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19:07:09

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火山爆发&#xa0;B.开水沸腾&#xa0;C.雨后春笋&#xa0;D.潮起潮落</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p><p>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雨后春笋属于植物的生长现象;开水沸腾是物理现象;火山爆发、潮起潮落属于自然现象。</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p><p>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xa0;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xa0;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A、动物一般能运动,植物不能。A错误。</p><p>B、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也是生物,B错误。</p><p>C、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其它绝大多数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p><p>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基本特征,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例关于探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探究需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p><p>B.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唯一方法</p><p>C.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尽量做到变量唯一</p><p>D. 当实验结果与假设不服时,应首先检查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探究的主要环节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据此解答.</p><p>解:A、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A正确.</p><p>B、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B错误.</p><p>C、设计实验方案时应尽量做到变量唯一性,这是探究实验的原则之一,C正确.</p><p>D、实验数据是不能随便篡改的,尊重实验事实,这是做实验的基本要求.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D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xa0;&#xa0;  &#xa0;&#xa0;)</p><p>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p><p>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p><p>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p><p>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p><p>A、调查过程中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要保护珍稀物种,A错误。<br />B、调查时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B正确。</p><p>CD、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因此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和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的做法都是错的,CD错误。</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探究植被对环境中空气湿度的影响,要用干湿计分别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进行测量,获得的数据中起着对照作用的一组是( )</p><p>A. 裸地&#xa0;B. 草坪&#xa0;C. 灌木丛&#xa0;D. 以上都不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p><p>裸地上没有植物,草坪上有大面积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茂密的灌木丛中有较高的灌木,若三处都无水洼,则三处空气湿度的不同主要是由植物引起的,因此测量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裸地上没有植物,因此在该探究中起对照作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  )</p><p>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p><p>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p><p>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p><p>D.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p><p>“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故B符合题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分解者的主要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所以在落花传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真菌,故C不符合题意;“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杨树等植物适合用茎进行扦插繁殖,因此诗中叙述的应该是用扦插繁殖柳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称为是“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p><p>A. 草原生态系统&#xa0;B. 淡水生态系统</p><p>C. 海洋生态系统&#xa0;D. 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不符合题意;</p><p>B、淡水生态系统是指在由淡水生物群落及淡水水域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分为静水的和流动水的两种类型。前者指淡水湖泊、沼泽、池塘和水库等;后者指河流、溪流和水渠等。具有易被破坏、难以恢复的特征。不符合题意;</p><p>C、海洋生态系统 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p><p>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田中校园&#xa0;B. 一条河里的所有鱼</p><p>C. 一个池塘中的荷花&#xa0;D. 一块农田里的阳光、空气和水</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p><p>A、“田中校园”,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符合题意;</p><p>B、“一条河里的所有鱼”,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p><p>C、“一个池塘中的荷花”,只有部分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p><p>D、“一块农田里的阳光、空气和水”,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p><p>A. 草原生态系统&#xa0;B. 森林生态系统</p><p>C. 海洋生态系统&#xa0;D. 生物圈</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在生物圈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的流动。</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的家园。</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 )</p><p>A. 茎&#xa0;B. 叶片&#xa0;C. 叶脉&#xa0;D. 芽</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p><p>2、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p><p>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光合作用的实质是</p><p>A. 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xa0;B.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p><p>C.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xa0;D.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p><p>由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p><p>A. 锌、氮、钾&#xa0;B. 钙、氨、磷</p><p>C. 磅、磷、钾&#xa0;D. 氮、磷、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p><p>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两周后现象如图,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玉米生长所需的(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1/26/08/33adfdb1/SYS202001260808264207942296_ST/SYS202001260808264207942296_ST.001.png" width="158"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水&#xa0;B. 无机盐&#xa0;C. 阳光&#xa0;D. 温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p><p>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如图可知,甲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因此幼苗生长不良,长得弱小发黄最矮;乙肥沃土壤浸出液,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因此幼苗长得旺盛幼苗健壮且颜色鲜绿。