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13:59:57

材料一:2023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

<p>问题:材料一:2023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段仁君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①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据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可知,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中国的目的是向中国学习.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还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游天竺,学习印度佛学.  (2)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但愿海波平”和“逐荷夷”分别指的是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从汉唐到明清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开启、繁荣、萎缩的过程.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从友好交往到遭受外来侵略.  (3)据材料三“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可知,材料三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四的对外抗击外敌入侵.材料四的另一个观点是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如: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和卓与小和卓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他们残害维吾尔等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清政府派人招降,惨遭叛军杀害.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此次进兵,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等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要株连.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故答案为:  (1)①事件:张骞通西域.作用:沟通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目的:向中国学习.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2)事件: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变化:开启、繁荣、萎缩,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从友好交往到遭受外来侵略.  (3)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另一观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史实: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材料一:2023年6月22日,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