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19:37:43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海南西南部地区,原有的芒果品种,因果质较差或果实不易贮存等原因而销路不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果农们将原来果树的上部砍掉。用其下部和从台湾引进的“台农”品种的芽培育出芒果的新品种,这种培育方法属于( )。</p><p>A. 播种    B. 嫁接</p><p>C. 扦插    D. 压条</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 以原来芒果的枝条为砧木,以优质芒果的芽为接穗繁殖新品种,这种培育方法是嫁接。</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组织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p><p>A.占用的空间小</p><p>B.不受地区季节的限制</p><p>C.能快速培养新品种</p><p>D.能保持原植物体的优良特点</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植物的组织培养的优点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的植物新个体,可以防止植物病害的危害,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等。</p><p>A、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只需要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所以占用空间小,成本不高,A正确;</p><p>B、组织培养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而且诱导变异也比较容易,B正确;</p><p>C、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不能培育植物新品种,C错误;</p><p>D、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鸟类生殖、发育的描述,正确的是</p><p>A.鸟类产的卵就是一个卵细胞</p><p>B.所有的鸟都有孵卵和育雏的行为</p><p>C.母鸡产的所有卵都可以孵出小鸡</p><p>D.鸟类是体内受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鸟卵结构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01/08/de2e5276/SYS202001010810462575909894_DA/SYS202001010810462575909894_DA.001.png" width="260" height="1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鸟卵中的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p><p>A、鸟卵的结构包括:卵黄、胚盘、卵白、气室、卵黄膜、卵黄系带、卵壳膜等,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其余的结构不属于卵细胞,受精的卵细胞叫受精卵,A错误;</p><p>B、不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有所不同,如有些鸟类杜鹃鸟就不筑巢、孵卵、育雏,但都必须要具备求偶、交配、产卵的行为,B错误;</p><p>C、并不是每个鸟卵都能孵化出小鸟。要想孵化出小鸟,鸟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鸟卵是受精的卵;具备鸟卵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C错误;</p><p>D、鸟类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的动物,体外发育,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01/08/de2e5276/SYS202001010810463817637047_ST/SYS202001010810463817637047_ST.001.png" width="531"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甲图所示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p><p>B.乙图中的d阶段表示的是蛹期</p><p>C.丙图中含有细胞核的结构是⑤胎盘</p><p>D.青蛙的发育方式与乙图相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观图可知:甲是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B受精卵、CD若虫、A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发育。</p><p>(2)乙是家蚕的发育过程:b受精卵、c幼虫、d蛹、a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p><p>(3)丙是鸟卵的结构:①是卵壳、②是卵壳膜、③是气室、④是卵白、⑤是胚盘、⑥是卵黄、⑦是系带、⑧是卵黄膜。</p><p>A、甲是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B受精卵、CD若虫、A成虫三个时期,叫不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p><p>B、图乙中的经过b受精卵、c幼虫、d蛹、a成虫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中d阶段表示蛹期,B正确;</p><p>C、图丙中含有细胞核的结构是⑤胚盘,不是胎盘,C错误;</p><p>D、青蛙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与图乙不同,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说明了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着</p><p>A. 变异    B. 进化    C. 遗传    D. 繁殖</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是说不同的叶子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体现了变异的普遍性,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的血型、耳垂的形态、头发的颜色等,这些形态、生理特征称为</p><p>A.变异&#xa0;B.基因</p><p>C.相对性状&#xa0;D.性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p><p>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因此人的血型、耳垂的形态、头发的颜色等,这些形态、生理特征叫做性状。所以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是</p><p>A.染色体&#xa0;B.DNA</p><p>C.细胞核&#xa0;D.基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p>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基因只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明的爸爸是双眼皮(AA)、妈妈是单眼皮(aa),小明是双眼皮,其基因组成是</p><p>A.AA&#xa0;B.aa</p><p>C.AA或Aa&#xa0;D.Aa</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性状表现为显性;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性状表现为隐性。</p><p>小明的爸爸是双眼皮(AA)、妈妈是单眼皮(aa),小明是双眼皮,其基因组成是Aa,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01/08/de2e5276/SYS202001010810469203699806_DA/SYS202001010810469203699806_DA.001.png" width="181" height="1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所以,小明是双眼皮,其基因组成是Aa。答案选择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p><p>A.水稻的早熟和小麦的早熟</p><p>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p><p>C.人的卷发和直发</p><p>D.狗的黄毛和卷毛</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p><p>A、“水稻和小麦”是两种生物,因此“水稻的早熟和小麦的早熟”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p><p>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是两种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p><p>C、人的卷发和直发,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p><p>D、狗的黄毛和卷毛是两种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化学进化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该学说已经被科学界完全证实是正确的</p><p>B.该学说只是一个科学推测</p><p>C.该学说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p><p>D.