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后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p>问题:读材料后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李明君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变法的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著名的变法是:商鞅变法;这次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是: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意义,属于识记内容,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商鞅变法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得到了秦国国君的支持,因此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我们知道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所以本题的答案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