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08:52:44

【管仲改革的意义】

<p>问题:【管仲改革的意义】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陈志坤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内容:“案田而税”,就是把田地按土质好坏,产量多少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高低,征取数量不等的租税;“作内政而寓军令”,就是把居民的组织和军队的编制统一起来;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保证了社会生产,也避免人们因谋职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  具体内容  首先是改革内政:当时诸侯国内一般都有国(国都以内)、野(国都以外)之分,管仲把国都以内地区划分为21乡,分别为工、商和士居住,其中工乡3,商乡3,土乡15.乡(2000家)下有连(200家)里(50家)、轨(5家).国都以外地区划分为5属(区),为农民居地.属(9000家)下有县(9000家)、乡(3000家)、卒(300家)、邑(30家).各级设官治理.严格实行士、农、工、商分区定居制,不许杂处和迁徙,企图使各业各有所务,以利于老传少习,安心生产.  其次是发展生产:齐桓公和管仲利用齐国有山有海的自然条件,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实行鱼盐出口免征关税的鼓励贸易政策,发展农业、渔业和盐铁生产;同时实行“相地而衰(cuī按一定标准递减)征”的税收政策,即按土地肥瘠定赋税的轻重,使负担合理,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再次是改革军制,寓军队编制于居民编制之中.把服兵役的士乡15个,分为三个部分,每部5乡10000家,出10000人为一军,共三军30000人.军队编制的旅(2000人)、卒(200人)、小戎(50人)、伍(5人)与居民编制的乡、连、里、轨完全吻合.由于士兵是按居住区域编制的,他们集中居住,互相熟识,“居同乐,行同和,死同哀.”(《国语·齐语》)有利于平时训练和战时配合.齐国3万常备军,利用春秋两季的田猎时间加强训练,从而增强了战斗力.  管仲的变法,虽然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强盛,外交策略也相当成功,恩威并用,各国诸侯都尊重齐国,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但并没有解决国内的矛盾和隐患,所以齐桓公死后,齐国霸业中衰,中原霸主的地位也逐渐被晋所取代.商鞅的变法,由于得到秦孝公的有力支持,在秦国进行了大的改革,从此法家思想就一直成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但是严酷的刑法,特别是商鞅开创的“焚书禁游说”的高压政策,对我国古代文化也是一种摧残,虽然后来商鞅被杀,但变法的结果已经在秦国生根发芽,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管仲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