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并根据上表说明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及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2)请结合M地自然环境特征,
<p>问题: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并根据上表说明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及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2)请结合M地自然环境特征,<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胡家骥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2分)。 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水土流失减轻(2分)。 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2分)。 (2)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渔业;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果园等;陡坡发展林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退耕还林还草。(任答三点得3分) (3)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地价低。(3分) 分析: (1)根据等高线图判断,M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根据表格数据分析,M地的林地、草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水土流失减轻。所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导致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2)M地应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在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渔业,在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果园等,在陡坡发展林业,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施行退耕还林还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读图,“红三角”地区位于江南丘陵、山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地价低。有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考点: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