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14:46:13

五则,解释第2则,第3则.第2第3则意思,

<p>问题:五则,解释第2则,第3则.第2第3则意思,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潘晓弘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评析】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使用了顶针的修辞.顶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句子上递下接、首尾蝉联.在古诗文中使用甚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则,解释第2则,第3则.第2第3则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