由此证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多种无机盐,无机盐要溶解在水中被运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处于吸水状态时,土壤溶液浓度(T)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X)的关系是:</p><p>A. T小于X    B. T等于X    C. T大于X    D. 与T、X大小无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或者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浓度,即T小于X。</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第七类营养素”指的是( )</p><p>A. 蛋白质&#xa0;B. 膳食纤维&#xa0;C. 无机盐&#xa0;D. 维生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较复杂糖类物质,包括纤维素和果胶等,这些复杂的糖类物质人体是不能消化的。</p><p>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现在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元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脂肪特性的是( )</p><p>A. 能在纸张上面留下“油斑”&#xa0;B. 燃烧时有臭味</p><p>C. 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的固态物质&#xa0;D. 遇碘酒变蓝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根据检测营养成分的方法和各种营养成分的特性,解答即可。</p><p>A、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也是有机物,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油斑”,A符合题意;</p><p>B、蛋白质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不是脂肪)可以将其燃烧,看是否会散发出臭味,B不符合题意;</p><p>C、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有机物,含碳,能燃烧,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C不符合题意;</p><p>D、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 还应补充(    )</p><p>A. 维生素 A&#xa0;B. 维生素 B&#xa0;C. 维生素 C&#xa0;D. 维生素 D</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食物中缺乏某种维生素或维生素的吸收利用发生障碍,会引起物质代谢失常,影响正常生理功能,以致表现为维生素缺乏症。</p><p>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体内缺乏维生素D就会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儿童易患骨质疏松,因此为了促进儿童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吸收钙质。<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长期以精米、精面为主食而又少吃水果、蔬菜的人,唇和口腔易发生溃疡(俗称烂嘴),原因是人体内缺乏</p><p>A. 蛋白质&#xa0;B. 脂肪</p><p>C. 无机盐&#xa0;D. 维生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我们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低,但其作用却很大,如果缺乏易患相应的缺乏症,据此作答。</p><p>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维生素的作用却很大,如果缺乏某种维生素,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神经炎、脚气病、口角炎等症状。缺乏维生素C不利于伤口的愈合。水果、蔬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粗粮或粮食的麸皮中维生素B1的含量非常丰富,因此要多吃粗粮,如果长期以精米、精面为主食,而又少吃水果、蔬菜,就会缺乏维生素,而导致神经炎、脚气病、口角炎等。可见D符合题意。</p><p>A、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对细胞修复和更新起着重要作用,不符合题意;</p><p>B、脂肪是人体的备用能源物质,不符合题意;</p><p>C、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虽少,但是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如人体缺乏含铁无机盐,则会患贫血症,不符合题意;</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器官中,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的是( )</p><p>A. 口腔&#xa0;B. 鼻腔&#xa0;C. 咽&#xa0;D. 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组成,首先明确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哪些器官。</p><p>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p><p>A. 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xa0;B. 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p><p>C. 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xa0;D. 有利于保护声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可根据会厌软骨的功能解答。</p><p>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结构,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而食物进入食道。呼吸时,喉口开放,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吃饭时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容易由咽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呼吸系统由下列哪两部分组成( )</p><p>A. 器官和肺&#xa0;B. 气管和支气管</p><p>C. 呼吸道和肺&#xa0;D. 呼吸道和气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该题考查的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结合图示进行解答。</p><p>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07/08/bb58eb08/SYS202002070808333379904724_DA/SYS202002070808333379904724_DA.001.png" width="324" height="1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p><p>A. 螳螂→蝉→黄雀&#xa0;B. 树→螳螂→蝉→黄雀</p><p>C. 蝉→螳螂→黄雀&#xa0;D. 树→蝉→螳螂→黄雀</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由生产者开始,由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即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它们组成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各个环节传递时,其特点是( )</p><p>A. 单向传递,逐级不变</p><p>B.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p><p>C. 循环流动,逐级增加</p><p>D. 循环流动,逐级递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松毛虫是一种危害松树的害虫,下面最好的防治方法是</p><p>A.打DDT            B.养鸡         C.放养灰喜鹊       D.放养猫头鹰</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灰喜鹊是松毛虫的天敌,放养大量灰喜鹊,能防治害虫,属于用天敌防治,是生物防治,长效、环保和无污染,是最好的办法。喷洒大量的农药,能防止松毛虫,但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消灭了有益虫,不是最好的办法。</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开花、动物胃肠蠕动、萤火虫在夜间发光等所需能量都直接来自于</p><p>A. 水    B. 空气</p><p>C. 食物    D. ATP</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对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ATP的认识,食物→(消化吸收)→细胞→(呼吸作用)→ATP→(释放能量)→肌肉→动物运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高能化合物,由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组成,简称ATP,是高等动物体内的能源物质。</p><p>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动物细胞再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ATP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远离腺嘌呤的高能磷酸键断裂,ATP水解成ADP和游离磷酸团,并释放出能量,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因此萤火虫的闪光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br />故选: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有关实验设计。请分析回答。</p><p>(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_____。</p><p>(2)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环境温度,应将1号和2号试管放在____℃的水中。</p><p>(3)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两滴碘液,预期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该现象说明2号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_____。