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7 08:22:18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材料二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材料三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

<p>问题: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材料二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材料三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
<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郝鹏威的回答:<div class="content-b">网友采纳  (1)河道弯曲、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洼,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发展农业生产要注意防洪。(2)调整: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影响: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变小。资料:上游的水量、落差、移民的数量、耕地面积、当地的地质构造等。(3)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影响航道并易引发洪涝灾害。生态措施:植树造林。技术措施:发展立体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4)①不合理。秸秆燃烧、自然腐烂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秸秆作肥料比重较小,会使土壤有机肥力降低。②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使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1)由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可发现,下游河道弯曲且地势低洼,说明排水不畅;由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降水集中在夏季。综上可知,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发展农业生产需注意防洪。(2)由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可知,耕地面积减少,而林地、草地、湖泊面积增大,由此可知甲地在土地利用上进行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调整。林地、草地、湖泊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会对河流的径流量起到调节作用。建水电站需要考虑水能的大小、移民的数量及地质构造等。(3)下游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引起连锁反应。水土保持的措施可从生物、技术和工程措施方面考虑。(4)从生态农业的角度看,应推行秸秆还田或秸秆作饲料,而该地秸秆利用中自然腐烂、作燃料等比重较大,资源浪费严重且污染环境。人口增加、过度开垦,导致牧场缩小,并引起过度放牧和牧场继续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带转移,造成新一轮的生态破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材料二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材料三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