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08:48:35

材料一:《国语·晋语》说:“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意思是宗庙中作为牺牲的牛,已被用来耕田。材料二: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力士名牛子耕,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

<p>问题:材料一:《国语·晋语》说:“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意思是宗庙中作为牺牲的牛,已被用来耕田。材料二: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力士名牛子耕,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李树忱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答案:  解析:  ①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懂得利用畜力进行农业生产,比商代用牛来祭祀进步了许多;材料二中反映出人的名字已经与牛耕结合在一起,说明当时牛耕已经是很普遍的史实。②牛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创造,这在农业耕作史上是一个极大的进步。用牛代替人力耕田,不但解放了人力,也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材料一:《国语·晋语》说:“宗庙之牺,为畎田之勤。”意思是宗庙中作为牺牲的牛,已被用来耕田。材料二: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力士名牛子耕,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