由此可见,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的起点是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唾液    37    不变蓝    麦芽糖    口腔    </p><p>【解析】</p><p>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p><p>(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2ml 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的唾液;这样,1号管和2号管就构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br />(2)接着将两支试管放入温水中,温水的温度应为37℃,目的是模拟口腔的温度。<br />(3)1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在口腔中,食物中淀粉的消化始于口腔,在口腔内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彻底消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葡萄糖。</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07/08/bb58eb08/SYS202002070808337113986181_ST/SYS202002070808337113986181_ST.001.png" width="134" height="1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对物像有放大作用是的[A]______,和[D]_________,</p><p>(2)能反射光线的是[____]反光镜。</p><p>(3)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b”,则载玻片上的字母是“_________”。</p><p>(4)为了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可以调节[K]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目镜    物镜    H    q    细准焦螺旋    </p><p>【解析】</p><p>观图可知:A目镜、B镜筒、C转换器、D物镜、E载物台、F通光孔、H反光镜、I镜座、M粗准焦螺旋、K细准焦螺旋、L镜壁、N镜柱,据此解答。</p><p>(1)显微镜的结构中,其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p><p>(2)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p><p>(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q”。</p><p>(4)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蓝蓝没吃早餐就去上学,课堂上出现头晕、乏力等现象,吃下一块糖后,情况很快好转,午餐蓝蓝吃下一个肉粽和一碗牛肉羹后,感慨地说:“再也不能不吃早餐了,”请</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07/08/bb58eb08/SYS202002070808339786117562_ST/SYS202002070808339786117562_ST.001.png" width="116"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蓝蓝吃糖后情况好转,因为糖类是人体主要的__________。</p><p>(2)牛肉富含蛋白质,人体消化蛋白质的起始部位是___________。</p><p>(3)下图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糖、肉棕、牛肉羹极终在[ ④ ]______完成消化,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 _____。</p><p>(4)蓝蓝就午餐吃肉粽和牛肉羹,从合理膳食的角度看,请你给她加道菜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供能物质    胃    小肠    氨基酸    炒青菜    </p><p>【解析】</p><p>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小腺体包括胃腺和肠腺。图中①是肝脏、②是胆囊、③是胰腺、④是小肠。</p><p>(1)蓝蓝没吃早餐就去上学,课堂上出现头晕、乏力等现象,吃下一块糖后,情况很快好转。因为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p><p>(2)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p><p>(3)小肠内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且内表面积大,长度长,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糖、肉棕、牛肉羹极终在[④]小肠完成消化,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p><p>(4)肉粽和牛肉羹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类等物质,但是缺乏的营养物质是维生素,所以从合理膳食的角度看,应给她加道炒青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呼吸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2/07/08/bb58eb08/SYS202002070808341967647532_ST/SYS202002070808341967647532_ST.001.png" width="140"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1 ]______。</p><p>(2)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6 ]_____,它的壁由_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有_______包绕着,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p></div></div>
<div><p>【答案】鼻腔    肺泡    一    毛细血管    </p><p>【解析】</p><p>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p><p>图中的1鼻腔,2是咽,3是喉,4是气管,5是支气管,6是肺泡。</p><p>(1)1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p><p>(2)肺由许多6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习小组想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你帮他们完善下列步骤</p><p>(1)提出的问题是:____?</p><p>(2)作出的假设是:____。</p><p>(3)该试验中的变量是____,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____和____两种环境,以便形成对照实验。</p><p>(4)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分别各统计一次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____值。</p></div></div>
<div><p>【答案】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光照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光照    有光(明亮)    无光(阴暗)    平均    </p><p>【解析】</p><p>(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p><p>(2)探究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唯一变量和根据变量设计对照实验。</p><p>(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据此解答。</p><p>(1)分析题意可知,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照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p><p>(2)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作出假设:光照对鼠妇生活有影响。</p><p>(3)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定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有光或明亮和无光或阴暗两种环境,以便形成对照实验。</p><p>(4)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只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多实验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阳光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22/18/37c7ac78/SYS201807221848121996211758_ST/SYS201807221848121996211758_ST.001.png" width="207"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选填“黑色”或“透明”)的塑料袋,目的是避免塑料袋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p><p>(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打开B处的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发现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表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了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黑色  光合  浑浊  二氧化碳</p><p>【解析】(1)植物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黑色塑料袋不透光,这样就避免了塑料袋内的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br />(2)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打开阀门,用手挤压塑料袋,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乙瓶中,从而使石灰水变浑浊。</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七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