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学区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 )</p><p>A. 原始海洋 B. 现代大气 C. 原始大气 D. 现代海洋</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首先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形成简单有机物的科学家是(    )</p><p>A. 达尔文 B. 米勒 C. 巴斯德 D. 奥巴马</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米勒做的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的证据是(    )</p><p>A. 地层 B. 化石 C. 火山喷发 D. 岩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p><p>生物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而形成与不同地层里的化石也印证了这一点:越古老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的生物化石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所以证明生物化石是证明生物进化的最可靠的证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p><p>B.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p><p>C.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p><p>D.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农田害虫本身存在着有强有弱抗药性的变异,在有毒农药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农田害虫抗药性得到积累加强,故A错误;野兔的保护色越逼真,越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保护色得到积累加强;鹰有锐利的目光容易发现食物野兔,能获得食物而生存,否则就会不适者被淘汰.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故B正确;北极熊的体色存在着白色和非白色的变异,在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白色性状适于环境而得到积累加强,故C错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可以使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这种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不能遗传。因此长颈鹿的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的动物化石是 ( )</p><p>A. 三叶虫 B. 恐龙 C. 始祖鸟 D. 始祖马</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据此解答。</p><p>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p><p>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化为地面生活 B.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p><p>C.产生了语言 D.四肢行走转化为双足直立行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p><p>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最高单位分别是( )</p><p>A.属和界 B.种和界 C.界和种 D.纲和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来解答。</p><p>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技术中,不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动物繁殖技术是 ( )</p><p>A. 发酵技术 B. 克隆技术 C. 转基因技术 D. 扦插技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但是不属于动物繁殖技术,A不符合题意;“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因此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不改变生物基因组成的动物繁殖技术,B符合题意; 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 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动植物在媒 体上常被称为“转基因动植物”,能够改变动植物的基因,C不符合题意;扦插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但属于植物的繁殖技术,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p><p>A.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p><p>B.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p><p>C.能量在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增</p><p>D.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单向的</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因此,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p><p>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 B. 黄河中的鲤鱼</p><p>C. 一个池塘 D. 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一座山上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黄河中的鲤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符合题意;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只有非生物部分,没有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是一个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是分解者的是 ( )</p><p>A. 草和树 B. 牛和羊 C. 鱼和虾 D. 蘑菇和蚯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生物圈中的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的细菌、真菌等。</p><p>草和树是植物,它们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应属于生产者,A错误;牛和羊是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应属于消费者,B错误;鱼和虾是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应属于消费者,C错误;蘑菇和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应属于分解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 ( )</p><p>A. 食物中的碳 B. 有机物中的碳 C.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 土壤中的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体中的碳元素是从有机物中获得的,有机物是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制造的,因此,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p><p>A. 5克 B. 50克 C. 100克 D. 125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50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 ( )</p><p>A. 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p><p>B. 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p><p>C. 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p><p>D. 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培育出新植株</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故符合题意;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是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是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系统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p><p>A. 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 鸟类和被子植物</p><p>C. 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D.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而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出现了花与果实,使其繁殖能力更强、后代的成活率更高,适应能力更强,也就更高级.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主要的生殖发育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类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因此,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p><p>故选:D</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上,生命经历了由_____到_____,由_____到_____,由_____到_____的进化过程。</p></div></div>
<div><p>【答案】简单 复杂 低等 高等 水生 陆生 </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p><p>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基因通过指导的______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蛋白质 性状</p><p>【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之所以能够决定性状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与_____、_____和生物与_____之间_____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_____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p></div></div>
