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08:51:4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

<p>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苏牧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遭到了守旧大臣的反对,为了推行变法、进行改革,商鞅舌战群儒,根据材料中“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可知,能够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的观点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商鞅变法因为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最终商鞅被车裂示众,商鞅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虽然商鞅死了,但是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一场变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故答案为: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④建立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①商鞅的死说明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②商鞅变法是成功了.一场变革成败的标准,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