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09:34:14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

<p>问题:【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胡礼广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依据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可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勇敢和锐气精神.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反侵略斗争的性质.  (2)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样中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被打破.马克思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西方思想文化.  (3)依据材料三可知,“帝国”是清朝.马克思对清朝发展趋势的预测是基于当时的中国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形势作出的.  故答案为:  (1)精神:勇敢和锐气.性质:反侵略斗争  (2)打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南京条约》.比喻:西方思想文化(西方先进文明)  (3)清朝:中国闭关锁国,封建落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材料一: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