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08:52:35

【“改革”是永久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材料二:商鞅】

<p>问题:【“改革”是永久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材料二:商鞅】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房国志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依据材料“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得知是推行县制;根据材料“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得知体现了奖励生产.  (2)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务耕织”指的是商鞅提倡重农抑商(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尚军功”指的是奖励军功,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等.  (3)根据材料二分析可知,作者看到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作者对商鞅变法持肯定、支持的态度,如:商鞅变法即保障了百姓的权利又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根据材料三分析可知,作者看到的是商鞅变法的消极作用,作者对商鞅变法持否定、反对的态度.如:商鞅变法即为秦国称雄诸侯创造了条件,但又也造成了分封制的衰落、贫富差距和国力强弱悬殊.  故答案为:  (1)建立县制.  (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或根据军功大小授爵).  (3)材料二对变法持赞赏态度.理由:材料认为变法保障了百姓的权利,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材料三认为变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理由:材料认为变法为秦国称雄诸侯创造了条件,但也造成了分封制的衰落、贫富差距和国力强弱悬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改革”是永久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材料二: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