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生物与生物圈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 ) 关系</p><p>A. 捕食 B. 合作 C. 竞争 D. 寄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螳螂捕蝉、黄雀捕食螳螂,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所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内蒙古大草原 B. 一片森林 C.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D. 一块农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内蒙古大草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既包括生物成分也包括非生物成分,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B、D不符合题意;<br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只包括生物成分,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要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 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p><p>B.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大</p><p>C. 心脏只有肌肉组织构成</p><p>D. 生物即受环境的影响,也能影响环境</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A错误;<br />根据构成生物的细胞的数目不同,我们可以把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比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大,细胞的大小和是否是多细胞生物无关,同为多细胞生物,其个体上不同功能细胞大小也各不相同,B错误;<br />心脏不仅仅是由肌肉组织构成,还有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C错误;<br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也会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能影响生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p><p>A. 绿色植物 B. 阳光 C. 杂食性动物 D. 细菌</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一种生物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光、水、温度属于非生物因素,绿色植物属于生物因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出自唐朝张志和的《渔歌子》中的诗句,这诗句描写了影响鳜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p><p>A. 阳光 B. 江水 C. 温度 D. 桃花</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温度。“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桃花盛开了(表明春天来到了),河水解冻开始流淌了,这时候鳜鱼的生命活动变得旺盛了,长得肥了;因此该诗句描述的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鳜鱼生活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p><p>A.海洋 B.原始森林 C.生物圈 D.大草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小生态瓶设计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p><p>A. 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应避免安放在阳光直射处</p><p>B. 生态瓶中只放入河水和小鱼,也可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p><p>C. 要经常给瓶中的小动物投放食物</p><p>D. 制作好生态瓶要定期打开通入氧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态缸应放置在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温度过高杀死生态瓶内的生物,A正确;生态瓶中只放入河水和小鱼,没有生产者,不能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错误;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最好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C错误;生态瓶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世纪中叶,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DDT,致使DDT进入海洋,并在很多海洋生物体内积累。根据食物链的积累作用,下列处于同一食物链的生物体中,DDT含量最高的是</p><p>A. 浮游植物 B. 企鹅 C. 浮游动物 D. 鳞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选项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鳞虾→企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企鹅。因此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企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p><p>A. 生物能适应环境 B. 环境能影响生物</p><p>C.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环境能适应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体现了环境能够影响生物,这是因为其他地方与神农架的水分、土壤、光照、温度不同造成的,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p><p>A. 一片农田 B. 一块草地 C. 生物圈 D. 小河中所有的鱼</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一片农田、一块草地、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森林中所有的树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物的是:( )</p><p>A. 珊蝴虫、月季、机器人、鼠妇 B. 长颈鹿、珊瑚、海豚、斑马</p><p>C. 仙人掌、钟乳石、香菇、瓢虫 D. 病毒、丹顶鹤、水杉、蚂蚁</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 病毒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选项A中的机器人,选项B中的珊瑚,选项C中的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选项D中的病毒、丹顶鹤、水杉、蚂蚁都 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p>考点:生物的特征 。</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p><p> </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圈</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简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45079255078_ST/SYS201904111028045079255078_ST.001.png" width="279"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图含________有条食物链,生产者是________. </p><p>(2)图中蝗虫和田鼠两者是________ 关系,而蛇与蛙是________关系. </p><p>(3)如果蛇的数量减少,田鼠的数量将会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3 农作物 竞争 捕食 增多</p><p>【解析】(1)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由图可知,图中存在:①农作物→蝗虫→食虫鸟→蛇;②农作物→蝗虫→青蛙→蛇;③农作物→田鼠→蛇,3条食物链。农作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农作物。<br />(2)蝗虫和田鼠都以农作物为食,两者形成竞争关系;蛇以蛙为食,蛇和蛙之间形成捕食关系。<br />(3)蛇与田鼠之间存在食物链:农作物→田鼠→蛇,如果蛇的数量减少,田鼠会因天敌数量减少而大量繁殖,导致数量增多。</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________ 和________ ,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样本</p><p>【解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一种方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br />故答案为:调查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1/10/17b5f331/SYS201904111028048241722288_ST/SYS201904111028048241722288_ST.001.png" width="152"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________. </p><p>(2)图中A、B、C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_______,这些分解者能够对生系统的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p><p>(3)依照图示,写出图中食物链: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生物圈 C 物质循环 A→B</p><p>【解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共同的家园,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生物圈。<br />(2)图中的A既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又可以被B吃,为B提供食物,还可以从自然界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因此A是植物,即生产者;B以A植物为食,是动物,属于消费者。C能把A生产者和B消费者的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返回自然环境,属于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br />(3)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分解者,因此图中的食物链为A→B。</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