<div><p>【答案】非生物物质 能量之间 生物 相对稳定平衡 自我调节 人为 </p><p>【解析】</p><p>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p><p>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人类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规律,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 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的 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适者 多样</p><p>【解析】</p><p>试题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鼠类和食鼠动物的生物数量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后,得到如图所示的生物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0/10/794d9735/SYS201904101031152380836802_ST/SYS201904101031152380836802_ST.001.png" width="264"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植物属于________ ,鼠类属于 _________ 。除了图中表示出来的成分外,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 和非生物环境。</p><p>(2)图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 ________,它们相互交错形成的网状联系称为 _______ 。 </p><p>(3)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当草原鼠类数量由A发展到B 时。植物的数量会_______ ,从而限制鼠群数量的继续增长;同时,食鼠动物的数量会 ______ ,使鼠群数量由B变化到C,从而使草原植被逐渐得到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 能力。 </p><p>(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去分析,图示三类生物中,储存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 ,储存能量最少的是 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 食物网 下降 增加 自我调节; 植物 食鼠动物</p><p>【解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p><p>(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植物是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图中的食鼠动物和鼠类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此图中没有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br />(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网是由许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br />(3)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鼠类取食草,而鼠被食鼠动物吃,所以影响鼠生活的生物因素有草和食鼠动物,如果大量、持续捕杀食鼠动物,短期内鼠因天敌减少而数量会增加,草的数量会减少;所以要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br />(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而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最终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图示三类生物中,植物是食物链中的初始部分,最高营养级是食鼠动物。储存能量最多的是植物,储存能量最少的是食鼠动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部分生物。</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5c6594b0/SYS201712302354019284131643_ST/SYS201712302354019284131643_ST.001.jpeg" width="169"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根据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箭头和线段将它们联成食物网。</p><p>(2)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必须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组成成分,写出图中包含的两种生物成分。 , 例如 , 例如 、 。</p><p>(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可知,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数量最少的是 。</p><p> </p></div></div>
<div><p>【答案】(1)</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5c6594b0/SYS201712302354019284131643_DA/SYS201712302354019284131643_DA.001.png" width="321" height="1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生产者;草、树;消费者;狐、兔、鼠、蛇、鹰</p><p>(3)草、树;鹰。</p><p>【解析】</p><p>试题分析:(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这些食物链相互交织就构成了食物网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5c6594b0/SYS201712302354019284131643_DA/SYS201712302354019284131643_DA.001.png" width="321" height="1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一个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中必须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种组成成分”,图中的草是绿色植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狐、兔、鼠、蛇、鹰等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都有属于消费者。</p><p>(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营养级最低的是草、树,营养级最高的是鹰。因此,“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规律可知,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树,数量最少的生物是鹰。</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香蕉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爱食用的一种水果。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发现,夏天逐渐成熟和腐烂的香蕉常常会招引来许多果蝇。一些同学认为是香蕉腐烂时的酒味招引来果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是香蕉成熟时的香味招引来了果蝇。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诱捕果蝇的瓶子,他们将3只甲瓶和3只乙瓶随机均匀地放置在一个果蝇较多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他们将诱捕到的果蝇数记录在表中。回答下列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瓶类</p></td><td colspan="4"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甲瓶</p></td><td colspan="4"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乙瓶</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瓶号</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1</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2</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3</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总计</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1</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2</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3</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总计</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果蝇数量</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2</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3</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5</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10</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36</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35</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37</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62pt; vertical-align:middle"><p>108</p></td></tr></table><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20/07/22/07/31209aad/SYS202007220718470875699288_ST/SYS202007220718470875699288_ST.001.png" width="237"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同学们的实验方案中,实验中的变量是糖溶液的香味和_____;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形成_____。</p><p>(2)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所装液体浓度及数量等都完全相同,其目的在于确保变量是_____。</p><p>(3)同学们用3只甲瓶和3只乙瓶而不是用1只甲瓶和1只乙瓶的意义是_____。</p><p>(4)仅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酒味 对照 单一 避免实验偶然性 香蕉的酒味对果蝇的吸引力比香味更强 </p><p>【解析】</p><p>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p><p>(1)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在同学们的实验方案中,实验中的变量是糖溶液的香味和酒味;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p><p>(2)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所装液体浓度及数量等都完全相同,其目的在于控制无关变量,确保变量的单一性。</p><p>(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同学们用3只甲瓶和3只乙瓶而不是用1只甲瓶和1只乙瓶。</p><p>(4)仅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香蕉的酒味对果蝇的吸引力比香味更强。</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