该学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学说</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中,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由无机物形成简单的有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由复杂的有机物形成简单的生命,米勒证明了第一步,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但是还有好多仅仅是猜测阶段,还没有证实,A错误;</p><p>B、该学说只是一个科学推测,B正确;</p><p>C、该学说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C正确;</p><p>D、该学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学说,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p><p>A.森林生态系统</p><p>B.稻田生态系统</p><p>C.池塘生态系统</p><p>D.人工林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p><p>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措施中,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无关的是</p><p>A.建立自然保护区</p><p>B.建立顧危物种的种质库</p><p>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p><p>D.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法律法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1、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3、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4、颁布法律和文件。</p><p>A、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A正确;</p><p>B、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迁地保护,B正确;</p><p>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C错误; </p><p>D、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p><p>A. 保留了高等的生物类群,淘汰了低等的生物类群</p><p>B. 保留了新出现的物种,淘汰了古老的物种</p><p>C. 保留了有益于人类的物种,淘汰了有害于人类的物种</p><p>D. 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p><p>生物普遍具有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是自然选择的基础,遗传保证了物种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且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行的,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在生存斗争中,具有对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而得到保存和发展,具有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由于不适应环境而大量死亡,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的适应性就是这样形成的。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外因,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和过程,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奶营养成分的优越性是牛奶永远无法比拟的。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将人乳基因导入奶牛中,使之产生人乳化的牛奶。这种生物技术称为</p><p>A.发酵技术  &#xa0;B.克隆技术  &#xa0;C.转基因技术 &#xa0;D.仿生技术</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宁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将人乳基因导入奶牛中,使之产生人乳化的牛奶.这种生物技术称转基因技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可作为下列哪项的实例</p><p>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C.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描述的是蚂蚁对环境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埋藏在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化石分析,发现这样一个规律</p><p>A.越古老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生物结构越简单</p><p>B.越古老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生物结构越复杂</p><p>C.越古老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陆生种类越多</p><p>D.越古老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动物种类比植物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p><p>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A、越古老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生物结构越简单,A正确;</p><p>B、越古老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生物结构越尖端,B错误;</p><p>C、越古老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水生种类越多,陆生种类越少,C错误;</p><p>D、越古老地层中发现的生物化石,动物种类比植物少,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可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根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p><p>A. 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p><p>B. 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p><p>C. 定向变异的结果</p><p>D. 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p><p>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p><p>A. 陆生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中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p><p>A.一个池塘中的鱼</p><p>B.一个湖泊中所有动物</p><p>C.一片森林中的植物与动物</p><p>D.一块农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p><p>A、一个池塘中的鱼,只有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的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错误;</p><p>B、一个湖泊中所有的动物,只有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的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错误;</p><p>C、一片森林中的植物与动物,只有生物部分的动物和植物,没有微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p><p>D、一块农田,即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采取的态度是</p><p>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p><p>②要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p><p>③为子孙后代的利益,要可持续使用资源</p><p>④我国资源人均量少,应节约使用</p><p>A.①②③④&#xa0;B.①②③&#xa0;C.②③④&#xa0;D.①②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通过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来分析我们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应采取的正确态度。</p><p>①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人均不足,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①正确;</p><p>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人均不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②正确;</p><p>③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种类繁多,但人均不足,为子孙后代的利益,要可持续使用,③正确;</p><p>④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不足,因此我国资源人均量少,应节约使用,④正确。</p><p>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答案选择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多样性包括</p><p>A.森林多样性、海洋多样性</p><p>B.动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多样性</p><p>C.生物圈、大气圈和地球圈</p><p>D.