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09:06:5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常平、广惠所贮藏的钱粮),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

<p>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常平、广惠所贮藏的钱粮),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韩震宇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背景:农民在青黄不接时,高利贷者乘机巧取豪夺,农民深受其害;政府贮存钱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内容:政府用贮存的钱粮低息贷给农民,帮助农民渡过难关。作用:使农民免受高利贷者盘剥: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程序复杂,农民借贷成本增加;贪官污吏乘机盘剥农民;农民借贷利息实际高于高利贷;不顾具体实际,实行“一刀切”,硬性摊派指标;实际借贷范围扩大到中农,甚至地主。(3)王安石青苗法的理论设想是好的,能够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社会矛盾尖锐的问题,但实际操作中用人不当、程序复杂、急于求成,最终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可见朱熹的结论是正确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常平、广惠所贮藏的钱粮),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