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3 04:01:41

关于牛的成语

初生牛犊不怕虎

chū

shēng

niú










〖解释〗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俗云:‘初生牛犊不惧虎。’”


〖示例〗这些小伙子无论什么事说干就干,真可谓~。


九牛一毫

(毛)

jiǔ

niú



háo


〖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


〖出处〗陈毅《感事书怀》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马面牛头



miàn

niú

tóu


〖解释〗比喻各种各样凶恶的人。


搏牛之虻



niú

zhī

méng


〖解释〗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对牛弹琴

duì

niú

tán

qín


〖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多如牛毛

duō



niú

máo


〖解释〗象牛身上的的毛那样多。形容极多。


〖出处〗《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放牛归马

fàng

niú

guī




〖解释〗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处〗《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风马牛不相及

fēng



niú



xiāng




〖解释〗风:走失;及:到。本指齐楚相去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隔山买老牛



shān

mǎi

lǎo

niú


〖解释〗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割(杀)鸡焉用牛刀





yān

yòng

niú

dāo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唐·柳宗元《

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马牛襟裾



niú

jīn




〖解释〗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老牛舐犊

lǎo

niú

shì




〖解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牵牛下井

qiān

niú

xià

jǐng


〖解释〗比喻事情棘手,很难办到。


〖出处〗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5回:“至如负贩经商,登山涉水,吃烟人更是牵牛下井。”


牛刀小试

niú

dāo

xiǎo

shì


〖解释〗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


〖出处〗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泥牛入海



niú



hǎi


〖解释〗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nìng

wéi



kǒu,bù

wéi

niú

hòu


〖解释〗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庖丁解牛

páo

dīng

jiě

niú


〖解释〗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牛的成语