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08:52:17

【材料一: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

<p>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陈东良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由材料一“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由材料二“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2)由材料一“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可知: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由材料二“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因此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材料“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反映的是说汉话,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内容.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等.  故答案为:  (1)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  (2)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孝文帝;说汉话,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4)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材料一: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