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08:55:45

【(20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3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

<p>问题:【(20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3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洪求三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大公报》进行君主立宪问题的征文,说明清政府的控制放松了;民众参与程度比较高,说明参与政治的积极性高;获奖作品多为主张君主立宪的文章说明《大公报》倾向君主立宪政治;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主张有多样化倾向。(2分,答出两点即可)(2)持肯定态度的明显高于持否定态度的,整体看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是基本肯定的。(1分)肯定因素: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工业化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俄罗斯民众的大国心理。否定因素: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政治上高度集权,民主程度不高;斯大林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弊端,导致苏联的解体。(6分,答出三点即可,以肯定的因素为主。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变化:1949—1958年,自然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2分,只写出其中一个信息给1分)原因:新中国成立,结束了社会动乱局面,政局稳定;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3分,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变化:1958—1960年,自然增长率下降,死亡率上升。(2分,只写出其中一个信息给1分)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出现,使经济遭到破坏。(2分)(4)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2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分析与掌握。回答时要结合材料“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预想”及表格中的各种主张的比例分析回答。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识与理解。回答时要注意调查的时间“2006年”,这时苏联已解体五年,同时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调查数据“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占30%...是一场灾祸占16%”概括出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基本态度。回答原因要结合苏联在1917—1991年间所取得成就: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卫国战争的胜利、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以及存在的问题如未能注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民主程度不高等史实进行中分析解答。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后中国人口变化及原因的分析掌握。回答是要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归纳中国人口在这一时期的变化趋势。回答原因要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局势、经济发展、医疗卫生的发展、自然因素等方面归纳总结。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一般方法的认识与理解。一般情况下,进行历史研究要根据史料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通常需要做到:史料的收集和整理、论从史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史料的收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  考点:  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西学东渐?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分)历史研究过程注重史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从中推导出合理的历史结论。以下是一些史料的整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23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