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09:14:52

【龙与狮对望的世界2023年的马戛尔尼访华,对大清国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欧洲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后来的史学家普遍认为,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龙与狮对望的世界”。据《2023乾隆】

<p>问题:【龙与狮对望的世界2023年的马戛尔尼访华,对大清国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欧洲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后来的史学家普遍认为,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龙与狮对望的世界”。据《2023乾隆】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梁国强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本小问的理解,依据两种不同的译本的内容、行文方式、用词和口气和结合1840年前后中英发展的社会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  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表面上折射的是18世纪末中英两国初结交往的礼仪之异,本质上却反映了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对待世界大势的判断和新形势下外交抉择的差异.  18世纪末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已逐步迈入工业文明的大门,他们急于寻找更为广阔的市场,而此时的清王朝在长期闭关锁国中依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告知1793年马戛尔尼将奉命访华的培林爵士信件出现不同“译本”,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从培林爵士这封信的行文方式、用词和口气看,都是按双方是一样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来叙述的,英王和清帝都是大国之主,地位相当,不是君臣之间的隶属关系,只想平等地经商牟利,并非乞沐皇恩.  而郭世勋的译文把平行口气译成下对上、外夷对天朝的禀帖口气.整封译文中谦卑、恭敬的语气反映的是天朝大国在朝贡体制下对待幕藩那高高在上、洋洋自得的心态.这封信虽是郭世勋的个人行为,但他代表了大清王朝依然固守传统观念,面对近代国际准则、世界潮流毫无所知,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茫然不觉.  一个是处于蒸蒸日上发展阶段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一个是走向落日余晖的古老农业帝国.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外交抉择,所表现出的不同思想与文化差异浓缩在这封简短书信的不同“译本”当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与狮对望的世界2023年的马戛尔尼访华,对大清国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欧洲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后来的史学家普遍认为,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龙与狮对望的世界”。据《2023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