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15:02: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中书省负责处理天下政务,地位最高。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渐大,

<p>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中书省负责处理天下政务,地位最高。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渐大,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郭顺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由“中书省负责处理天下政务,地位最高…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可知明初,朱元璋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的主要原因是明初中书省地位太高,丞相位高权重,与皇帝发生矛盾.在地方上,为加强君主专制,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2)明太祖设立“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明成祖朱棣时设置的类似机构叫东厂.  (3)明朝采取八股取士的方法进行科举考试,考试的内容是儒学的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文体为“八股文”,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4)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大兴文字狱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所以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强化了君主专制.  故答案为:  (1)明初中书省地位太高,丞相位高权重,与皇帝发生矛盾.在地方上.措施: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  (2)锦衣卫,东厂.  (3)四书五经.  (4)大兴文字狱.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5)都强化了君主专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中书省负责处理天下政务,地位最高。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相后最甚。胡惟庸势力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