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3-1-9 16:12:14

光与热教学设计 优课(5篇)

<p>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p><h3 class='h3_title'>光与热教学设计 优课篇一</h3><p>(第一课时)</p><p>1.认识“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浮、池”。</p><p>2.学会正确地朗读全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p><p>3.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p><p>一、导入新课,读课题。</p><p>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猜猜我是什么?</p><p>三、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p><p>四、读通全文,同桌检测。</p><p>五、学习第一自然段。</p><p>1.通过读书,让学生明白水是怎么变的过程。</p><p>2.感受云的变化美。</p><p>3.写“浮、池”这两个字。</p><p>六、学习第二自然段。</p><p>1.默读课文,知道云碰到冷风,又会变成雨、雹子、雪。</p><p>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落”、“打”、“飘”这三个词的准确性。</p><p>3.再次识记“雹”等生字。</p><p>七、学习第三自然段。</p><p>1.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品味“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含义。</p><p>2.指导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p><p>3.范背第三自然段,激发学生背的兴趣。</p><p>八、初步感知第四自然段。</p><p>1.通过读书感受水的脾气的变化: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p><p>2.再次巩固记字</p><p>九、小结,布置作业。</p><p>板书设计:</p><p>我是什么</p><p>雨雹雪</p><p>水</p><p>第二课时</p><p>一、交流“生活中你见过水在变吗?”</p><p>二、再次巩固要求会认的“浮、雹”等11个生字及课后“我会读”的词语。</p><p>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中“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句子,拓展练习“人们管住我们的办法有哪些?”</p><p>四、学习“冲、晒、黑、器、灾、害”等生字,“冲”和“池”、“浮”对比学习。</p><p>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进行展示。</p><h3 class='h3_title'>光与热教学设计 优课篇二</h3><p>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p><p>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p><p>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p><p>①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p><p>②矛和盾的图片。</p><p>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p><p>第一课时</p><p>启发谈话,揭示课题</p><p>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p><p>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p><p>初读课文,整体感知</p><p>①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p><p>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p><p>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p><p>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p><p>质疑提问,初步释疑</p><p>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p><p>②同座交流交流。</p><p>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p><p>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p><p>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p><p>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p><p>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p><p>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p><p>指导写字</p><p>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p><p>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p><p>持般攻炮坦战神</p><p>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p><p>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p><p>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p><p>实践活动</p><p>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p><p>第二课时</p><p>复习问题,揭示目标</p><p>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p><p>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p><p>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p><p>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p><p>学生讨论,交流感悟</p><p>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p><p>②小组内交流。</p><p>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p><p>③全班交流。</p><p>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p><p>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p><p>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p><p>联系实际,加深理解</p><p>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p><p>②齐读这段话。</p><p>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p><p>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p><p>写字抄词</p><p>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p><p>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p><p>实践活动</p><p>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p><p>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p><h3 class='h3_title'>光与热教学设计 优课篇三</h3><p>科学概念</p><p>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p><p>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p><p>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p><p>过程与方法</p><p>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p><p>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p><p>情感、态度、价值观</p><p>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p><p>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p><p>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p><p>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p><p>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p><p>1课时</p><p>1、导入</p><p>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p><p>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p><p>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p><p>2、光的强弱与温度</p><p>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p><p>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p><p>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p><p>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p><p>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p><p>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p><p>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p><p>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p><p>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p><p>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p><p>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p><p>2) 条件许可教师最好演示</p><p>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p><p>2.5光与热</p><p>假设: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p><p>验证:</p><p>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p><p>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p><p>记录我们的数据:</p><h3 class='h3_title'>光与热教学设计 优课篇四</h3><p>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p><p>1、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理解其中的算理。</p><p>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p><p>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p><p>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p><p>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p><p>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p><p>1、教师谈话导入,以学校宣传栏需要刷油漆为例,引入课题。</p><p>(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p><p>(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p><p>(设计意图: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是解决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了“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不仅引起了新知和旧知的认知冲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3、通过观察比较所列的乘法算式。(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p><p>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p><p>1、教学新知,初步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p><p>(1)引导谈话:根据以往我们计算小数乘法的经验,你觉得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否也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呢?“2.4×0.8”请学生尝试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并按整数乘法进行笔算。</p><p>(2)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算算法和算理。</p><p>请学生根据板演说一说的计算算理,并年顺势画上算理指示图。</p><p>讨论交流并小结: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算出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怎样把算出的结果转换成实际的结果呢?</p><p>(3)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p><p>引导学生明确: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或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或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积除以100(或1000)。</p><p>(4)小结: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p><p>[设计意图:将学生做过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来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具有可观性和对比性,利于小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这样处理,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p><p>(5)交流: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你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p><p>(6)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p><p>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p><p>1、引导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p><p>出示例4:0.56x0.04=</p><p>2、学生独立计算,</p><p>组织讨论:</p><p>小数数位不够怎么办?</p><p>3、交流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p><p>4、计算下面各题。</p><p>3.7×4.60.48×1.50.29×0.070.056×0.15(强化所学)</p><p>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p><p>1、在下面各题计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p><p>2、完成“练习一”第1题。</p><p>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p><p>3、完成“练习一”第2题。</p><p>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p><p>[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巩固了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注重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习题1和2,重点落实“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决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知识点,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p><p>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p><p>谈谈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p><h3 class='h3_title'>光与热教学设计 优课篇五</h3><p>一、教学目标</p><p>【知识与能力】</p><p>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脚、饥饿、屋檐”等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p>【过程与方法】</p><p>分析文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从细致入微的分析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生动。</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体会窃读时的复杂滋味,调动学习积极热情。</p><p>二、教学重难点</p><p>【重点】</p><p>引导学生分析动作及心理活动,学习作者窃读时具体而形象的表达。</p><p>【难点】</p><p>体会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p><p>三、教学过程</p><p>(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p><p>同学们,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喜欢读书吗?(适时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籍。)</p><p>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的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p><p>(二)初读课文,感知“窃读”</p><p>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p><p>2、书籍是有营养的,读书就是一次次的吸取养分,那么作者有为什么要“窃读”呢?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到什么呢?</p><p>(三)再读课文,研读“滋味”</p><p>1、讲一个故事其中往往也蕴含着一种情丝,作者写“窃读”表达了这怎样的情感呢?(用原文概括她的心情)</p><p>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p><p>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找出文中描写“窃读”滋味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窃读”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p><p>(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读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表现了作者酷爱读书。)</p><p>(“苦”——“急匆匆”“急切地寻找”“从头来”“再找一遍”)</p><p>(“酸”——“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p><p>(“甜”——</p><p>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者”;</p><p>②“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p><p>③我有时还要装着走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p><p>3、作者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读书?怎样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p><p>(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p><p>(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p><p>以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例,谈一谈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并写下来。(可以结合“长大”这个词语,深刻体会“饭”是维持生命的食粮,而“书”却是精神食粮。)</p><p>(五)课后作业</p><p>搜集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名人名言,以及小故事。</p><p>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p><p>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陆游</p><p>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p><p>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国)莎士比亚</p></div></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光与热教学设计 优课(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