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的描述,不妥当的是</p><p>A.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员</p><p>B.人类是自然的主宰,有能力随己意任意利用其他生物</p><p>C.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p><p>D.人类应该与其他生物和谐相处</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动物和人类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p><p>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生产某些人类所需物质,动物和人类都是大自然平等的一员,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动物以植物为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但动物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可以毫无顾虑地利用动物创造价值。</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花各部分结构以及将来发育成的结构之间,用线连接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01/08/de2e5276/SYS202001010810486085401452_ST/SYS202001010810486085401452_ST.001.png" width="129"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01/08/de2e5276/SYS202001010810486085401452_DA/SYS202001010810486085401452_DA.001.png" width="143"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变化,花萼存留或凋落,花冠凋落,雌蕊的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成果实。</p><p>以下是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01/08/de2e5276/SYS202001010810486085401452_DA/SYS202001010810486085401452_DA.002.png" width="315"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可见,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左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右图是丧示人生男生女遗传图解,清分析回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01/08/de2e5276/SYS202001010810488240931422_ST/SYS202001010810488240931422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2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人的23对染色体中,其中有一对与人的性别有关,我们把这对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父亲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__,母亲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__;除此外其他的22对染色体则称为_________。</p><p>(2)母亲产生的卵细胞是由左图中的[    ]_____________产生的,精子是由_____________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里的性染色体数均为_____________。</p><p>(3)精子与卵细胞在左图中的[    ]_____________相遇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内的性染色体数是___________。人体的胚胎发育是在左图中的[     ]_____________内完成。</p><p>(4)如果后代a性别为男孩,则受精卵a中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后代b性别为女孩,则受精卵b中的性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从此可以看出生男生女主要与_____________提供的生殖细胞有关。</p><p>(5)由上述可以看出,父母的性状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递给后代的,亲代与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_的。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_____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_。因此,后代个体具有_____________的遗传物质。</p></div></div>
<div><p>【答案】XY    XX    常染色体    ①    卵巢    睾丸    1条    ②   输卵管    一对    ③   子宫    XY    XX    父亲    生殖细胞    一样或相同    父方    母方    父母双方    </p><p>【解析】</p><p>(1)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p><p>(2)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p><p>(1)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男女都一样,第23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p><p>(2)①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因此男性产生的精子和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23条,其中包括22条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p><p>(3)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受精卵中染色体数又恢复到亲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因此人类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是23对,即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③子宫。</p><p>(4)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决定示意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01/08/de2e5276/SYS202001010810488240931422_DA/SYS202001010810488240931422_DA.001.png" width="279" height="2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可见父亲精子中的性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p><p>(5)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子女之所以和父母相似,是因为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女。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这说明人类上下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01/08/de2e5276/SYS202001010810491500611470_ST/SYS202001010810491500611470_ST.001.png" width="554"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_____________。</p><p>(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草和其他绿色植物属于________,鼠、羚羊、斑马、蛇等动物属于__________。图一的食物网有_____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p><p>(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斑马→狮子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_____________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流动和逐级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_____。</p><p>(5)图一的土壤中含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p><p>(6)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会_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态平衡。</p><p>(7)影响鼠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即可)。图中鼠与蛇之间是_____________关系,羚羊与斑马之间是_____________关系。</p><p>(8)各国海关都会对入境的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失意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p><p>①有害生物的数量会大量增加</p><p>②其天敌数量减少</p><p>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p><p>④很快被淘汰</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9)生态系统中的细菌、真菌等属于______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p><p>(10)某科学研究小组选取了湖泊中4种不同的生物,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记录(见表格):</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24.75pt"><td style="width:210.