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11:11:37

【为研究供氮水平对落叶松幼苗光合怍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采用沙培方法,每天定时浇灌含不同氮素浓度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马尾松幼苗针叶的相关指标,】

<p>问题:【为研究供氮水平对落叶松幼苗光合怍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采用沙培方法,每天定时浇灌含不同氮素浓度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马尾松幼苗针叶的相关指标,】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陈兴国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氮元素进入叶肉细胞后形成的化合物中,能吸收并转化光能的物质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CO2固定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则能催化CO2固定的羧化酶存在于叶绿体的基质中.  (2)进入叶绿体的CO2必须在羧化酶等酶的作用下,形成C3后才能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被还原,随后再经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和C5.  (3)该实验中,培养液中氮素浓度在1mmol/L的条件下,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只有一部分能扩散到该细胞的线粒体中被迫消耗掉,原因是净光合速率大于零,光合产O2速率大于呼吸耗O2速率.  (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当培养液中氮素浓度大于8mmol/L以后,马尾松幼苗针叶的胞间CO2浓度增大,原因是气孔导度不变,但羧化酶含量减少,CO2消耗速率降低.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膜上    基质中  (2)C3   糖类    C5  (3)线粒体    净光合速率大于零,光合产O2速率大于呼吸耗O2速率  (4)增大   气孔导度不变,但羧化酶含量减少,CO2消耗速率降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研究供氮水平对落叶松幼苗光合怍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采用沙培方法,每天定时浇灌含不同氮素浓度的培养液,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马尾松幼苗针叶的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