查,则最先发现这种药物的是在心脏的右心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失血过多时需及时输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xa0;B.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p><p>C.一次献血 200~300 毫升不影响健康&#xa0;D.18~55 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p><p>A.输血前应先对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进行鉴定,输血时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而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A正确。</p><p>B.O型血的人只能输入O型血,故B错误。</p><p>C.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个人一次失血不超过血量的10%(约400mL),靠自身的调节,一段时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C正确。</p><p>D.我国鼓励无偿献血,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一个豌豆荚,内有6粒豌豆种子。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67578307/SYS202005251959282832285463_ST/SYS202005251959282832285463_ST.001.png" width="115" height="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a由子房发育而成</p><p>B.b由胚珠发育而成</p><p>C.豌豆种子的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成</p><p>D.每个种子的基因组合必定相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图中的豌豆荚在结构层次上属于果实,由花的子房经传粉和受精后发育而来,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67578307/SYS202005251959282832285463_DA/SYS202005251959282832285463_DA.001.png" width="386"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a表示豌豆荚,是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该选项正确。</p><p>B.b表示其中的一粒种子,种子是由子房内胚珠发育成的,该选项正确。</p><p>C.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该选项正确。</p><p>D.种子中胚的基因来自于精子与卵细胞,每粒种子都是由不同的卵细胞和精子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来的,由于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不同,因此每个种子的基因组合不一定相同,该选项错误。</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洋葱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分裂成为</p><p>A.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xa0;B.一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p><p>C.一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xa0;D.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的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的两份,细胞核一分为二,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p><p>(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下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4/07/06/5b1bffff/SYS202004070606138901465603_DA/SYS202004070606138901465603_DA.001.png" width="223" height="1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图中看出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p><p>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所以一个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数目和变化的情况分别是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p><p>A. 易与氧结合,也易与氧分离</p><p>B. 不易与氧结合,也不易与氧分离</p><p>C. 易与氧结合,不易与氧分离</p><p>D. 不易与氧结合,易与氧分离</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所以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氧,同时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p><p>A.①②③④&#xa0;B.②①③④&#xa0;C.③④①②&#xa0;D.④①②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p><p>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如人在屈肘运动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肌肉处于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状态;而以肱三头肌为主的肌肉处于舒张状态。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所以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现将水蜜桃(接穗)接到毛桃(砧木)上,结出的果实的味道是(  )</p><p>A. 酸的&#xa0;B. 甜的&#xa0;C. 又酸又甜&#xa0;D. 有的酸有的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能保持接穗性状的稳定性,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p><p>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将水蜜桃的接穗接到毛桃的砧木上,将来结出的果实成熟后,其味为水蜜桃的味甜,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动脉血管中进行循环流动</p><p>B.体循环是从右心房和右心室开始的</p><p>C.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p><p>D.肺循环是从左心室开始到右心房为止的循环途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p><p>(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p><p>A.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中进行循环流动,而不是“在心脏和全身动脉血管中进行循环流动”,A错误。</p><p>B.体循环是从左心室开始到右心房结束,而不是“从右心房和右心室开始的”,B错误。</p><p>C.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气,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C正确。</p><p>D.肺循环是从右心室开始到左心房为止的循环途径,而从左心室开始到右心房为止的循环途径是体循环,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夜间,菜农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主要目的是(  )</p><p>A. 可以减少蔬菜病害    B. 降低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p><p>C. 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D. 增强光合作用,增加有机物的积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温度、氧气浓度、水分等影响。</p><p>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以提高蔬菜的产量。所以夜间,菜农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主要目的是温度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B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          。</p><p>&#xa0;</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圈</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一定地域内,___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生物与环境</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据此解答。</p><p>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_____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___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光    氧气    </p><p>【解析】</p><p>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p><p>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叫作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67578307/SYS202005251959286815956748_DA/SYS202005251959286815956748_DA.001.png" width="290" height="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植树节</p><p>【解析】</p><p>“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p><p>我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国民党颁布了植树令: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国民党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种子外面有_____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果皮</p><p>【解析】在自然界中,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类群为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但根、茎、叶都很发达,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适合生活在各种环境中。</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研究植物散失水分的四个实验装置,将 A、B、C、D 四个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 2 个小时。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5/25/19/67578307/SYS202005251959288638251111_ST/SYS202005251959288638251111_ST.001.png" width="220"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B 两个装置中,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_____装置。</p><p>(2)C、D 两个装置中,塑料袋壁上的水珠较多的是_____装置。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蒸腾作用散失大量水分,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大气的湿度。</p></div></div>
<div><p>【答案】A    C    叶    提高    </p><p>【解析】</p><p>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叶片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因此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分析解答。</p><p>(1)A、B两个装置,A中的塑料袋绑在了茎的基部,验证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而B中的塑料袋绑在了花盆上,塑料袋壁上的水珠不但有植物蒸腾作用蒸发的,还有花盆中土壤蒸发的。因此能证明塑料袋壁上的水珠由植物体散发出的是A装置。</p><p>(2)C装置和D装置比较,植物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的,C中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旺盛,因此塑料袋上的水珠多,由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可以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因此大面积植树造林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 学度下学期期中八级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