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生物种类</p></td><td style="width:210.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消化道内食物组成</p></td></tr><tr style="height:24.75pt"><td style="width:21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鱼(甲)</p></td><td style="width:21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鱼(乙)</p></td></tr><tr style="height:24.75pt"><td style="width:21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球藻</p></td><td style="width:21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p></td></tr><tr style="height:24.75pt"><td style="width:21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鱼(乙)</p></td><td style="width:21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蚤</p></td></tr><tr style="height:26.25pt"><td style="width:21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水蚤</p></td><td style="width:210.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小球藻</p></td></tr></table><p>&#xa0;</p><p>这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5    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    草    物质循环    单向    递减    太阳能    狮子    减少    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捕食    竞争    C    分解者    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p><p>(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2)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p><p>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羚羊→狮子;草→羚羊→野狗→狮子;草→斑马→野狗→狮子;草→斑马→狮子;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其中最长的食物链:草→鼠→蛇→食蛇动物→狮子。</p><p>(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斑马→狮子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草。</p><p>(4)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分解者则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生产者吸收利用,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而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最终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单向逐级递减流动的。</p><p>(5)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被草吸收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狮子位于该食物链的最顶端,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狮子。</p><p>(6)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鼠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多,因此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p><p>(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可见影响该生态系统里鼠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蛇吃鼠属于捕食关系,斑马和羚羊都吃草属于竞争关系。</p><p>(8)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由于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剧增,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如我国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加上缺少其的消费者,因此大量繁殖疯长,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如云南的滇池,其水面被水葫芦无情地侵占,湖中68种原生鱼种已有38种面临灭绝;16种高等植物到20世纪90年代只剩下3种,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了生物的多样性。故选C。</p><p>(9)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p>(10)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表格中的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p><p>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是没有野兔的,后来有人将野兔带到了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有广袤的牧场,没有大型的肉食动物,野兔到了澳大利亚,数量剧増。据统计,主要由于兔子的原因,澳大利亚灭绝或近乎灭绝的原生动物就有几十种之多,牧场被破坏变为荒地,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畜牧业也蒙受了巨大损失。人们想尽办法来消灭兔子,效果甚微,后来生物学家发现粘液瘤病毒,是消灭澳大利亚兔子的最理想武器,这种病毒对于人、畜以及澳大利亚的其他野生动物完全无害。粘液瘤病毒一经使用,感染病毒的兔子的死亡率达到了99.9%。到1952年,整个澳洲有80%~95%的兔子都全被消灭。</p><p>然而一段时间后,感染病毒的兔子的死亡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兔子的数目也逐年回升。为了防止灾难重演,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努力寻找新的控制方法。</p><p>(1)为什么兔子会在澳大利亚泛滥成灾?__________________</p><p>(2)生物的生存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都会造成影响,请你举例说出兔子对澳大利亚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其他生物造成的影响。_______________</p><p>(3)你认为澳大利亚科学家为什么不采用引进兔子的天敌的方法来消灭兔子? _________________ </p><p>(4)为什么感染病毒的兔子死亡率会逐渐降低?请你用达尔文的理论来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竞争者少等    牧场变荒地,影响一些其他生物(如植被、一些原生动物)的生存    如果天敌引进会不会与引进兔子一样,天敌又成为一种入侵生物,或者天敌会不会对当地的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等    在兔子的后代中有的抵抗力强和有的抵抗力弱,使用病毒后,抵抗力弱的死亡了,而抵抗力强的保留下来,在它们的后代中还有这两种变异存在,所以经过几代后,自然选择的结果,抵抗力强的兔子的后代越来越多,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p><p>【解析】</p><p>(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当环境中一个或同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p><p>(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1)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澳大利亚食物充足,没有天敌,竞争者少等,使兔子大量繁殖,在澳大利亚泛滥成灾。</p><p>(2)生物的生存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都会造成影响,兔子对澳大利亚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其他生物造成的影响:如牧场变荒地,影响一些其他生物(如植被、一些原生动物)的生存等。</p><p>(3)如果天敌引进会不会与引进兔子一样,天敌又成为一种入侵生物,或者天敌会不会对当地的其他生物造成危害等。</p><p>(4)在兔子的后代中有的抵抗力强和有的抵抗力弱,使用病毒后,抵抗力弱的死亡了,而抵抗力强的保留下来,在它们的后代中还有这两种变异存在,所以经过几代后,自然选择的结果,抵抗力强的兔子的后代越来越多,即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八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